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舒伯特《G大调奏鸣曲》(D894)
1)  Schubert's Sonata in G-major(D894)
舒伯特《G大调奏鸣曲》(D894)
2)  B-flat major Sonata
降B大调奏鸣曲
3)  Sonata in E-flat Major
《降E大调奏鸣曲》
1.
Through "Sonata in E-flat Major" (Hob.XVI/52) Analyse Performance Genre of Haydn s Late Period Piano Sonata;
从《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看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4)  Piano Sonata in C-Major K.545
《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
5)  Cello Concerto in G major
《G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1.
Cello Concerto in G major is a combination of Mongolian music style and Western classical composition technique.
本文立足于以蒙古族音乐风格为主体,融合西方大小调作曲技法创作完成的《G大调大提琴协奏曲》(2000),尝试从社会人文学科的层面与作曲技术结构的层面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视角,对作品的创作技法、艺术思想做一分析、探究,并以此来结构全文: 第一部分为《G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作曲技术分析,包括运用申克理论所作的结构分析,和声的调式化处理和运用主题动机所作的旋律分析三个章节。
6)  Piano Concerto No.4 in G major
《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1.
Piano Concerto No.
《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五部钢琴协奏曲中思想内涵最为丰富、最热情洋溢的协奏曲,它的风格清新、构思完美、充满柔和的浪漫音调,富于哲理性。
补充资料:舒伯特
舒伯特(1797~1828)
Schubert,Franz

   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卒于同地。童年时从父亲学小提琴、从哥哥学钢琴,11岁入神学寄宿学校,开始显示音乐创作才能,歌曲《夏甲的悲叹》就是这时创作的。1814年他在父亲的学校里当助理教员,同时从事创作。1816年起专事作曲,但稿酬菲薄,生活清贫。像《流浪者》这样举世闻名的歌曲,舒伯特只拿到两个古尔盾,而出版商在40年间赚取了27000个古尔盾。他十分崇敬L.van贝多芬,曾将所作4首法国歌曲主题钢琴变奏曲献给贝多芬,并在贝多芬病危时两次探望他,亲举火炬参加贝多芬的葬礼。他临终前一天病得神志昏迷,还发出呓语:“贝多芬不是睡在这里吗?”他的墓与贝多芬的墓相毗邻,1888年一起迁葬维也纳中央公墓,原墓地则成为舒伯特公园。
   
   

图片

图片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他为不少诗人如J.W.von歌德、J.C.F.席勒、H.海涅、米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 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