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政治经济框架
1)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economics
政治经济框架
2)  macroeconomic policy frame work
宏观经济政策框架
1.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flow of fund and gives updated theory in modeling the flow of fund and a significance in establishing macroeconomic policy frame work,especially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 proposal is advanced in this paper to model one in the our transition economies.
此文系统地介绍了资金流基本概念,给出了资金流建模的理论前沿及对于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意义,尤其是其模型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提出用资金流模型建立我国转型经济过程中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设想。
3)  politics and economy
政治经济
1.
I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from 1949 that can be analyzed from six aspects, just as system of Great Harmony,politics and economy,literature and arts,education and talent personal and etc.
主要可概括为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对其大同思想,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人才观的研究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4)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
1.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ercial Diplomacy;
商务外交的政治经济分析
2.
They are: high education emerges from social productive labor, restricted by developing level of productive force and social political economy.
提出了高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三个理论依据: 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高等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高等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
3.
Why did Vietnam desire joining ASEAN? Why did ASEAN countries admit Vietnam s joining?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Vietnam s joining? The author try to adop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mentioned above.
为什么越南选择加入东盟?东盟为什么选择吸收越南?越南加入东盟后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针对这些疑问笔者采用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
5)  economic and political
经济政治
1.
To create active learning classroom several aesthetic construct, so that students a kind of aesthetic values, improv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ffect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urses.
笔者在经济政治课的教学中,针对中专学生基础差、经济课理论抽象等特点,从课题选用、逻辑思辨、语言艺术、思想教育、创造学习几个方面积极进行课堂审美构建,使学生获得一种审美情趣,提高经济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6)  politics sand economy
政治与经济
补充资料: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框架及其发展

一、为什么要考察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主线有两条:一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而延伸至致前苏联社会主义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德国历史学派→美国老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主义最初是处于异端的地位,但随着制度主义不断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90年代初科斯与诺斯相继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制度学派的影响达到了顶峰。同样是以制度为研究对象的新、老制度学派,为什么在经济思想史中会取得不同的地位,为什么老制度主义会昙花一现,而新制度经济学会成为%26#8220;非主流中的主流%26#8221;?因此,本文要考察的是第二条主线的发展过程。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演变的考察原因有二:1. 近年来,学界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论述颇多,但对其之前的制度主义已渐渐忘却,其实对整个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进行考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制度学派发展的规律;2.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叫法比较混杂,在这里有必要进行一下梳理。综合两方面因素,以历史的观点分析事物,也是符合制度经济学的初衷的。事实上只有了解制度学派的全貌,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鉴别,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这门学科,才有可能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与判断。

二、制度学派的划分
制度学派从时间段上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密契尔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制度主义、老制度主义、旧制度主义(Institutionalism)或早期制度学派、旧制度学派(The Institutional School));第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从凡勃伦和康芒斯加加尔布雷斯之间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包括两种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现代制度主义(Neo-institutionalism)或现代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后制度经济学和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广义上,有人把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加尔布雷斯等代表的制度经济学称为%26#8220;老制度主义%26#8221;(OIE), 把以科斯、诺斯等代表新制度经济学称为%26#8220;新制度主义%26#8221; (NIE) ; 也有人把前者称为%26#8220;制度主义经济学%26#8221;, 后者称为%26#8220;新制度经济学%26#8221; ,中国的学者也有把加尔布雷斯阶段的制度经济学称为后制度经济学,以区分和同时期的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以上可以看出,特别容易混淆的是第三、四阶段的英文名字(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和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的中译问题。根据《美国传统词典》,neo源于希腊语,是一个前缀,不能独立使用,必须用于合成词,如:Neolithic(新石器时代的)、neoimpressionism(新印象主义);而new源于中古英语,用作形容词时可以独立使用,用作副词时,常用于合成词。所以从形式上会出现Neo-institutional和New Institutional的区别。意义上,Neo和New,都有%26#8220;新、新近%26#8221;的涵义,但New的含义更广泛,包含%26#8220;全新的、新时期发展的、不同于以前的%26#8221; 等14个以上的意思。New的这些含义恰好能表达威廉姆森命名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时的初衷,即科斯、德姆塞茨和威廉姆森等所进行的是一个新形式的、新时期的、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的Institutional Economics。所以卢瑟福的划分还是很有道理的。这里,综合地把前三阶段称为%26#8220;老制度经济学%26#8221;,第四阶段称为%26#8220;新制度经济学%26#8221;。事实上,从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看,结合时间段的划分,从方法论入手,细分为四个阶段为宜 。同时建议用各阶段的代表人物或各自的方法论来区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