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omb
2)  Brick tombs
砖墓
3)  Epitaph
墓志
1.
New idea on the origin of Chinese ancient epitaph —— making commentary on different opinions of the predecessors simultaneously;
中国古代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
2.
Epitaph:the Widows Life of Tang Dynasty;
唐代寡居女性生活探微——以志为基础
3.
My View on the Epitaph of Ino Manari, a Japanese Student Studying in the Tang Dynasty, China;
关于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志之我见
4)  tomb
古墓
5)  pagoda
墓塔
1.
There are two pagodas for a monk named ZHOU Yun duan in Ming Dynasty.
在对明代僧人周云端 (周吉祥 )的两座塔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并根据碑中记载的主生平及史籍中的有关史料 ,对塔的建筑造型及艺术特色 ,主人的生平传奇 ,以及分别在两处建造塔的原因 ,进行了分析研
6)  bricks
墓砖
1.
Plenty of ancient relics were excavated out of a Han Dynasty tomb in XuWen, Guang-dong, iucluding a few bricks with ancient charaders in the form of zhuan on them.
在徐闻汉代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古代文物,其中有几块带有小篆篆书的砖,经一些专家鉴定,认为其篆书是吉利语,初步定为“宜官”。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苏小小墓》
《苏小小墓》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作者==:李贺

==朝代==:唐

==体裁==:乐府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五潸;可"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 / 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押。

幽兰露,如啼眼。

○○●,⊙○▲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

草如茵,松如盖。

●⊙○,○⊙▲

风为裳,水为珮。

○○○,●○▲

油壁车,夕相待。

⊙●○,●⊙▲

冷翠烛,劳光彩。

●●●,⊙○▲

西陵下,风吹雨。

○○●,○⊙▲

==赏析==: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象是她含泪的眼睛。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但著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它照应题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芊芊绿草,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象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珮声响。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自己“结同心”的愿望了。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不是么,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析==: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其实,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李贺的《苏小小墓》从内容上来说,同样是悼亡之作,但和前面所说的悼亡诗不一样的是,作者和所凭悼的对象是异代不同时的,非亲非故,自然也就没有共同的生活经历。但读后却给人在灵魂上比前面的作品都要巨大得多的震撼,在阴森恐怖的气氛中,给人以从未有过的情感体验和和超越时代限制的情感张力,在这类作品里实在是一个例外、一个奇迹。

《苏小小墓》这首诗歌在对爱情主题变更的基础上,形式与结构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说明了与其说李贺是在关注爱情,不如说他更看中的是爱情中的女性形象。他从爱情故事中剥离出一个等待的女人,又全方位地修饰这一女性形象;并且,女性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被抽象为一种执着的近似于无目的等待。

==话外音==:

生命就真的像那摇曳在风中的烛光,在风雨中,在荒原上徒劳地燃烧;而诗歌精巧的结构就又把那悲凉带到了无穷的境界:结果在前,行为在后的布局隐藏的是无望的等待不可终结的荒诞。因为早衰与多病,李贺在他短暂的人生之旅中,就极端敏锐地感受到那一份生存的焦虑与困惑;他的诗歌显然就像一份中国古典版的存在主义宣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