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拟剧理论
1)  Social Dramatic Theory
拟剧理论
1.
Celebrity Advertising Effect of "Social Dramatic Theory" Interpretation;
名人广告效果的“拟剧理论”解读
2.
Erving Goffman, the most excellent sociologist in 20th century once put forward the "Social Dramatic Theory".
20世纪最为出色的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曾提出“拟剧理论”。
2)  dramaturgical theory
拟剧论
1.
The term background is a significant conception in the dramaturgical theory by Goffman.
“后区”是戈夫曼“拟剧论”中的重要概念,与前区相对应,后区内的行为应该是非刻意的、自然而放松的表演。
3)  theories of tragedy
悲剧理论
1.
Aristotle s literary theories of traged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亚里斯多德对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理论的阐述在文学的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4)  drama theory
戏剧理论
1.
The presented framework of visualizing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with expression and technique in drama theory may simplify the visualization proces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isualizing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and the eff.
笔者借鉴戏剧理论中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提出了可视化施工模拟框架,简化了可视化过程,提高了可视化施工模拟的质量和建模效率。
2.
It was the period that the Chinese drama is ripe in the Han Dynasty,the academic atmosphere that the relative prosperity of the drama conflicted with"gift"and"happy looks", have impelle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Chinese drama theory.
汉代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时期,戏剧的相对繁荣和“礼”与“乐”相冲突的学术氛围,促使了中国戏剧理论的产生。
3.
The American sociology scholar Goffman get prominent achievement in microsocioloy with his "drama theory" which deals with how people do false communication, hide the negative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their information output.
美国社会学者戈夫曼在微观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就是让人瞩目的“戏剧理论”,主要研究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伪善传播,如何隐蔽自己的不利信息,如何控制自己的信息流出。
5)  tragic theory
悲剧理论
1.
If w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tragic theory,we may find that Aristotles tragic theory emphasiz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ory plot is tragedys soul.
细察西方悲剧理论史 ,我们可以发现 ,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强调故事情节的营构是悲剧的灵魂 ,但并不能因此就断定亚氏是一个结构主义者 ,就与以伦理冲突结构悲剧理论的黑格尔适成相反。
6)  Goethe [英]['gə:tə]  [美]['gɝtə]
史剧理论
1.
From Goethe to Shakespeare——Guo Mo-ruo s Theory and Creation of Historical plays;
从歌德到莎士比亚——郭沫若的史剧理论与实践
补充资料:拟剧论
      用表演比喻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符号互动理论。早在古希腊学者的著作中就有关于拟剧论的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舞台,人们一生都在扮演着多种角色。美国文学评论家K.伯克在《动机初阶》(1945)中最早将这一思想运用于社会科学,但当时并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后来符号互动论者E.戈夫曼发展了拟剧论,试图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方面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他的早期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阐述了这一理论。
  
  拟剧论把社会比作舞台,把全体社会成员比作在这一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演戏和表现自己,努力把握自己给他人造成的印象,从而使自身的形象能最好地为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服务。戈夫曼运用了"脚本"、"观众"、"表演者"、"表演"、"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如何集体表演或单独表演,如何使用道具、参照脚本、登上舞台并以不同角色活动于前台和后台之间。通过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揭示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如何证实自我概念;如何以姿态和手势来表达意义,以便被他人理解;人们的服饰、语调和选用的词汇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发生作用;人们如何界定不同的社会情境并与之相适应。
  
  拟剧论对社会生活作出了生动的比喻,有助于对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心理分析。但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目前尚不能肯定它究竟应单纯被作为一种分析社会互动作用的工具,还是被当成对意识的一种真实描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