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公民公共伦理责任
1)  Citizen public ethic responsibility
公民公共伦理责任
2)  citizen duty
公民责任
3)  responsible citizen
责任公民
1.
Much importance must be attached to cultivating responsible citizen in schools.
转型期我国社会公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某些道德失范现象 ,从根本上讲是个人社会责任意识的淡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社会责任教育入手 ,学校应重视责任公民的培
4)  public responsibility
公共责任
1.
Because of the risk of objective-substitute which results in apply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operation tools,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s public responsibility through optimizing the interior governance,perfect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multiple social supervision system.
现实环境的变化使非营利组织出现了商业化趋势,但商业化工具性手段的运用极易使组织的价值目标发生替代,从而无法实现公共责任。
2.
The efficient collo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relies on the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functioning with both public responsibility and commercial profit.
金融资产的有效配置是金融中介在兼顾其公共性与商业性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的,金融中介机构主动地根据居民的收入约束和投资需求创造性地提供多样化的金融资产,承担金融经济成长中的公共责任,有助于强化我国的金融经济和社会安全保障机制,还有助于扩宽居民分享经济增长程度的渠道,为和谐社会建设构筑稳定的外在环境。
5)  Public liability theory
公共责任理论
6)  citizen ethics
公民伦理
1.
The citizen ethics,originating from the democracy in the ancient Greece and having developed into the subjectiv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right orientation of the civil society,is the product in the Western culture context.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
2.
It is an internal demand of the developing society of Chinese citizen to have a citizen ethics.
公民伦理观的养成是正在发育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内在诉求,在公民社会和公民伦理观的发育中,必须走出用西方市民社会发展观来审视中国公民社会的学术误区。
补充资料:《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简称《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全文除前言外共17条,扼要列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宪法原则,1789年 8月20~26日由国民议会通过,后经局部修改作为序言冠于1791年颁布的宪法之首,实际上是制订宪法的基本原则。《宣言》受到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平等派的《人民公约》和18世纪美国的独立宣言的启示,其哲学基础是J.洛克和 J.-J.卢梭等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改变法国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平等状况是资产阶级制订《人权宣言》的主要目的。(见彩图)
  
  《宣言》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与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前言);"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第1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2条);"一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利"(第3条);"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订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经法律规定,不按法律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7条);"一切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出版的自由"(第11条);"凡权利无保障、分权未规定的社会,等于没有宪法"(第16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第17条)。
  
  《人权宣言》的颁布对法国大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的传播在欧洲引起了强烈震动。随着革命的深入,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的宪法部分修改了《人权宣言》,规定"社会的目的是求得共同幸福" (第1条);人民享有劳动权、救济权、教育权(第2、11、22条);承认人民有起义权(第23条)。但是这部宪法并未实施。
  
  共和三年(1795)宪法虽仍冠以《人权宣言》,但对内容作了重大修改:《宣言》第1条被删去,既不提"共同幸福",也不提思想、言论自由,并在权利之外增加"义务"条款。《宣言》改称为《人权、公民权与义务宣言》。共和八年(1799)宪法则根本取消了《人权宣言》。直到1946年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才以"前言"形式再次明确规定人民的各种权利,并补充关于保障妇女、儿童权利等条款。1958年的第五共和国宪法重申遵守《宣言》,并确认1946年宪法对人权内容的补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