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chool-based management of PE
体育校本管理
4) college sports management
高校体育管理
1.
Scientific and people-oriented college sports management;
科学化、人文化与高校体育管理
6) school-based management
校本管理
1.
Under the School-based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chools;
校本管理下的学校教育技术资源管理
2.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 New Trend in School Management;
校本管理:学校管理的新取向
3.
On orient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headmaster roles in School-based Management;
论校本管理中的校长角色定位与塑造
补充资料:学校体育卫生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学校和各级学校对本校体育卫生工作系统的教学业务及人、财、物、事等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它既是整个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又是体育卫生管理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是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并促进其身心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始自20世纪初。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各级各类学堂设体操课,并提出了对学校卫生的要求。1912~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及中小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体操为必修课。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和次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中改设体育课。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国民体育法》。1936年编写了中国近代第一套较完整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体育教授细目》。1940年公布《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作为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依据。但是这些规定多未真正实施。1927~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体育运动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也有相应的发展,但在战争环境的艰苦岁月里,体育运动的经常性和普及性受到限制,管理工作尚不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建立了各级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机构,制定各项有关方针政策,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列为必修课。早在50年代即颁布实施《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编制了少年儿童体操,建立体育师资培训体系,并为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自1961年以来,拟定和颁行了大、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件(草案),随后又根据上述工作条例相继制定和颁发了大、中、 小学体育和卫生工作的暂行规定、《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教师《教学常规(草案)》、体育课《课堂常规(草案)》等。这些文件都明确规定了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要求,强调指出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为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为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中国,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全发展,有效地完成学校体育卫生的目的和任务。
在中国,体育卫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卫生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规定为依据,科学地组织和调动体育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体育卫生经费和设备的效用,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体育卫生活动,不断提高体育卫生工作质量。
中国在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以经常锻炼为主和预防保健为主的原则。具体管理工作包括:①加强思想教育工作。②计划管理。制订学期(或学年)计划。③组织管理。建立和健全管理体制,设专职领导负责,建立高等学校的体育运动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及体育教研室(组)和卫生室(组)等专门机构和指导系统。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组织作用及班主任、教师在班级体育卫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④建立体育卫生人员队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体育、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定、晋升。⑤学校体育卫生经费、设施、器材、药品的管理。⑥对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的管理。⑦运动队训练和体育竞赛管理。⑧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⑨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⑩指导、检查、评定与总结。等等。
在中国,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始自20世纪初。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各级各类学堂设体操课,并提出了对学校卫生的要求。1912~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及中小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体操为必修课。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和次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中改设体育课。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国民体育法》。1936年编写了中国近代第一套较完整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体育教授细目》。1940年公布《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作为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依据。但是这些规定多未真正实施。1927~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体育运动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也有相应的发展,但在战争环境的艰苦岁月里,体育运动的经常性和普及性受到限制,管理工作尚不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建立了各级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机构,制定各项有关方针政策,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列为必修课。早在50年代即颁布实施《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编制了少年儿童体操,建立体育师资培训体系,并为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自1961年以来,拟定和颁行了大、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件(草案),随后又根据上述工作条例相继制定和颁发了大、中、 小学体育和卫生工作的暂行规定、《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教师《教学常规(草案)》、体育课《课堂常规(草案)》等。这些文件都明确规定了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要求,强调指出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为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为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中国,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全发展,有效地完成学校体育卫生的目的和任务。
在中国,体育卫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卫生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规定为依据,科学地组织和调动体育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体育卫生经费和设备的效用,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体育卫生活动,不断提高体育卫生工作质量。
中国在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以经常锻炼为主和预防保健为主的原则。具体管理工作包括:①加强思想教育工作。②计划管理。制订学期(或学年)计划。③组织管理。建立和健全管理体制,设专职领导负责,建立高等学校的体育运动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及体育教研室(组)和卫生室(组)等专门机构和指导系统。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组织作用及班主任、教师在班级体育卫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④建立体育卫生人员队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体育、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定、晋升。⑤学校体育卫生经费、设施、器材、药品的管理。⑥对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的管理。⑦运动队训练和体育竞赛管理。⑧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⑨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⑩指导、检查、评定与总结。等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