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公民监督
1)  citizen supervision
公民监督
1.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social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the practice of citizen supervision.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纵深推进,公民监督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日益凸显;公民监督非惟是公民权利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尤其在扩大民主政治、巩固政治稳定和提升人的主体性等维度上扮演了重要作用,显著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的跃升。
2.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stitutionalism and Constitutionality system,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unparalleled role of Citizen Supervision to restrict public power and enhance constitutionalism.
宪政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课题,本文从分析宪政原则和宪政制度出发,探讨公民监督对限制政府权力,推进宪政建设的重要性。
2)  rights power
公民监督权
3)  citizen superintends authority
公民监督权力
4)  Civil supervision system
公民监督体制
5)  democratic supervision
民主监督
1.
To erect and optimize the democratic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further develop our country s multiparty cooperation system;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2.
Path Analysis on Perfecting the Running Mechanism of Democratic Supervision by Democratic Parties;
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的路径分析
3.
Openness of university affairs keeps the public power which a university ha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masses,and allows the teaching staff to genuinely share the power of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校务公开将高校享有的公共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使广大教职工真正地享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
6)  legal supervision in civil cases
民事监督
补充资料:《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简称《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全文除前言外共17条,扼要列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宪法原则,1789年 8月20~26日由国民议会通过,后经局部修改作为序言冠于1791年颁布的宪法之首,实际上是制订宪法的基本原则。《宣言》受到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平等派的《人民公约》和18世纪美国的独立宣言的启示,其哲学基础是J.洛克和 J.-J.卢梭等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改变法国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平等状况是资产阶级制订《人权宣言》的主要目的。(见彩图)
  
  《宣言》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与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前言);"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第1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2条);"一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利"(第3条);"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订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经法律规定,不按法律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7条);"一切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出版的自由"(第11条);"凡权利无保障、分权未规定的社会,等于没有宪法"(第16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第17条)。
  
  《人权宣言》的颁布对法国大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的传播在欧洲引起了强烈震动。随着革命的深入,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的宪法部分修改了《人权宣言》,规定"社会的目的是求得共同幸福" (第1条);人民享有劳动权、救济权、教育权(第2、11、22条);承认人民有起义权(第23条)。但是这部宪法并未实施。
  
  共和三年(1795)宪法虽仍冠以《人权宣言》,但对内容作了重大修改:《宣言》第1条被删去,既不提"共同幸福",也不提思想、言论自由,并在权利之外增加"义务"条款。《宣言》改称为《人权、公民权与义务宣言》。共和八年(1799)宪法则根本取消了《人权宣言》。直到1946年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才以"前言"形式再次明确规定人民的各种权利,并补充关于保障妇女、儿童权利等条款。1958年的第五共和国宪法重申遵守《宣言》,并确认1946年宪法对人权内容的补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