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汉语中庸现象
1)  The Golden Mean phenomenon of Chinese language
汉语中庸现象
2)  Jin Yong Phenomenon
金庸现象
1.
An Analysis of the Jin Yong Phenomenon on the Basis of Prevalence Environment;
金庸现象的传播环境分析
3)  Ethnic-Chinese bilingual phenomenon
民汉双语现象
1.
Then it elaborates on the transmission and us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west China so as to study the shaping and developing process of Ethnic-Chinese bilingual phenomenon in Xinjiang.
本文依据史料记载,从汉代汉族屯戍者和儿童学习汉语及传统文化、西域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汉语汉文及唐代办学校兴科举等方面论述了汉语文在西域的传播使用,以此研究新疆民汉双语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4)  Two Different Views of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析汉语洋化现象
5)  Non-corresponden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语不对应现象
6)  On Lexicalization in Chinese
论汉语的实化现象
补充资料:中庸
中庸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始由孔子提出,认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中庸的基本原则是“允执其中”,即把握适当的限度,兼顾事物的不同方面,保持事物的平衡,以使言行合乎礼所规定的道德标准 。孔子虽未就中  的含义做出进一步阐释,但《论语》所记载的孔子言行则处处体现着中庸。《 礼记·中庸》进而把中庸作为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它认为人们的道德行为往往有片面性,智者、贤者“过之”,愚者、不肖者“不及”,故而应当运用中庸的原则加以纠正,以维护正道。后世的哲学家对中庸的解释不尽相同,如宋代理学家以中庸为儒学“道统”,二程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遗书》卷七);朱熹则主张“盖凡物皆有两端,……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度量以取中,然后用之”。而永嘉学派的叶適则认为“水至于平而止,道止于中庸而止矣”。以中庸为保持事物平衡的最高原则。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