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HF channel
超短波信道
2) short wave channel
短波信道
1.
Based on the Watterson model of short wave channel, this paper proposed an adaptive measuring method of real time monitoring the channel bit error rate (BER) of frequency hopping for short wave (SW/FH) system.
基于短波信道 Watterson模型 ,提出了短波跳频系统信道比特差错率(BER)实时监测的一种自适应测量方法。
2.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short wave channel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model realization method,puts forward a simulation model that combines channel-level simulation with network-level simulation and describes its realization for the short wa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针对某基于短波传输的通信网络的性能研究,分析了短波信道和通信网络的仿真模型及其实现思路,提出了一种短波传输通信网络的信道级和网络级相结合的仿真实现方法。
3) HF channel
短波信道
1.
Adaptive receivers for digital transmissions over HF channels;
一种短波信道自适应均衡算法的研究
2.
The algorithms for estimation of real time HF channel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
提出了神经网络在短波信道参数实时估算中的原理、算法及应用 ,给出了用神经网络进行参数估算的工作流程 ,以及实验的仿真结果 。
3.
The“multi-gap”and“transient - stability”feature of HF Channel had been verified by analyzing data captured in HF channel.
通过对短波信道实际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验证了于扰信道条件下频率分布具有“多孔性”和各频点干扰电平具有“瞬时”稳定性,提出基于干扰电平最小的短波自适应实时选频算法;该算法根据信道的干扰情况自动调节选频门限,能够更精确地反映短波信道干扰情况的实时特性,选频精确度更高,具有抗“突发性”干扰能力;最后通过实验仿真证明此选频算法是正确的、可行的。
4) shortwave channel
短波信道
1.
Algorithm for modulation recognition in shortwave channel environment;
一种短波信道中数字信号调制方式识别算法
2.
The coherence bandwidth of shortwave channel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ensity profile and wave propagation features in ionosphere.
从该电子密度模式和电离层波传播特性出发确定多径分量,计算短波信道相干带宽。
5) short-wave channel
短波信道
1.
Blind equalization algorithm of short-wave channel based on kurtosis criterion and decision directed algorithm
基于最大峰度准则和判决引导的短波信道盲均衡算法
2.
Based on Watterson short-wave channel,the design of Turbo codes and modification of decoding algorithm are analyzed.
基于Watterson短波信道模型,构建了Turbo码在短波信道下的设计和仿真方法。
6) short-wave/ultra-short wave communication
短波/超短波通信
补充资料:超短波电离层传播
波长为10~1米(相应频率为30~300兆赫)的电波经电离层的传播。电离层一般不能反射频率为30兆赫以上的无线电波;只有在太阳黑子高年低纬度电离层和电离层出现较强Es层时,超短波才能被反射。因此,超短波电离层传播有透射传播(图1)和散射传播(图2)等两种主要形式。 人们认识超短波电离层传播是从散射传播开始的。30年代初,提出了电离层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不均匀电离团块的概念,从理论上解释了在"寂静区"中收到电波信号这一现象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对雷达干扰源的研究表明,干扰源与流星电离和极光的出现有关。因此,对流星余迹电波散射和无线电极光散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而导致50年代出现流星电离余迹"间歇"通信方式。
自1950年H.G.布克和W.E.戈登提出超短波对流层散射传播理论以后,P.K.贝利等人使用大功率发射机和高灵敏度接收机进行电离层超短波散射传播,建立了超短波、超视距、低电离层散射通信电路,通信频率约为30~60兆赫。这种散射机理是利用 85~100公里高度的电离层不均匀体的散射作用,比对流层散射的散射体高度高得多,通信距离为1000~2000公里,比对流层散射通信距离远得多,适于跨国或岛间通信。这种通信方式与短波通信相比,其最大特点是不受电离层扰动的影响,尤其适合高纬度地区和跨极光区使用。但通信容量低,一般只能通一路电话或四路移频电报,而且与短波设备相比体积庞大,费用昂贵。
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它能用超短波电离层透射传播方式,作为空间飞行体与地面通信联系的重要通道。这一传播方式具有空间飞行体遥测遥控系统所需要的理想的频率窗口。同时,又为电离层探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电波通过电离层的折射与工作频率有关,工作频率越高,折射效应越小。为了保证对空间飞行体的高精度的定位跟踪,必须对定位跟踪系统测量的距离、距离变化率、仰角和方位角等参数的大气折射误差进行修正。
电离层是磁等离子体,也是随机不均匀介质。超短波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时,其极化面会发生旋转(即法拉第效应),也会出现振幅衰落、振幅相位闪烁、多普勒频移和频谱加宽等现象。这些现象对通信和导航都产生不利影响。超短波导航卫星使用两个相干的频率以消除电离层介质的多普勒频移,从而能提高导航精度。但是,电离层法拉第偏振仪、多普勒干涉仪和大功率雷达非相干散射探测等则是利用这些效应和现象来研究电离层本身的。因此,超短波电离层传播,也是电离层无线电探测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1950年H.G.布克和W.E.戈登提出超短波对流层散射传播理论以后,P.K.贝利等人使用大功率发射机和高灵敏度接收机进行电离层超短波散射传播,建立了超短波、超视距、低电离层散射通信电路,通信频率约为30~60兆赫。这种散射机理是利用 85~100公里高度的电离层不均匀体的散射作用,比对流层散射的散射体高度高得多,通信距离为1000~2000公里,比对流层散射通信距离远得多,适于跨国或岛间通信。这种通信方式与短波通信相比,其最大特点是不受电离层扰动的影响,尤其适合高纬度地区和跨极光区使用。但通信容量低,一般只能通一路电话或四路移频电报,而且与短波设备相比体积庞大,费用昂贵。
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它能用超短波电离层透射传播方式,作为空间飞行体与地面通信联系的重要通道。这一传播方式具有空间飞行体遥测遥控系统所需要的理想的频率窗口。同时,又为电离层探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电波通过电离层的折射与工作频率有关,工作频率越高,折射效应越小。为了保证对空间飞行体的高精度的定位跟踪,必须对定位跟踪系统测量的距离、距离变化率、仰角和方位角等参数的大气折射误差进行修正。
电离层是磁等离子体,也是随机不均匀介质。超短波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时,其极化面会发生旋转(即法拉第效应),也会出现振幅衰落、振幅相位闪烁、多普勒频移和频谱加宽等现象。这些现象对通信和导航都产生不利影响。超短波导航卫星使用两个相干的频率以消除电离层介质的多普勒频移,从而能提高导航精度。但是,电离层法拉第偏振仪、多普勒干涉仪和大功率雷达非相干散射探测等则是利用这些效应和现象来研究电离层本身的。因此,超短波电离层传播,也是电离层无线电探测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