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生物分子固定技术
1)  Biomolecular immobilization method
生物分子固定技术
2)  techniques for immobilization of immunospecies
生物组分固定化技术
3)  biologic immobilized technology
生物固定化技术
1.
The carriers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including corresponding principle of biologic immobilized technology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介绍了固定化技术的原理、分类方法与载体、固定化细胞的反应特性,以及生物固定化技术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用该技术处理制革废水的展望。
4)  biomolecules immobilization
固定生物分子
1.
The application of plasma technology in biomolecules immobilization on the surface of biomaterial is summarized.
概述了等离子体技术在固定生物分子领域的应用。
5)  immobilization of biomolecule
生物分子固定化
1.
Studying the immobilization of biomolecules in biosensor, immobilization technologies of biomolecule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iosensor.
生物传感器中生物分子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6)  biomolecule immobilization
生物分子固定
补充资料:生物大分子衍射技术
生物大分子衍射技术
biologicaln macromolecules,diffraction techniques of
    从衍射花样(衍射线的方向和强度)推算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也常称空间结构、立体结构或构象)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X射线、中子束或电子束通过生物大分子有序排列的晶体或纤维所产生的衍射花样与样品中原子的排布规律有可相互转换的关系(互为傅立叶变换)。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M.von劳厄预言晶体是X射线的天然衍射光栅。此后英国物理学家W.H.布拉格和W.L.布拉格开创了X射线晶体学。几十年来,这门学科不断发展和完善,测定了成千上万个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由它提供的结构资料已经成为近代结构化学的基础。但是传统的小分子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不适用于原子数目多,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直到1954年英国晶体学家M.F.佩鲁茨等人提出在蛋白质晶体中引入重原子的同晶置换法之后,才有可能测定生物大分子的晶体结构。1960年英国晶体学家J.C.肯德鲁等人首次解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7500的蛋白质分子——肌红蛋白的三维结构。此后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的研究工作迅速发展。至80年代初,已有近200个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被测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国继60年代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之后,于70年代初测定了三方二锌猪胰岛素的三维结构。1986年中国已经完成这个结构1.2埃高分辨率的修正工作。
   X射线衍射技术能够精确测定原子在晶体中的空间位置,是迄今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主要技术。中子衍射和电子衍射技术则用来弥补X射线衍射技术之不足。生物大分子单晶体的X射线衍射技术是50年代以后,首先从蛋白质的晶体结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并于70年代形成一门晶体学的分支学科——蛋白质晶体学。生物大分子单晶体的中子衍射技术用于测定生物大分子中氢原子的位置,也属蛋白质晶体学。纤维状生物大分子的X射线衍射技术用来测定这类大分子的一些周期性结构,如螺旋结构等。以电子衍射为原理的电子显微镜技术能够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大小、形状及亚基排列的二维图像。它与光学衍射和滤波技术结合而成的三维重构技术能够直接显示生物大分子低分辨率的三维结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