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人文网络
1)  Humanistic Network
人文网络
2)  humanistic network environment
网络人文环境
1.
And constructing humanistic environment consists of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landing system;the second is the blocks construction of humanistic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third one is construction model of interactive network platform.
网络人文环境的构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登录系统;二是网络人文环境建构模块;三是网络交互平台的构建模式。
3)  The Humanities at the Network Ages
网络时代的人文观
4)  Internet culture
网络文化
1.
On Internet Culture and Soci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s Political Qualities;
论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2.
The writing activ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youth s person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culture;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写作活动与人格培养
3.
Negative effect of internet culture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5)  Network culture
网络文化
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Culture 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in New Period;
略论新时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2.
Enhances the network culture building and resists the foreign culture invasion;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抵御外来文化侵略
3.
The study of the network culture influencing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6)  cyberculture [英]['saibə,kʌltʃə]  [美]['saɪbɚ,kʌltʃɚ]
网络文化
1.
Construction of cyber ethics in development of cyberculture;
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网络伦理构建
2.
Cyberculture and the "Innovative Trap";
网络文化与“创新陷阱”
3.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hallenge & opportunity brought about by cyberculture upon the national culture;
简说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挑战与机遇
补充资料: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学院概况]

人文学院现设有哲学与科学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法律系、旅游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医学人文系、艺术传播系和mpa研究中心。学术研究机构有:心理咨询与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东方文化研究所、现代社会发展研究所、韩国研究所等十多个研究机构。

人文学院现有在编教师10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副教授70余人。设有艺术学、伦理学、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艺术学、政治学、行政管理、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旅游管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法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设计艺术学、应用心理学、现当代文学16个硕士授权点及哲学、艺术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有艺术硕士(mfa)、公共管理硕士(mpa)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在校学生近1700人,其中本科生1134人,硕士生近600人,博士生近200人。

人文学院1984年始创设“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20多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设置了法学、旅游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社会学、动画等6个本科专业。人文学院承担了全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以及人文选修课的教学工作,曾先后为全校学生开设了80余门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程,为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营造健康而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院拥有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期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级各类课题百余项,近三年来,获“211”、“985”工程资助,经费总额已超千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数百部,发表论文2千多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社科奖、省部级奖及其他奖项数十项,并与美、英、德、韩、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及台、港、澳地区的学术界和文化艺术界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江师范学堂(1902~1905)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理念的修身、历史、文学等文科类课程设置;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5~1911)时期,1910年设地理历史部和国文外语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1923)时期,初设国文部,1919年设国文史地部,1920年设文理科(其中人文学科的系有国文系、英文系、哲学系、历史系);国立东南大学(1921~1927)时期,先后设文科、文理科(文科设有国文系、历史系、外国语文系、政治系、经济系、哲学系);第四中山大学和江苏大学(1927~1928)时期,设社会科学院(下设史地学系、社会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法律学系)、哲学院(下设哲学系)和文学院(初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语言学系,1928年调整增加哲学系、史学系、社会学系);中央大学(1928~1949)时期设文学院(初设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系、哲学系、社会学系、史学系,1930年又增加地理系,1941年,社会学系并入法学院);(国立)南京大学(1949~1952)时期设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和哲学系)。历史上的东南大学文科,人文荟萃,群星灿烂,也形成过在中国现当代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术流派——学衡派。

1952年院系调整后,在原中央大学校址成立南京工学院。1978年,学校提出“向文理工结合方向发展”的战略,开始恢复文科。1984年在原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科学系,并设立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专业,1985年,设立哲学与科学系。复名后的东南大学在1990年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2年3月4日更名为人文学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