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平胸秆蝇属
1)  Platycephala
平胸秆蝇属
2)  Mepachymerus
麦秆蝇属
3)  Meromyza
宽头秆蝇属
4)  Spilomyia
斑胸蚜蝇属
1.
A New Species and a New Record Species of Genus Spilomyia (Diptera: Syrphidae) from China;
中国斑胸蚜蝇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记述(双翅目:食蚜蝇科)
5)  Rhene
宽胸蝇虎属
6)  Toschia
平胸蛛属
1.
In this paper,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era Toschia and Aprifrontalia are described.
本文记述中国皿蛛科微蛛亚科蜘蛛一新纪录属:平胸蛛属ToschiadiCaporiacco,1949;二新种:隐藏平胸蛛Toschiacelanssp。
补充资料:稻秆蝇
      昆虫纲双翅目(Diptera)秆蝇科(Oscinidae)。作物害虫。以幼虫潜蛀茎秆为害水稻、麦类等。成虫体长2.3~3毫米,翅展5~6毫米,体鲜黄色,头部有珠状黑色大斑。胸部背面有 3条黑色粗纵斑,翅透明,腹部各节背面基部有黑色横带。幼虫体长 6毫米左右,近纺锤形,淡黄白色,尾端分二叉。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也有分布。寄主植物除水稻、麦类外,还有游草、看麦娘、稗等。中国南方以山丘地区发生较多。幼虫在水稻苗期潜蛀心叶、生长点或幼穗,分别引起叶片纵裂、分蘖增多、不实穗或白穗等症状。70年代以来,为害地区和程度均有发展。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杂草上过冬。主要为害早稻、一季中稻和单季晚稻,偶也为害迟插双季晚稻。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白天活动,喜在嫩绿稻田产卵。卵散产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一叶一卵,少数多粒。初孵幼虫可借助露水往下移动而蛀入心叶,侵入后5~7天,新叶展开即呈现若干细长条状裂缝,幼穗受侵,常形成花白穗、扭曲小穗或白穗。一般不转株为害,一株一虫。幼虫取食幼穗后才爬至上部叶鞘内化蛹。冬暖夏凉的潮湿环境适于发生,单、双季稻混栽区因各代较易获得有利的食料条件为害较重,偏施氮肥将引诱产卵而加重为害。粳型水稻品种比籼型的受害轻。防治措施包括选育抗(耐)虫品种,避免多品种混栽,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以及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盛孵期喷洒乐果、敌百虫、亚胺硫磷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