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糖染与银染结合染色法
1)  Double Staining of Schiff agent and Sliver
糖染与银染结合染色法
2)  silver staining
银染色法
1.
When sequencing reaction and electrophoresis had been done, we used two silver staining protocols, namely traditional one recommended in the kit and the modified one, to detect the DNA band and compar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methods.
方法 :以标准 DNA p GEM○R ++- 3Zf(+ ) (1g/L)为测序模板 ,测序电泳后 ,分别用银染试剂盒的银染色法及改良的银染色法进行染色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3)  Silver combined AChE
AChE结合镀银染色
4)  masson-fontana silver dyeing
银浸染色法
5)  TRAP-silver stained assay
TRAP-银染色法
6)  tritik
缝结防染染色法
补充资料:染印法
      用照相方法制作模片,用三色套版印刷方式生产彩色影片的工艺。具有色彩鲜艳、不褪色、声带还音质量好等优点。制作出一套模片(浮雕片)后,可以大量拷贝彩色片,生产过程以自动流水线完成,效率及经济效益很高。染印法是一种以工业规模大量生产彩色片的方法。
  
  简况 1932年美国的特艺色公司研制成功染印法,并染印出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显示出这种技术的优越性。30~50年代用分光摄影──盲色浮雕坚膜显影工艺,染印了大量拷贝,在色彩还原、细部层次以及声带质量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水平。50年代以后,逐步采用了分区浮雕片直接从多层彩底印片制作浮雕的工艺,并在印片技术上进行了革新,采用液体光学印片,运用闪烁曝光技术调节画面反差,改进层次。另外,还使用了带媒染涂层的空白片,染印画面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60年代中期,染印法印片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同时对染料也作了改进。此后又组成高速自动化联合染印法生产线,使其成为高效优质生产彩色影片的现代化方法。进入70年代后,由于电视、多层彩色片的竞争,使染印法的优越性难以发挥,世界各国的染印法生产线相对减少。中国自1958年起首先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始研究染印法,1965年坚膜漂白工艺试验成功,70年代中期,坚膜显影和平板模片先后试验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1978年底引进特艺色染印生产线,并正式投产。80年代中国已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联合染印法生产线,可以6000米/小时的高速度运转,每年能生产3000万米染印法彩色影片。
  
  工艺过程  由浮雕制作过程和染印过程两部分组成。
  
  浮雕制作主要是做出一套供叠印拷贝用的模片──浮雕片。坚膜显影浮雕制作过程如图1:
  
  彩色底片通过蓝、绿、红3种滤色镜分光,向分区浮雕片印片。经坚膜显影洗片加工,即可获3条分色浮雕片。
  
  印染过程如图2所示:
  
  3条分色浮雕分别用品红、青、黄染料染成补色,经回洗调色(洗去多余的染料)后,在染印机上将3条浮雕上的染料影像,按品红、青、黄的次序,通过准确定位和同步叠印,转移到一条已事先印好声带的空白片上,即得到染印好的彩色拷贝了。浮雕片在转移染料后经过清洗,仍可反复使用。
  
  成色原理 染印法采用减色法原理成色(见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用品红、青、黄染料直接染3条分色浮雕片,再向空白片同步叠印,转移染料合成,如图3所示。
  
  浮雕片和浮雕 根据感光性能的不同,浮雕片可分为盲色、全色和分区3类。盲色片只感蓝紫光,全色片能感蓝、绿、红全部可见光,分区片分别感受蓝、绿、红光,3条胶片配套使用。用分区浮雕片染印出来的拷贝质量最好,因而目前在染印工艺中都使用分区浮雕片。浮雕片由片基和乳剂层两个部分组成,片基需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的几何尺寸,以保证在染印机上反复使用而不发生断片,并保持画面叠印的精确度。普遍采用厚度约120~130微米的涤纶片基。浮雕印片要求从片基面曝光,对片基的均匀度要求较高。
  
  浮雕片所用乳剂,如高反差细颗粒的正性乳剂,不预坚膜。乳剂中加有足够的阻光物质,以降低光强,防止光线穿透。使曝光形成的潜影和显影后的影像,成为紧贴在片基上的坚膜明胶层。同时,阻光物质还可吸收乳剂中的散射光,有利于提高影像清晰度。对于全色浮雕片和分区浮雕片的乳剂,还必须进行光谱增感,使其感色范围符合染印彩色还原的要求。
  
  供染印拷贝用的模片有浮雕模片和平版模片(图4)前者是用坚膜显影工艺和坚膜漂白工艺制得的模片。未曝光的非影像部分的明胶,在制作过程中用热水(50~60℃)溶去,留下的则是紧贴在片基上的凹凸不平的坚膜明胶影像,因此这种模片的表面是不平整的,故称"浮雕模片",简称浮雕。用平版工艺制得的模片,非影像部分的明胶,通过铜调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防染能力的铜调膜而封闭起来,只有影像部分的明胶可以染色。由于这一明胶影像是陷埋在乳剂内,而模片表面则是平整的,故称平版模片。 
   空白片 接受染料影像的空白片有两个涂层:下层为乳剂层,厚约5~6微米,供印制声带用,上层为接受层,厚度不超过4微米,供接受染料影像用。为使染印画面具有良好的清晰度,需在接受层中加入媒染剂。为改进接受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表面性能,常常加入共聚物来进行改性。另外,接受层的药膜都有合适的坚膜度。
  
  染料 染印工艺和影像质量对染料有以下要求:①在酸的存在下有良好的溶解度。②对浮雕的染色应是可逆的,可以用回洗调色控制密度。③上色速度和转移速度要快,不能堵塞浮雕。④染料的光谱特性、消光系数和对明胶及媒染剂的结合能力应符合画面彩色还原的要求。⑤转移在空白片上应有较好的清晰度。因此,对染料的分子结构、分子量、溶解度以及磺酸基团的数目均有一定要求。
  
  染印机 是染印过程中最主要的设备,中国采用的染印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齿轮式,另一种是从英国引进的齿带式。
  
  中国人口众多,影片拷贝发行量大,染印法很适合中国的情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研制无银彩色片则应成为染印法今后的发展方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