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sthma IL-8 IL-10 IFN-γ Theophylline Glucocorticoid
支气管哮喘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γ干扰素 茶碱 糖皮质激素
2) IFN-γ/IL-4
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
3) interleukin 10
白细胞介素-10
1.
Cloning,sequencing of human interleukin 10 cDNA and construction of its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人白细胞介素-10 cDNA的克隆、测序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
4) Interleukin-10
白细胞介素-10
1.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on 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0 During Open Cholecystectomy;
不同麻醉方法对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2.
Interleukin-10 and liver diseases;
白细胞介素-10与肝脏疾病
3.
Effect of Interleukin-10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白细胞介素-10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
5) IL-10
白细胞介素10
1.
Effect of IL-10 gene transfer on cardiac allograft rejection in mice;
白细胞介素10基因转染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2.
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 of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by IL-10 Combined with Tripterygium Wilfordii Modified Dendritic Cells in Rats;
雷公藤多甙联合白细胞介素10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3.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allograft 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 by donor IL-10 and methylprednisolone (Medron)modified dendritic cells(DG)on allogenetic skin transplantation in mice so as to off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anti-rejection of transplantation.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和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edron)修饰供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小鼠皮肤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诱导效果,为抗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治疗提供依据。
6) interleukin 10
白细胞介素10
1.
Associated study on interleukin 10 gene promoter polymorphisms related to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后的关联研究
2.
Study on cloning and eukaryotic expression of human interleukin 10 gene;
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
3.
Construction of human interleukin 10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and the expression;
人白细胞介素10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补充资料:白细胞介素
主要参与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组多肽类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免疫系统好似组织严密的社会,其中的免疫细胞是社会的基本成员,细胞之间以复杂的"分子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这种分子语言的基本词汇包括IL等细胞因子。IL通过结合于免疫细胞表面的IL受体,对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行使功能起调控作用,在某些条件下,IL还参与机体的病理过程。IL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机理,有助于一些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应用IL治疗肿瘤、感染、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等已收到初步疗效,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960年就发现,经抗原或分裂素活化的T淋巴细胞能产生可溶性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抗体产生。以后这类影响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不断发现,由于命名混乱,在1979年第二届淋巴因子国际会议上将其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L),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不同的因子。这次会议上命名了IL-1、IL-2、IL-3。以后相继命名了新的IL,迄今已命名到IL-10。其中IL-1有2种形式,即IL-1妶和 IL-1β,两者结构各异而功能相同。随着对IL研究的深入,发现IL不仅介导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还参与其他细胞,如造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神经细胞等的相互作用,因此白细胞介素一名并不能完全反映这类细胞因子的作用范围。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名称已被公认并广泛应用。
IL多为100个氨基酸左右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多有糖基化。除IL-5外均为单链结构,带有链内二硫链。不同IL间的氨基酸顺序差异很大。过去只能从细胞体外培养中提取有限的IL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这样做成本高,产量低,纯度也不易保证。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已对各种IL的基因结构和蛋白质结构进行了精确分析,并成功地制成IL-1~IL-10的基因工程产品(又称重组IL),从而使IL的结构、功能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进入新阶段。
在功能上,过去认为是单一效应的IL,实际上都是多效应的。每种IL能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还能与非免疫系统的细胞相互作用。同时,每种免疫细胞又可受多种IL的调控,不同IL之间有协同或制约的作用,由此构成错综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见图)。例如,过去认为IL-2只是T细胞生长因子(TCGF),现发现它同时也是B细胞生长因子,还能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并控制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IL-4最初定名为B细胞刺激因子-1(BSF-1),现在发现它又是一种强力的T细胞刺激剂,并控制一些造血细胞的分化和增殖。IL-1除作用于淋巴细胞外,还是表皮角质细胞、软骨细胞、纤维母细胞的刺激剂,并抑制乳癌细胞的生长。在 B细胞增殖、分化和产生抗体的过程中,至少有IL-1、-2、-4、-5、-6、-7参与调节。
IL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的IL受体发挥效应,除少数IL受体如IL-1受体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外,多数IL受体属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这一超家族包括IL-2受体的β亚单位(即P75)、IL-3受体、IL-4受体、IL-6受体、IL-7受体、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等。它们具有结构上的同源性,如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WSXWS"顺序、210氨基酸同源区等,因此可能由同一原始基因进化而来。
IL由它的产生细胞分泌生来后,一般只作用于它周围的细胞或产生它自身的细胞,这就是旁分泌或自分泌作用方式,不同于激素的内分泌作用方式。
某些疾病时会出现IL的缺陷或异常,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重组IL有可能治疗这类疾病。目前,已用重组IL-2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在一些肿瘤、免疫缺陷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收到一定的疗效。例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1984年批准应用重组IL-2和LAK细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治疗肿瘤。LAK细胞是将肿瘤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加IL-2刺激获得的,将LAK细胞输回同一肿瘤病人后,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经进一步改进后,应用从病人身上切除的肿瘤组织细胞加IL-2在体外培养,诱导并扩增出TIL(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它的杀肿瘤活性比LAK细胞强100倍,输回病人后,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应用重组IL-2治疗肿瘤也有较大的副作用,如贫血、体液渗出、器官功能障碍等。目前一些实验室正将IL-2与其他细胞因子或抗癌药物配伍应用,这样有可能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除IL-2以外,用IL-1预防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造成的骨髓抑制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IL-3治疗骨髓功能衰竭和用IL-4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亦在进行之中。可以预测,IL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应答调节剂 (BRM)将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1960年就发现,经抗原或分裂素活化的T淋巴细胞能产生可溶性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抗体产生。以后这类影响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不断发现,由于命名混乱,在1979年第二届淋巴因子国际会议上将其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L),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不同的因子。这次会议上命名了IL-1、IL-2、IL-3。以后相继命名了新的IL,迄今已命名到IL-10。其中IL-1有2种形式,即IL-1妶和 IL-1β,两者结构各异而功能相同。随着对IL研究的深入,发现IL不仅介导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还参与其他细胞,如造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神经细胞等的相互作用,因此白细胞介素一名并不能完全反映这类细胞因子的作用范围。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名称已被公认并广泛应用。
IL多为100个氨基酸左右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多有糖基化。除IL-5外均为单链结构,带有链内二硫链。不同IL间的氨基酸顺序差异很大。过去只能从细胞体外培养中提取有限的IL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这样做成本高,产量低,纯度也不易保证。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已对各种IL的基因结构和蛋白质结构进行了精确分析,并成功地制成IL-1~IL-10的基因工程产品(又称重组IL),从而使IL的结构、功能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进入新阶段。
在功能上,过去认为是单一效应的IL,实际上都是多效应的。每种IL能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还能与非免疫系统的细胞相互作用。同时,每种免疫细胞又可受多种IL的调控,不同IL之间有协同或制约的作用,由此构成错综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见图)。例如,过去认为IL-2只是T细胞生长因子(TCGF),现发现它同时也是B细胞生长因子,还能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并控制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IL-4最初定名为B细胞刺激因子-1(BSF-1),现在发现它又是一种强力的T细胞刺激剂,并控制一些造血细胞的分化和增殖。IL-1除作用于淋巴细胞外,还是表皮角质细胞、软骨细胞、纤维母细胞的刺激剂,并抑制乳癌细胞的生长。在 B细胞增殖、分化和产生抗体的过程中,至少有IL-1、-2、-4、-5、-6、-7参与调节。
IL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的IL受体发挥效应,除少数IL受体如IL-1受体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外,多数IL受体属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这一超家族包括IL-2受体的β亚单位(即P75)、IL-3受体、IL-4受体、IL-6受体、IL-7受体、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等。它们具有结构上的同源性,如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WSXWS"顺序、210氨基酸同源区等,因此可能由同一原始基因进化而来。
IL由它的产生细胞分泌生来后,一般只作用于它周围的细胞或产生它自身的细胞,这就是旁分泌或自分泌作用方式,不同于激素的内分泌作用方式。
某些疾病时会出现IL的缺陷或异常,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重组IL有可能治疗这类疾病。目前,已用重组IL-2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在一些肿瘤、免疫缺陷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收到一定的疗效。例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1984年批准应用重组IL-2和LAK细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治疗肿瘤。LAK细胞是将肿瘤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加IL-2刺激获得的,将LAK细胞输回同一肿瘤病人后,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经进一步改进后,应用从病人身上切除的肿瘤组织细胞加IL-2在体外培养,诱导并扩增出TIL(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它的杀肿瘤活性比LAK细胞强100倍,输回病人后,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应用重组IL-2治疗肿瘤也有较大的副作用,如贫血、体液渗出、器官功能障碍等。目前一些实验室正将IL-2与其他细胞因子或抗癌药物配伍应用,这样有可能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除IL-2以外,用IL-1预防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造成的骨髓抑制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IL-3治疗骨髓功能衰竭和用IL-4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亦在进行之中。可以预测,IL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应答调节剂 (BRM)将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