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苹果、粗皮病(IBN)、锰毒、铁、果树生理
1)  Apple、Internal Bark necrosis(IBN)、Manganese Toxicity、Fe、 Fruit physiology
苹果、粗皮病(IBN)、锰毒、铁、果树生理
2)  Virus-free apple tree
苹果无病毒树
3)  Apple virus
苹果病毒
4)  apple trees diseases
苹果树病害
5)  apple viroids
苹果类病毒
6)  Apple Superficial Scald
苹果虎皮病
1.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e superficial scald initiated from 12weeks to 15 weeks after harvest.
研究了红星苹果虎皮病在贮藏期间的发病规律。
补充资料:五眼果树皮
【通用名称】
五眼果树皮
【其他名称】
五眼果树皮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树皮。
【植物形态】
南酸枣,又名:酸枣、酸醋树。 落叶乔木,高7~18米。树干挺直,树皮灰褐色,纵裂,枝紫黑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7~15,对生,斜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长尖或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叶腋有时具丛毛;小叶柄长3~5毫米,顶端的一片长10~15毫米。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淡紫,直径3~4毫米,成聚伞状圆锥花序;雌花较大,单生于上部叶腋,具梗;萼杯状,钝5裂;花瓣5;雄蕊10,花丝基部与10裂的花盘粘合,在假两性花中的约与花瓣等长,在雄花中的突出;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下垂之胚珠1颗,花柱5,分离。浆果椭圆形或卵形,长2~3厘米,宽1.4~2.5厘米,成熟时黄色;核坚硬,近先端有4~5个显明的眼点。花期3~5月。果期3~10月。 常见于疏林中。分布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鲜果或果核(南酸枣)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
全年可采。
【性味】
①《陆川本草》:"酸,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涩,平。"
【功用主治】
治疮疡,汤火伤,阴囊湿疹。 ①《陆川本草》:"杀虫去腐。治疮疡溃烂,绣球风及疳疔。'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汤火伤,疮毒。"
【用法与用量】
外用:煎水洗;或煅灰、熬膏涂敷。
【临床应用】
①治疗烧伤 有保护创面、防治感染、制止疼痛、减少渗出等作用,从而能较好地控制败血症和休克,促使创面愈合。用法:㈠五眼果树皮(内皮)二斤,加水5000毫升,煎4~5小时后去渣,浓缩成500毫升,加入防腐剂,高压消毒备用;也可将药液进一步浓缩制成油纱布使用。对早期创面,按一般常规清洗消毒后涂以药液,暴露创面,不久即可自行干燥结痴。每日涂1~2次。亦可用油纱布均匀地紧贴于创面上,再用纱布棉垫加压包扎。如创面感染,痂下有脓液者,应及时去掉痂皮,重新清洗涂药;使用油纱布时,宜采用半暴露疗法。㈡五眼果树皮8份,干栀子2份,捣碎混合后浸泡于60%酒精内48~72小时,过滤去渣。用时须将浸出液煮沸直至呈稀胶状(约为原液1/3),冷却后均匀涂于创面;创面感染者,须将脓痂清除后涂药。此外,也可用五眼果树皮熬成半流浸膏后和入等量植物油调匀涂创面,或研成粉末撒于患处。据临床观察,一般轻度烧伤经10~14天可获得痂下愈合,中度、重度烧伤也可在2~3周内痊愈。由于涂药后创面很快形成一层干燥的棕褐色薄膜,因而能保护创面,起到了"人造皮肤"的作用;但这对观察创面情况也带来一定困难,如创面渗液较多时,又易导致痂下积脓。此外,对创面疼痛等问题尚有待进一步解决。 ②治疗细菌性痢疾 取酸枣树皮去掉表层粗糙部分,晾干。4两为1剂,水煎两次,混合浓缩成100毫升。口服每次50~100毫升,一日2次;或行保留灌肠,一次50~100毫升,每天1~2次。重者口服灌肠并用。观察60例(急性52例,慢性8例),均治愈:腹痛、脓血便消失,便次每日1~2次,大便成形,大便常规镜检阴性或脓细胞0~2个/高倍,乙状结肠镜检肠象阴性。治愈日数平均4.12天,最短1天,最长15天。据观察,单独口服不如并用灌肠者奏效快、疗效高。慢性菌痢临床症状虽易消失,但肠象转为阴性较为缓慢,故宜口服灌肠并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