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苯丙烷类
1)  phenylaprapanoid
苯丙烷类
1.
This experiment focused on the changes of salicylic acid (S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related enzyme activities, the phenylaprapanoid metabolism and the nitrogen metabolism between the resistant cultivar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 after ino.
甘薯抗薯瘟病的生理生化研究是抗病研究的基础,本试验主要研究甘薯抗、感品种接种薯瘟病菌后SA、H_2O_2等信号分子及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苯丙烷类代谢途径及氮代谢的变化,以探讨不同品种抗薯瘟病的生理生化机制。
2)  Phenylaprapanoid metabolism
苯丙烷类代谢
1.
Phenylaprapanoid metabolism of sweet potato against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甘薯抗薯瘟病的苯丙烷类代谢研究
3)  enzymes of phenylpropanoid metabolism
苯丙烷类代谢酶系
4)  deprenyl
烷丙苯胺
1.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deprenyl against 6-hydroxydopamine inducing neurotoxicity in PC12 cells
烷丙苯胺对6-羟基多巴胺致PC1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
5)  phenylpropanoids
苯丙素类
1.
Dietotherapy with Quinones and Phenylpropanoids in Flowers;
花卉中醌类及苯丙素类化合物与食疗
2.
Structure Idetification of Phenylpropanoids Compounds from Geum Aleppicum Jacq.;
草本水杨梅中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
Results Seven known phenylpropanoids and two benz.
目的研究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中的苯丙素类成分,并讨论它们对大鼠类成骨细胞UMR 106增殖的影响。
6)  Amphetamines
苯丙胺类
1.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amphetamin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abuse hair;
苯丙胺类毒品滥用者毛发中毒品及其代谢物的分析与解释
2.
Amphetamines Analysis and Study on MDMA Distribution in MDMA-exposed Rabbit;
苯丙胺类毒品分析及MDMA在家兔体内分布研究
3.
4%(42 cases) amphetamines positive.
4%(69例);苯丙胺类为9。
补充资料:溴代正丙烷,溴正丙烷

国标编号 33530
CAS号 106-94-5
分子式 C3H7Br;BrCH2CH2CH3
分子量 122.99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蒸汽压16.39kPa/25℃;闪点26℃;熔点-110℃;沸点70.9℃;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四氯化碳;密度:相对密度(水=1)1.36;相对密度(空气=1)4.3;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皮肤和眼有刺激性。动物接触麻醉浓度可引起肺、肝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2900mg/kg(大鼠腑腔内);小鼠吸入50g/m3,30分钟侧倒,一昼夜死亡。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溴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1-溴丙烷原料的色谱分析--(Skakun,S.A.;Kolesnichenko,N.Ya.),《Khim.Prom-st.,Ser.:Metody Anal.Kontrolya Kach .Prod.Khim.Prom-sti.》,1980,No2,15-16(俄文)。《分析化学文摘》,1982.6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检测毒物。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