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护区概况: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是1998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0696.9公顷,其中核心区3559.3公顷,占总面积的33.3%,缓冲区4072.4公顷,占总面积的38.1%,实验区3065.4公顷,占总面积的28.6%。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二、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博罗县中南部的小金河旅游资源开发区,南至惠州市区18公里,与罗浮山相隔60公里。
三、自然环境:
象头山形成于白垩纪的火成岩,具有岩壁耸立,雄伟奇峻的山势。区内层峦叠嶂,峻峭山峰多达165座,主峰蟹眼顶海拔1023米。山体基岩形成花岗岩特有的“石蛋”景观,垒叠奇妙,物象逼真,遍布山坡、山顶、河床。有象头石、大人岩、小人岩、阿婆髻、石仙桃、蟾蜍落河、乌龟上水等石景。
发源于象头山的东江支流小金河,全长24公里,由西向东,注入东江,区内河道蜿蜒狭窄,落差达704米。源头范家田海拔高726米,区内最低处的四角楼海拔仅22米。由于降雨量多,植被好,地表产水量大,陡坎急滩多成瀑布,沿河建有六座山塘和小水库,建有7个梯级水电站。
四、植物资源:
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种类有1500多种。其中较为名贵的有阿丁枫、狭叶黄杨和多品种的兰花,如:墨兰、建兰、阔叶建兰、石斛、紫唇兜兰等。
五、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猕猴、水鹿、云豹、穿山甲等。
水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最大的鹿类,身长140—26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雄鹿长着粗长的三叉角,最长者可达 1米。毛色呈浅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带红色。颈上有深褐色鬃毛。
水鹿有群居的习性,性喜水,雨后活动频繁,常到溪涧喝水或沐浴。即使冬季,也常流连于水塘,故名之“水鹿”。 一般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阔叶密林或针阔混交林。白天隐蔽在浓密覆盖物中,夜间活动,以青草、树皮、竹笋、嫩叶为主食,也盗食农作物。雌兽的怀孕期大约为6—8个月,于翌年春季生产,每胎产1仔,偶尔产2仔。
六、旅游资源:
象头山观光,有山景、石景、林景、水景,而云景则被西湖借作“象岭飞云”,列入西湖诸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