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湿地松×加勒比松
1)  Pinus elliottii E. × Pinus caribaea M
湿地松×加勒比松
1.
Metal Elements Analysis during Hybrid Seed Development with Zygotic Embryo and Female Gametophyte Tissue from Pinus elliottii E. × Pinus caribaea M.;
湿地松×加勒比松的杂种合子胚和雌配子体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金属元素分析
2)  slash pine × caribbean pine F_1 hybrids
湿地松×加勒比松F1杂种
3)  Pinus elliottii var.elliottii×P.caribaea var.hondurensis F1 hybrid
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F1杂种
4)  Pinus caribaea
加勒比松
1.
Identification of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from Pinus caribaea and Pathogenicity Assay;
寄生加勒比松松材线虫的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2.
Impacts of litter removal on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a Pinus caribaea stand;
去除地面枯落物对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林土壤特性的影响
3.
Study on Forest Development Type of Pinus caribaea in Baisha County,Hainan Province;
海南省白沙县加勒比松林森林发展类型设计及虚拟实现
5)  caribbean pine
加勒比松
1.
Forest development type design in close-to-nature forest management of caribbean pine plantation
加勒比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中的发展类型设计
2.
elliottii) ×caribbean pine(P.
03603 m3,其材积生长比作为对照的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分别大136。
3.
year results of a provenance test of Caribbean pine in Leizhou peninsula at Zhanjiang Forestry Tree Improvement Farm planted in July 1984 in tropical coastal lowland of Guangdong are reported.
198 4年在广东雷州半岛遂溪进行加勒比松种源试验 ,共有 3个变种 ,9个种源 ,用当地湿地松作对照。
6)  P. caribaea
加勒比松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seed orchard management of Pinus elliottii × P.
文章介绍了澳大利亚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加勒比松、南洋杉、辐射松的遗传改良及种子园经营技
2.
elliottii (PEE) and P.
选育的PEE×PCHF1具有母本湿地松的树干通直圆满、抗风力强、分枝习性好、耐水渍和父本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的速生、皮薄等优点,除适应性广、材质好外,大面积造林比其亲本的商品材积增加30%。
补充资料:比昂松
比昂松(1832~1910)
Bjqrnson,Bjqrnstjerne

   挪威作家,社会活动家。1832年12月8日生于挪威北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1910年4月26日卒于法国巴黎。1850年,比昂松赴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1852年就读于皇家弗里德里克大学。1855年后在《每日晨报》和《晚报》任文学戏剧评论员和编辑。1857年接替易卜生任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国家剧院编导。1865~1867年主持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1870~1872年创办剧院。1903年因“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又缤纷”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比昂松一生为争取民族独立、 发展挪威文化、摆脱异国束缚和统治进行斗争。 晚年支持芬兰反对沙俄侵略,积极参加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运动。
    比昂松在文学方面涉猎很广,作品有小说、诗歌和戏剧。中篇小说《渔家女》(1868)描写渔家姑娘走出渔村成为一名演员的故事。抒情诗《是的,我们永远爱此乡土》成为挪威国歌的歌词。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共写了21部剧本。19世纪50~60年代,以历史剧为主,如《战役之间》(1857)、《国王斯凡勒》(1861)、《西格尔特恶王》(1862)等。70年代以后转向现实主义戏剧,有《破产》(1874)、《编辑》(1875)、《国王》(1877)、《新制度》(1878)、《黎昂娜达》(1879)和《挑战的手套》(1883)等。其中《破产》写商人钱尔德破产后在危机中苦苦挣扎,最后终于依靠自己劳动重振家业,揭露了资产阶级尔虞我诈的贪婪本性。《挑战的手套》是一部爱情、婚姻、家庭题材的作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屈辱地位。《人力难及》(1883)是一部揭露宗教狂热的象征主义戏剧,1895年发表《人力难及》的续篇,描写劳资冲突。
    比昂松的剧作触及时弊,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私、虚伪、贪婪等丑恶现象,不过其结局往往都是矛盾得到和解,具有改良主义色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