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eranium carolinianum L
野老鹳草
1.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DNA from Geranium carolinianum L.
野老鹳草DNA的提取方法及RAPD分析
2.
Because of this, assaying of tannin and total flavonoids of active components from Geranium carolinianum L.
本研究进行了野老鹳草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并对其乙醇提取物的毒性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3.
Geranium carolinianum L.
为研究野老鹳草在抗HBV方面的作用,本文采用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野老鹳草进行了抗乙肝病毒有效部位的系统研究。
3) Geranium sibiricum L
老鹳草
1.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of total tannin of Geranium sibiricum L;
正交实验法优选老鹳草总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
2.
Preparation of the Geranium sibiricum L granules;
老鹳草颗粒剂的制备探讨
4) 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老鹳草
1.
Extraction and Antibiotic Effect of Tannins from 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老鹳草鞣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研究
2.
Effect of 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on Gastric Ulcer Induced by Ethanol in Mice;
老鹳草对小鼠无水乙醇型胃溃疡的影响
3.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Rutin and Quercetin from 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by Uniform Design;
均匀设计法优选老鹳草中芦丁和槲皮素提取工艺
5) Geranium
[英][dʒə'reɪniəm] [美][dʒə'renɪəm]
老鹳草属
1.
Study on Morphology of the Pollen 3 Spiecies from Geranium in Liaoning Province;
辽宁省三种老鹳草属植物的花粉鉴别研究
2.
Study on Morphology of the Pollen of 4 Species from Geraniu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黑龙江省4种老鹳草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3.
RAPD Analysis for Genetic Diversity of Geranium;
老鹳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6) Geraniin
老鹳草素
1.
Effects of Geraniin on Experimental Osteoporosis and Survival Rate of Osteoclasts;
老鹳草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及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
补充资料:野老
【诗文】: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释】:
篱前:一作边
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经过长年颠沛流离之后,总算得到了一个憩息之处,这使他聊感欣慰。然而国家残破、生民涂炭的现实,却时时在撞击他的心灵,使他无法宁静。这首诗就揭示了他内心这种微妙深刻的感情波动。
诗的前四句写草堂之景,笔触悠闲疏淡,诗句好象信手拈来似的。开头“野老”二字,是杜甫自称。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柴门好象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就迎江安个门吧,方位不正也无所谓,一切任其自然。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呢。“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这四句,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那么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然而杜甫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来了。
“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杜甫有诗云:“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大概就指这些“贾客船”。正是这些“万里船”,扰乱了他平静的心境,令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他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他日夜思念的弟妹,他常想顺江东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条“长路”: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是那样紧张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他仰头见到白云,不禁发出一声痴问:“片云何意傍琴台?”琴台是成都的一个名胜,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此代指成都。“片云”用以自喻,意思是: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为何留滞蜀中呢?首先当然是战乱未平,兵戈阻绝。但又是谁把他赶出朝廷,剥夺了他为国效力的机会呢?这一句借云抒情,深婉含蓄。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无须怪问。因而这一问好似没头没脑,也无法回答,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二句,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耽耽。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多么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诗的前四句所写之景,恰如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这就是说,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自我”好象溶入客观世界,这时写出的意境即是无我之境。本诗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后,仍未脱离写景,但这时又进入了“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这里的景物,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人们以为诗人是忘情于自然了,读到下面,才感受到他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他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出于无奈的超脱,反过来加深了痛苦心情的表达,在平静水面下奔涌着的痛苦的潜流,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黄宝华)
【出处】:
全唐诗:卷226_17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释】:
篱前:一作边
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经过长年颠沛流离之后,总算得到了一个憩息之处,这使他聊感欣慰。然而国家残破、生民涂炭的现实,却时时在撞击他的心灵,使他无法宁静。这首诗就揭示了他内心这种微妙深刻的感情波动。
诗的前四句写草堂之景,笔触悠闲疏淡,诗句好象信手拈来似的。开头“野老”二字,是杜甫自称。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柴门”一句妙在写得毫不费力。这个柴门好象是随意安上去的,既然江流在这里拐了个弯,就迎江安个门吧,方位不正也无所谓,一切任其自然。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呢。“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这四句,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那么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然而杜甫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久望之下,竟又生出另一番情思来了。
“长路”承上“贾客船”而来,接得极自然。杜甫有诗云:“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大概就指这些“贾客船”。正是这些“万里船”,扰乱了他平静的心境,令人想起那漫漫长途。这“长路”首先把他的思绪引向大江南北,那里有他日夜思念的弟妹,他常想顺江东下。由此又想到另一条“长路”: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是那样紧张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他仰头见到白云,不禁发出一声痴问:“片云何意傍琴台?”琴台是成都的一个名胜,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此代指成都。“片云”用以自喻,意思是: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为何留滞蜀中呢?首先当然是战乱未平,兵戈阻绝。但又是谁把他赶出朝廷,剥夺了他为国效力的机会呢?这一句借云抒情,深婉含蓄。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无须怪问。因而这一问好似没头没脑,也无法回答,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尾联二句,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吐蕃又在虎视耽耽。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多么凄切悲凉!全诗以此作结,余味无穷。
诗的前四句所写之景,恰如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这就是说,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自我”好象溶入客观世界,这时写出的意境即是无我之境。本诗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后,仍未脱离写景,但这时又进入了“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这里的景物,无论是云彩还是城阙,是秋色还是角音,都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两种境界,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诗的上半部展现出那幅江村图时,人们以为诗人是忘情于自然了,读到下面,才感受到他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原来他的闲适放达,是在报国无门的困境中的一种自我解脱。这种出于无奈的超脱,反过来加深了痛苦心情的表达,在平静水面下奔涌着的痛苦的潜流,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黄宝华)
【出处】:
全唐诗:卷226_1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