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历来是反机动的锐利武器-在进攻中,快速和准确的布雷可以有效地迟滞防御之敌的反击行动;在防御中以地雷为核心的障碍物地带被称为"副防御"阵地,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划的那道"护身符"一样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为提高装甲兵部队的快速布雷能力,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了装甲自动布雷车-gbl120型履带式自动布雷车,为加速我国野战机动布雷装备的发展做了十分有益的尝试。
◆一、装甲兵部队的仓促防御作战需求催生装甲自动布雷车
装甲兵部队号称"铁甲骑兵",其基本使命是实施迅猛的陆上突击,以强大的攻势行动击败对手,但是,在战场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如在进攻中突遇对方强大的战役反突击等),它也需要以仓促防御行动来抵御对方装甲集群的强大攻势,为转入进攻创造有利条件。仓促防御的最大特点,就是防御准备的时间十分短促,甚至是边打边转入防御。这时,装甲自动布雷车就能在快速布雷作业中大显身手-它不仅布雷速度快、布雷均匀,而且由于其身披厚厚的"铠甲",能不惧敌火威胁实施强行布雷,为装甲兵部队筑起一道让敌坦克胆战心惊的"雷火阵"。
长期以来,装甲兵部队的布雷作业主要由人工来完成,布雷速度慢、危险性大,明显不适应装甲兵部队实施快速机动作战的保障需求。为提高装甲兵部队的野战工程保障能力,实现布雷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军委于1975年下达了装甲自动布雷车的预研任务,并指定工程兵某研究所承担该项研究任务。1981年11月,工程兵某研究所顺利完成了装甲自动布雷车总体技术方案的论证工作,随后,装甲自动布雷车转入工程研制阶段。1984年第一轮样车的试制工作正式启动,至1985年9月,科研人员试制出了第一辆装甲自动布雷车的样车。经试验,样车的大部分系统工作正常,但也存在贮雷舱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1986年,科研人员针对第一轮样车试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布雷车的贮雷架和控雷机构进行了重大改进,于1987年9月试制出2辆第二轮样车,并提交给军方进行定型试验和战术技术指标考核。2辆样车在分别经过了500千米的长距离行驶试验和15000多个雷次的布雷试验后,军方认为,除个别指标(如地雷布设后的伪装效果、地雷解脱保险和下坡作业等)不够理想外,装甲自动布雷车已基本达到了工程兵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尔后,2辆样车又经多次改进和设计定型补充试验,主要性能达到了军方确定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88年12月,该型装甲自动布雷车被正式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gbl120型履带式自动布雷车。至此,我国第一代装甲自动布雷车研制成功。尽管该型装甲自动布雷车没有正式列装,但它却为我军装甲布雷装备的发展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为我国1992年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的gbl122型轮式自动布雷车(除底盘不同外,其他基
本上与装甲自动布雷车相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前挂犁、后挂锄,中间盛地雷的特殊装甲车
gbl120型履带式自动布雷车(以下简称装甲布雷车)由底盘、作业装置、作业装置传动系统及液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其前部是高大、宽敞和明亮的驾驶室,中部是存放地雷和控制地雷输出的宽大贮雷车厢,车首挂有犁式松土作业装置,后部挂有"播种"地雷的敷设作业装置,结实和强有力的底盘则承载着地雷和布设地雷的所有系统二从外形上看,它有着与坦克、步兵战车和一般装甲输送车显著不同的气韵-车体高大挺拔,车身宽阔敦实,具有不凡的钢铁巨人般气势;整车轮廓四方周正,线条明快,棱角分明,威武之躯尽显铁甲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