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co-security Carrying Capacity
生态安全承载力
1.
Eco-security Carrying Capacity (ECC) is a kind of new method that evaluates eco- security, which had been put forward by a Chinese Scholar, Jingping Yang.
生态安全承载力是我国学者杨京平提出的评价生态安全的一种新方法。
3)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生态承载力
1.
Dynamic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Yellow River Basin in Qinghai Province;
黄河流域青海片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
2.
Urban ecological regula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城市生态调控
3.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space;
基于空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为例
4) ecological capacity
生态承载力
1.
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capacity in Po-yang Lake Nature Reserve based on RS and GIS;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
2.
Development trend of Gansu'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pacity;
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研究
3.
Impact analysi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n ecological capacity in Yellow River Basin;
水土保持对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5) bio-capacity
生态承载力
1.
This paper aims to trace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he environment chan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hrinking of the bio-capacity of Fujian Province during the past decade by doing a case study with the particular situations of the years of 1995, 2000 and 2004.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1995年、2000年和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
2.
According to this calculation,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bio-capacity per capita of Kunming city in 2003 was 2.
6979×104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
3.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capita of Zhaoqing city has gone beyond the regional bio-capacity,and human s utilization of nature beyond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capacity.
结果表明,肇庆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范围,区域生态环境目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6) eco-capacity
生态承载力
1.
Taking Hengyang City as an example,the author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Hengyang City in 2004,with a conclusion tha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Hengyang City has exceeded its eco-capacity and posed a tremendous pressure on ecolog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衡阳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合衡阳市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出结论:衡阳市生态足迹占用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治理对策。
2.
This paper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capacity of Chendu in 2002,with a conclusion tha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Chengdu has exceeded its eco-capacity and posed a tremendous pressure on ecolog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通过对成都市2002年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合成都市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出结论:成都市的生态足迹占用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治理对策。
补充资料:地基极限承载力
使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失去整体稳定时相应的最小基础底面压力。
研究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目的,在于工程设计中必须限制建筑物基础底面的压力,不仅不容许达到地基极限承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度,以保证地基不会发生滑动破坏;同时也使建筑物不致因基础产生过大的变形影响其正常使用。因此,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是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土力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基极限承载力与基础下土的剪切破坏密切相关,地基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的形式有三种: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①整体剪切破坏(图a)。在土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土从基础两侧挤出隆起,基础发生急剧下沉或侧倾而破坏。②局部剪切破坏(图b)。介乎整体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两者之间的一种破坏形式,土中剪切破坏区域始终只发生在基础下的局部范围内,并不形成向外挤出的连续滑动面。③冲剪破坏(图c)。土中并不出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而是基础下的地基土与周围土之间发生竖向剪切,使基础连续刺入土中而破坏。地基剪切破坏形式的出现与土的性质、基础上施加荷载的情况及基础的埋置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现场试验方法。在建筑物施工现场进行载荷试验,这实际上是一种基础加载的模拟试验,可以得到地基极限承载力值。载荷试验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但荷载板尺寸常较实际基础为小,因此,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仍有差别。此外,也有在现场利用其他原位测试手段,如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旁压仪试验,在建立了地区性相关关系后,也可得到地基极限承载力值。②理论计算方法。研究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理论是土力学的重要课题之一。L.普朗特在1920年首先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导出了条形基础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普朗特在推导公式时,假定基础底面与土之间是光滑的、基础下土是无重量的介质,这样得到的滑动面是由两组平面及中间过渡的对数螺旋曲面组成。由于普朗特所做的假定条件与实际不符,故其结果是粗略的。在此以后,不少学者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发展。40年代K.泰尔扎吉(一译太沙基)根据普朗特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考虑基础下土自重的极限承载力公式。50年代G.G.迈耶霍夫提出了适用于深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公式,他认为土中滑动面可以延伸到基础底面以上的土中,但在求解时还存在着数学上的困难。目前,只能采用简化方法求解。
上述几种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都假定地基土是不可压缩的刚塑性体,所以只适用于地基是整体剪切破坏情况。若地基比较软弱时,将可能发生局部剪切破坏或冲剪破坏,在这种剪切破坏过程中土体将发生压缩变形,这时若仍用上述方法计算极限承载力将会得到偏大的结果。泰尔扎吉建议对局部剪切破坏情况,可以近似地采用减小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办法,对原式进行修正。70年代A.S.维西克提出了可以判别地基三种剪切破坏形式的刚度指标,并且还引入了压缩影响系数来考虑局部剪切破坏或冲剪破坏时土的压缩变形影响。因此,维西克所提出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在目前是较为合理的。
上述的各种地基极限承载力Pu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式中第一项表示基础底面下滑动土体重量的影响,它与基础宽度B及基底以下土的容重γ有关;第二项表示基础两侧超载qa2=γd的影响;第三项表示土的内聚力c的影响。其中 Sγ、Sq、Sc为基础的形状系数;Nγ、Nq、Nc分别为承载力系数,它们是土的内摩擦角嗘的函数,但不同的计算公式具有各自的承载力系数表达式。因此,影响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因素包括:基础的宽度和埋置深度 (d)、地基土的容重及抗剪强度指标等。
上述公式是根据条形基础的理论建立的。对于条形基础形状系数Sγ、Sq、Sc均为单位值。对于方形、矩形及圆形基础,形状系数应分别采用适当的数值。
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时,必须综合考虑下述几方面因素:①理论上的严密性及有无实际使用经验;②考虑的因素是否与工程要求相符;③土的均匀性影响及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④在使用上是否简便。在选用安全系数时,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类型和重要性、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值、建筑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地基勘探情况、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以及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安全度的要求。
至今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的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今后在理论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于深基础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应考虑到高应力状态下对土的性能的影响,应该采用曲线型的土的抗剪强度破坏包络线和考虑土压缩性的影响。理论研究还要更密切地结合土的实际性能,积累更多的实践观测结果,以提高理论公式的实用性。在现场载荷试验方面,应该考虑荷载板的尺寸效应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水下及深层载荷试验的测试技术问题也有待改进。在研究地基极限承载力问题中,理论分析和原位测试应该紧密结合。
参考书目
郑大同编:《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79。
研究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目的,在于工程设计中必须限制建筑物基础底面的压力,不仅不容许达到地基极限承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度,以保证地基不会发生滑动破坏;同时也使建筑物不致因基础产生过大的变形影响其正常使用。因此,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是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土力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基极限承载力与基础下土的剪切破坏密切相关,地基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的形式有三种: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①整体剪切破坏(图a)。在土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土从基础两侧挤出隆起,基础发生急剧下沉或侧倾而破坏。②局部剪切破坏(图b)。介乎整体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两者之间的一种破坏形式,土中剪切破坏区域始终只发生在基础下的局部范围内,并不形成向外挤出的连续滑动面。③冲剪破坏(图c)。土中并不出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而是基础下的地基土与周围土之间发生竖向剪切,使基础连续刺入土中而破坏。地基剪切破坏形式的出现与土的性质、基础上施加荷载的情况及基础的埋置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现场试验方法。在建筑物施工现场进行载荷试验,这实际上是一种基础加载的模拟试验,可以得到地基极限承载力值。载荷试验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但荷载板尺寸常较实际基础为小,因此,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仍有差别。此外,也有在现场利用其他原位测试手段,如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旁压仪试验,在建立了地区性相关关系后,也可得到地基极限承载力值。②理论计算方法。研究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理论是土力学的重要课题之一。L.普朗特在1920年首先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导出了条形基础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普朗特在推导公式时,假定基础底面与土之间是光滑的、基础下土是无重量的介质,这样得到的滑动面是由两组平面及中间过渡的对数螺旋曲面组成。由于普朗特所做的假定条件与实际不符,故其结果是粗略的。在此以后,不少学者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发展。40年代K.泰尔扎吉(一译太沙基)根据普朗特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考虑基础下土自重的极限承载力公式。50年代G.G.迈耶霍夫提出了适用于深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公式,他认为土中滑动面可以延伸到基础底面以上的土中,但在求解时还存在着数学上的困难。目前,只能采用简化方法求解。
上述几种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都假定地基土是不可压缩的刚塑性体,所以只适用于地基是整体剪切破坏情况。若地基比较软弱时,将可能发生局部剪切破坏或冲剪破坏,在这种剪切破坏过程中土体将发生压缩变形,这时若仍用上述方法计算极限承载力将会得到偏大的结果。泰尔扎吉建议对局部剪切破坏情况,可以近似地采用减小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办法,对原式进行修正。70年代A.S.维西克提出了可以判别地基三种剪切破坏形式的刚度指标,并且还引入了压缩影响系数来考虑局部剪切破坏或冲剪破坏时土的压缩变形影响。因此,维西克所提出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在目前是较为合理的。
上述的各种地基极限承载力Pu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式中第一项表示基础底面下滑动土体重量的影响,它与基础宽度B及基底以下土的容重γ有关;第二项表示基础两侧超载qa2=γd的影响;第三项表示土的内聚力c的影响。其中 Sγ、Sq、Sc为基础的形状系数;Nγ、Nq、Nc分别为承载力系数,它们是土的内摩擦角嗘的函数,但不同的计算公式具有各自的承载力系数表达式。因此,影响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因素包括:基础的宽度和埋置深度 (d)、地基土的容重及抗剪强度指标等。
上述公式是根据条形基础的理论建立的。对于条形基础形状系数Sγ、Sq、Sc均为单位值。对于方形、矩形及圆形基础,形状系数应分别采用适当的数值。
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时,必须综合考虑下述几方面因素:①理论上的严密性及有无实际使用经验;②考虑的因素是否与工程要求相符;③土的均匀性影响及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④在使用上是否简便。在选用安全系数时,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类型和重要性、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值、建筑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地基勘探情况、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以及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安全度的要求。
至今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的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今后在理论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于深基础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应考虑到高应力状态下对土的性能的影响,应该采用曲线型的土的抗剪强度破坏包络线和考虑土压缩性的影响。理论研究还要更密切地结合土的实际性能,积累更多的实践观测结果,以提高理论公式的实用性。在现场载荷试验方面,应该考虑荷载板的尺寸效应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水下及深层载荷试验的测试技术问题也有待改进。在研究地基极限承载力问题中,理论分析和原位测试应该紧密结合。
参考书目
郑大同编:《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