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e beauty of drawing carving and architecture
绘画、雕刻、建筑美
1.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thorough inquiry into the aesthetic formal traits of their fictions by studying the beauty of drawing carving and architecture in narrative art, so as to summarize certain experiences of their artistic creations.
本文仅从叙事艺术的绘画、雕刻、建筑美,探究京派女作家小说审美的形式特征,总结其艺术创造的经验教训。
4) architectural sculpture
建筑雕塑
1.
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in model-making of architectural sculpture;
快速原型技术在建筑雕塑模型制作中的应用
5) stone carving on architecture
建筑石雕
1.
For the unique fashion and method of decoration in art creation,Chinese stone carving on architecture makes architecture implement the aesthetic pursuit that integrates character,shape and intention.
论述了潮汕建筑石雕在艺术创造上以独特的装饰方式与装饰方法,使建筑石雕实现了质、形、意相结合的审美追求。
6) carving decoration
建筑雕饰
1.
Its construction form as well as the carving decoration was full of the feature of native culture.
本文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等社会外部因素入手,对仁本堂建筑雕饰产生的原因作梳理与分析,并结合苏州地区清代各期民居建筑雕饰的典型特点对任本堂的建筑雕饰纹样与工艺作年代考证,旨在研究任本堂建筑雕饰在不同时期的题材、风格与艺术特征。
补充资料:汉代墓室建筑雕刻
中国汉代画像石墓中之建筑雕刻。汉代画像石墓已经发掘的大约有90座,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北部、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陕北与晋西北。其中以山东及苏北数量最多,约占1/3。这些墓葬都是在石材构筑的墓室或砖、石混作墓室的石构件上镌刻画像,或以高浮雕、圆雕、透雕雕出各种形象。画像石墓,始于西汉晚期,盛于东汉中期。到东汉晚期盛行结构复杂的大型多室墓,以用石材建筑的居多,而且在墓门、各室门额、四壁及石柱上多刻有浅浮雕画像,同时在立柱、过梁、斗拱等建筑构件上还有装饰雕刻。具有代表性的有山东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山东沂南画像石墓及江苏东海昌梨水库 1号墓等。
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 位于山东安丘县城西南 9公里的汶河南岸。墓室除墓门前的甬道以砖铺地外,其余全部由200余块巨大的石板砌成。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最宽处7.91米,结构分甬道、前、中、后室4部分。甬道为券顶。墓门分左右两扇,门上有一横楣和半月形的门额,门额上雕一卧鹿。前室顶呈覆斗式,斗各边和四壁成钝角相交,斗底由3石组成。前室北壁正中、正对墓门有一方柱,高1.26米,宽0.81米,厚0.46米,上托横枋。方柱周身镂刻裸体人物、走兽,人物达44人之多。中室面积较前室略大,南壁以上述方柱为中心开两门,室顶亦作覆斗式。中室东壁向外伸出,建一耳室,平顶。后室南壁中间有方形支柱,上承横枋,并分后室为左右两门。室中有一圆形支柱,高1.19米,直径0.41米。周身雕刻野兽作盘绕状,其中夹有少数人首。柱下有础,上有栌斗,斗的东西两平面上各有一高浮雕的伏兽,础、柱和栌斗由一石构成。圆柱北边还有一支柱,三面雕刻有人物群像,边部有蟠龙。后室的3根柱子承托着南北过梁,并将室分为东西2间,每间室顶皆为覆斗式。整个墓室建筑,南起甬道,北至后室方柱,为一条中轴线,平面布局极为规整。墓室200余块石材中,有画像石103块,组成69幅画面,分布在墓门、前、中、后室的四壁、室顶和柱上。内容有神话传说、奇禽异兽、车骑出行、舞乐百戏、狩猎及历史故事等。前后4根支柱,除中室北壁方柱为浅浮雕画像外,其余3根都雕镂得十分精致。人物雕刻尤其突出,有满腮胡须、精神奕奕的老年人,有身强力壮的中年人,有天真活泼的小孩,还有怀抱婴儿正在哺乳的妇女。有的口吐长舌,有的挽手,也有跪着的,上下叠压,极为生动。
沂南画像石墓 位于山东沂南县城西 4公里的北寨村。墓室南北长8.7米,宽7.55米,分前、中、后3主室,并附有东西侧室,东3室,西2室。平面布局相当均衡,均在南北中轴线上,但各室面积不同,整个布局又有变化,不单调。石材总计280块,画像石42块, 有的一面有画像,有的两面,有的如八角擎天柱,周身都有,全部画像共73幅。值得注意的是前室、中室正中所加八角擎天柱上的斗拱设计,前室柱上有一带蜀柱、跨度相当长的斗拱;中室柱上跨度较短,但旁有倒衔双龙的斗拱。北边龙双角、南边龙独角。斗拱上都承过梁,把前、中室室顶分成2间。而后室因比较低矮,仅由一斗拱隔成东西2间,斗拱与中室相同。龙皆双角,龙身不如中室矫健。拱下无柱及础,只有一反转之栌斗,兼斗、柱、础三者功用,斗拱的2个散斗之间、斗拱与双龙之间、双龙与地栿之间都是镂的,室虽分,而相通,符合"死则同穴"的愿望。2间藻井盖上雕八瓣花朵图案。
昌梨水库1号墓 位于江苏东海县城西北50公里处。墓室南北长4.93米,东西宽3.91米,由前、后、侧室组成。前、后室南北向,均在同一主轴线上。侧室附着在前室西边,与主轴垂直,由于侧室西壁及前室东壁分别开有田字形和日字形壁龛,墓室平面既整齐均称,又多变化。前室中安八角形柱,柱身八面与栌斗皆有线刻人物鸟兽花纹。其上的拱、散斗、枋并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已残)。拱旁两端也雕刻倒衔的龙首,龙首双角,张口衔珠。前室东西两间室顶都是抹角结构,藻井盖上各雕刻一蟠龙,龙首衔尾,中央为八瓣形垂朵。后室隔墙结构成工字形,北端是桥拱形结构,便于东西间相互交通。北端立柱上部,雕刻了栌斗和一只熊,熊蹲坐,前肢上举,托着头后、肩上的栌斗,腹部浑圆,四肢舒坦,显得毫不费力。整个熊的姿态富有生命力,既是建筑的一部分,又是特殊的装饰。侧室西壁立面是一个田字形壁龛,中间蜀柱上雕刻了栌头和一抱小孩的人。造型体积虽小,但非常有力。
东汉晚期画像石墓平面结构都布置得比较成功,对称而富于变化。墓室所安的方柱、八角柱或圆柱,不仅将墓室分成东西2间, 室内有宽敞的空间,减少了室顶的叠涩和抹角的层次,而且起到重要的装饰作用。斗拱两旁的雕龙实际上是拱外再加一拱的巧妙设计,它的曲度与拱相适应,帮助斗拱承载过梁的重量。这些雕刻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价值。墓室建筑结构严谨,设计的精巧及富有生趣的雕刻造型,使汉代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 位于山东安丘县城西南 9公里的汶河南岸。墓室除墓门前的甬道以砖铺地外,其余全部由200余块巨大的石板砌成。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最宽处7.91米,结构分甬道、前、中、后室4部分。甬道为券顶。墓门分左右两扇,门上有一横楣和半月形的门额,门额上雕一卧鹿。前室顶呈覆斗式,斗各边和四壁成钝角相交,斗底由3石组成。前室北壁正中、正对墓门有一方柱,高1.26米,宽0.81米,厚0.46米,上托横枋。方柱周身镂刻裸体人物、走兽,人物达44人之多。中室面积较前室略大,南壁以上述方柱为中心开两门,室顶亦作覆斗式。中室东壁向外伸出,建一耳室,平顶。后室南壁中间有方形支柱,上承横枋,并分后室为左右两门。室中有一圆形支柱,高1.19米,直径0.41米。周身雕刻野兽作盘绕状,其中夹有少数人首。柱下有础,上有栌斗,斗的东西两平面上各有一高浮雕的伏兽,础、柱和栌斗由一石构成。圆柱北边还有一支柱,三面雕刻有人物群像,边部有蟠龙。后室的3根柱子承托着南北过梁,并将室分为东西2间,每间室顶皆为覆斗式。整个墓室建筑,南起甬道,北至后室方柱,为一条中轴线,平面布局极为规整。墓室200余块石材中,有画像石103块,组成69幅画面,分布在墓门、前、中、后室的四壁、室顶和柱上。内容有神话传说、奇禽异兽、车骑出行、舞乐百戏、狩猎及历史故事等。前后4根支柱,除中室北壁方柱为浅浮雕画像外,其余3根都雕镂得十分精致。人物雕刻尤其突出,有满腮胡须、精神奕奕的老年人,有身强力壮的中年人,有天真活泼的小孩,还有怀抱婴儿正在哺乳的妇女。有的口吐长舌,有的挽手,也有跪着的,上下叠压,极为生动。
沂南画像石墓 位于山东沂南县城西 4公里的北寨村。墓室南北长8.7米,宽7.55米,分前、中、后3主室,并附有东西侧室,东3室,西2室。平面布局相当均衡,均在南北中轴线上,但各室面积不同,整个布局又有变化,不单调。石材总计280块,画像石42块, 有的一面有画像,有的两面,有的如八角擎天柱,周身都有,全部画像共73幅。值得注意的是前室、中室正中所加八角擎天柱上的斗拱设计,前室柱上有一带蜀柱、跨度相当长的斗拱;中室柱上跨度较短,但旁有倒衔双龙的斗拱。北边龙双角、南边龙独角。斗拱上都承过梁,把前、中室室顶分成2间。而后室因比较低矮,仅由一斗拱隔成东西2间,斗拱与中室相同。龙皆双角,龙身不如中室矫健。拱下无柱及础,只有一反转之栌斗,兼斗、柱、础三者功用,斗拱的2个散斗之间、斗拱与双龙之间、双龙与地栿之间都是镂的,室虽分,而相通,符合"死则同穴"的愿望。2间藻井盖上雕八瓣花朵图案。
昌梨水库1号墓 位于江苏东海县城西北50公里处。墓室南北长4.93米,东西宽3.91米,由前、后、侧室组成。前、后室南北向,均在同一主轴线上。侧室附着在前室西边,与主轴垂直,由于侧室西壁及前室东壁分别开有田字形和日字形壁龛,墓室平面既整齐均称,又多变化。前室中安八角形柱,柱身八面与栌斗皆有线刻人物鸟兽花纹。其上的拱、散斗、枋并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已残)。拱旁两端也雕刻倒衔的龙首,龙首双角,张口衔珠。前室东西两间室顶都是抹角结构,藻井盖上各雕刻一蟠龙,龙首衔尾,中央为八瓣形垂朵。后室隔墙结构成工字形,北端是桥拱形结构,便于东西间相互交通。北端立柱上部,雕刻了栌斗和一只熊,熊蹲坐,前肢上举,托着头后、肩上的栌斗,腹部浑圆,四肢舒坦,显得毫不费力。整个熊的姿态富有生命力,既是建筑的一部分,又是特殊的装饰。侧室西壁立面是一个田字形壁龛,中间蜀柱上雕刻了栌头和一抱小孩的人。造型体积虽小,但非常有力。
东汉晚期画像石墓平面结构都布置得比较成功,对称而富于变化。墓室所安的方柱、八角柱或圆柱,不仅将墓室分成东西2间, 室内有宽敞的空间,减少了室顶的叠涩和抹角的层次,而且起到重要的装饰作用。斗拱两旁的雕龙实际上是拱外再加一拱的巧妙设计,它的曲度与拱相适应,帮助斗拱承载过梁的重量。这些雕刻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价值。墓室建筑结构严谨,设计的精巧及富有生趣的雕刻造型,使汉代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