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正相液相色谱/反相液相色谱联用
1)  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NPLC×RPLC)
正相液相色谱/反相液相色谱联用
2)  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chod
正相液相色谱法
3)  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正相液相色谱
4)  reversed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反相液相色谱
1.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simulation in reversed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分子模拟在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2.
A new characterization parameter lg I , affinity constant, in reversed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LC) has been tested at several aspect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of polar n alkyl alcohol homologoues and aromatic alcohol homologoues.
以极性溶质正链醇同系物及芳香醇同系物的实验数据对反相液相色谱中计量置换表征参数lgI进行了多方面验证 ,并将lgI值与溶质的其他物理化学参数做了比较 ,证明了lgI在限定条件下分别可作为溶质的种类和大小、流动相中置换剂、所选用固定相特性及有关溶质分离选择性大小的表征参数 ,也证明了极性溶质体系的lgI亦具有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性质。
5)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反相液相色谱
1.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LC) is based on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and has found increasing use in analysis and separation of bio-molecules due to its high resolution, reproducibility and recovery.
反相液相色谱是一种以疏水作用为基础的色谱分离模式。
2.
Metallothionein isoforms and sub-isoform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a hyphenated technique of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LC)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
通过反相液相色谱(RPLC)与电喷雾电离质谱(ESI MS)的联用技术,对镉诱导金属硫蛋白标准物质MT 1和MT 2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
6)  RP-HPLC
反相液相色谱
1.
The Selectivity between Glycine and Taurine Conjugated Bile Acids in RP-HPLC;
反相液相色谱结合型胆汁酸的选择性变化规律
2.
Determination of 7-Hydroxy-3,4-dihydro-2(1H)quinolinone by RP-HPLC;
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7-羟基-3,4-二氢-2(1H)-喹啉酮的含量
3.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in the health foods by RP-HPLC, the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could be separated on Kromasil-C 18 with nonlinearity gradient elution of CH 3OH-HAc(22:78) at a flow -rate of 1.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使用Kromasil-C18柱,甲醇-0。
补充资料:液相色谱柱的有关原理
与液相色谱柱的性能相关的因素很多,基质(matrix)或者说担体、载体的化学性质、键合相(固定液)的化学性质、填料形状大小粒度分布、碳量和键合度等等。 
  色谱柱填料可以由基质直接构成,如硅胶、氧化铝、高交联度的苯乙烯-二乙烯苯或者甲基丙烯酸酯等等;也可以在这些基质的基础上涂布或化学键合固定液来构成,如:最经典的各种ODS柱、氨基柱、氰基柱等。
一、我们先来看看各主要基质的特点:
1、 硅胶
  硅胶是陶瓷性质的无机物基质,刚性大,不易变形。化学性质较稳定,但对于水溶液尤其碱性水溶液仍然是不稳定的,即使表面经过良好的化学键合,覆盖了固定液,还是要注意水、碱性溶液、酸性溶液对硅胶的溶解作用,基质或者说是柱床(packed bed)溶解对色谱柱的影响是致命的。以硅胶为基质的填料构成了目前绝大多数的色谱柱填料。纯硅胶填料适宜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弱极性的非强离解型的化合物,硅胶也可以做凝胶色谱但柱效较低。硅胶基质键合固定相的高压液相填料,有其他填料无法比拟的高分离效能。
2、 二氧化铝
  二氧化铝和硅胶相似,但对水溶液、酸性碱性水溶液溶液更加不稳定。所以,极少用作键合固定相的基质,也是适宜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弱极性的非强离解型的化合物,尤其是分离芳香族碳氢化合物。酸性易离解的化合物容易在二氧化铝上形成死吸附。另外,氧化铝分离几何异构体能力优于硅胶。
3、 聚合物填料
  聚合物基质受压会变形,压力限度低但pH使用范围宽。苯乙烯-二乙烯苯基质疏水性强,使用任何流动相,在整个pH范围内稳定,可以用强酸、强碱来清洗色谱柱。甲基丙烯酸酯基质比苯乙烯-二乙烯苯疏水性更强,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功能基修饰变成亲水性的。由于不耐压、有溶胀性,所以聚合物填料适宜用于大分子像蛋白质或合成的高聚物,另外还可以制成分子排阻、离子交换柱。近年发展迅速的大孔树脂,实际上主体就是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或类似的合成高聚物。
  由于硅胶基质的绝对地位,以下主要以硅胶为例。
二、形状大小粒度分布
  基质要成为填料,首先要制成合适的形状和大小。硅胶形状有:薄壳型、无定形全多孔、球形全多孔,另外还有先做成微珠再堆积成球形全多孔的。通常只说不定形、球形。无定形全多孔的填料容易制备、价格低、粒度分布较均匀,但涡流扩散大,渗透性差,比较难填装出稳定的柱床,一般用来做制备柱。球形全多孔填料涡流扩散小,渗透性好;如果是硅胶先做成珠子再堆积而成的话,具有传质阻抗小、载样量大的优点,柱效也更高。球形填料外形对称,比较容易填出稳定的柱床。填料的大小一般不能直接测量,因为填料粒度有一定分布范围,一般给出的大小只是用一定方法测得的表观大小。填料大小与柱效、柱压的关系为:柱效与填料大小成反比,柱压与填料大小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快速分析柱使用3微米粒度的填料、一般做成5厘米长,就是为了降低柱压;需要注意到降低粒度所得到的柱效增加跟不上柱压的增加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