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lassification of top-coal
顶煤分类
3) top-coal division
顶煤分区
4) roof classification
顶板分类
1.
In this paper, the weight coefficients of the criteria whish affect the empound roof classification a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AHP method.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复合顶板分类各因素的权值,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模式识别模型。
5) classification of vertices
顶点分类
6) remain partial upper coal
部分留顶煤
补充资料:煤的分类
依据煤的工业用途、工艺性质和质量要求进行的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同一类煤有近似的特性,不同类煤的性质则有显著差异。工业分类是为了合理地使用煤炭资源以及统一使用规格。理想的分类方法应当既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又有实用意义。
煤的分类方案简介 由于研究内容和使用的不同,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早期,多根据煤的元素组成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称科学分类法,以1924年英国煤化学家C.A.赛勒提出的分类法比较著名。以后又有根据煤的生成条件提出的成因分类法,将煤分为腐殖煤、腐泥煤和残殖煤,这种分类法在地质上用的较多。而最有实用意义的是将煤的成因与工业利用结合起来,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依据的技术分类法。
各种以煤为燃料或原料的工业对煤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只有恰当地使用煤种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近代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参数的分类法发展较快,使煤分类具有更严格的科学性和广泛的实用性。但由于各国煤炭资源特点不同,以及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各主要产煤国或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都根据本国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195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煤炭委员会在国际煤分类会议上提出了国际硬煤分类表,其分类方法是以挥发分为划分类别的指标,将硬煤(烟煤和无烟煤)分成10个级别;以粘结性指标(自由膨胀序数或罗加指数)将硬煤分成4个类别;又以结焦性指标(奥亚膨胀度或葛金焦型)将硬煤分成6个亚类型,表中每个煤种均以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将硬煤分为62个煤类。为便于贸易上的交往,表中又将62个煤类归为Ⅰ~Ⅶ共11个统计组。对于褐煤,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第27技术委员会(TC27)以ISO2950号标准颁布实施,该标准以水分和焦油产率为指标,将褐煤分为30个小类,每一小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但这两个分类方案并未在国际上得到全面推广。1985年2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国际煤分类会议上确定,以高位发热量小于24×106焦耳/千克、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小于0.6%作为区分褐煤和硬煤的分界线。对中等煤化程度和高煤化程度的硬煤则选用镜质组随机反射率、自由膨胀序数、挥发分产率、惰性组含量、高位发热量和反射率分布特征等6个指标和8位阿拉伯数字编号,将所有硬煤进行编码分类。但因划分太细,不便于使用,难以推广。
中国煤炭分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煤产量和消耗量迅速增加,为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1952~1953年提出东北区和华北区两个炼焦煤分类方案。1956年又制订了统一的中国煤(以炼焦煤为主)分类方案,以大致代表煤的变质程度的挥发分(%)和表征煤的结焦性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mm)两个指标为参数,将中国煤分为10大类24小类。该方案于1958年经国家技术委员会向全国推荐试行,起了统一中国煤分类的作用。但这一分类方案在试行中,也发现存在一定缺陷。1989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了《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86),将中国煤分为14类(如表)。
表中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G为粘结指数,Y为胶质层最大厚度(mm),b为奥亚膨胀度(%),PM为煤样的透光率(%),为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MJ/kg)。
褐煤 泥炭经成岩作用形成的腐殖煤,煤化程度最低,呈褐色、黑褐色或黑色,一般暗淡或呈沥青光泽,不具粘结性。其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水分大、挥发分高、密度小,含有腐殖酸,氧含量常达15~30%,在空气中易风化碎裂,发热量低。按透光率PM大小将褐煤分为两小类,PM为30~50%的年老褐煤,PM≤30%的为年轻褐煤。褐煤可作燃料或气化原料,也能作提取褐煤蜡和制造腐殖酸盐类的原料。含油率达到工业要求时可用于低温干馏,制取焦油及其他化工产品。
长焰煤 高挥发分的微粘结或弱粘结性煤。在烟煤中变质程度最低,单独炼焦时生成焦炭呈长条状,强度甚差,粉焦率高,主要作为动力燃料和气化原料。
不粘煤 成煤初期的原始物质受强烈氧化作用,为低到中等变质程度煤。其特征是煤中含氧较高,挥发分中等,加热时没有粘结性。可做动力和民用燃料或气化原料。
弱粘煤 还原程度较弱的低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煤。挥发分中等,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少量胶质体,焦炭为强度较小的小块焦。适用做动力燃料和气化原料。
1/2中粘煤 中等变质程度的弱粘结性煤。挥发分中等,粘结性比弱粘煤稍好,其中有一部分煤在单独炼焦时能炼出一定强度的焦炭,可适量作为炼焦配煤原料,粘结性较差的一部分煤适宜做动力燃料和气化原料。
气煤 变质程度介于1/2中粘煤与气肥煤之间。主要特征是挥发分高,加热时具有中等粘结性,单独炼焦时焦炭细长易碎,焦炭强度优于长焰煤,低于焦煤、肥煤。主要作为炼焦配煤,也是制造干馏煤气的原料。
气肥煤 高挥发分的特强粘结性煤。性质介于气煤和肥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液体和气体产品。气肥煤适合于制造干馏煤气,也可作为炼焦配煤以增加化学产品。
1/3焦煤 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特性介于焦煤、肥煤和气煤间的过渡煤,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强度较好的焦炭。炼焦时其配入量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而获得强度高的焦炭,它是炼焦配煤中的基础煤。
肥煤 中等及中高挥发分的特强粘结性煤。变质程度中等,加热时能产生较多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产生熔融性良好、强度较高的焦炭,但出焦困难,且焦炭有较多横裂纹和蜂焦,故不适宜单独炼焦,是炼焦配煤中的重要煤种。
焦煤 中等变质程度烟煤。挥发分中等或较低,结焦性好,是炼焦生产中的主要煤种,单独炼焦时可炼成块度大、熔融性好、裂纹少、强度高的焦炭,是优质炼焦原料。
瘦煤 烟煤中变质程度较高的煤种。挥发分较低,在炼焦时具有中等粘结性,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块少、强度较好的焦炭,但其耐磨性较差。一般作为炼焦配煤使用。
贫瘦煤 弱粘结性低挥发分煤。单独炼焦时,粘结性比瘦煤差,因而焦炭粉焦甚多,但作为炼焦配煤,能起到瘦化作用。也可作为动力和民用燃料。
贫煤 烟煤中变质程度最高的煤种。在美国煤炭分类中划分为半无烟煤。贫煤挥发分低,一般无粘结性,因此不能结焦,其燃烧时火焰短,耐烧。主要做民用或动力燃料。
无烟煤 变质程度最高的煤种。挥发分低于10%,固定碳高于90%,燃烧时无烟,密度大,硬度高。按其挥发分和用途可分为 3个小类。无烟煤是较好的民用燃料,也可以做动力燃料,又是合成氨和碳化学产品的重要原料。低灰、低硫无烟煤是制造碳素材料和活性炭的原料,变质程度较低的无烟煤还可以做高炉喷吹燃料,以代替部分焦炭。
煤的分类方案简介 由于研究内容和使用的不同,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早期,多根据煤的元素组成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称科学分类法,以1924年英国煤化学家C.A.赛勒提出的分类法比较著名。以后又有根据煤的生成条件提出的成因分类法,将煤分为腐殖煤、腐泥煤和残殖煤,这种分类法在地质上用的较多。而最有实用意义的是将煤的成因与工业利用结合起来,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依据的技术分类法。
各种以煤为燃料或原料的工业对煤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只有恰当地使用煤种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近代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参数的分类法发展较快,使煤分类具有更严格的科学性和广泛的实用性。但由于各国煤炭资源特点不同,以及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各主要产煤国或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都根据本国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195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煤炭委员会在国际煤分类会议上提出了国际硬煤分类表,其分类方法是以挥发分为划分类别的指标,将硬煤(烟煤和无烟煤)分成10个级别;以粘结性指标(自由膨胀序数或罗加指数)将硬煤分成4个类别;又以结焦性指标(奥亚膨胀度或葛金焦型)将硬煤分成6个亚类型,表中每个煤种均以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将硬煤分为62个煤类。为便于贸易上的交往,表中又将62个煤类归为Ⅰ~Ⅶ共11个统计组。对于褐煤,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第27技术委员会(TC27)以ISO2950号标准颁布实施,该标准以水分和焦油产率为指标,将褐煤分为30个小类,每一小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但这两个分类方案并未在国际上得到全面推广。1985年2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国际煤分类会议上确定,以高位发热量小于24×106焦耳/千克、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小于0.6%作为区分褐煤和硬煤的分界线。对中等煤化程度和高煤化程度的硬煤则选用镜质组随机反射率、自由膨胀序数、挥发分产率、惰性组含量、高位发热量和反射率分布特征等6个指标和8位阿拉伯数字编号,将所有硬煤进行编码分类。但因划分太细,不便于使用,难以推广。
中国煤炭分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煤产量和消耗量迅速增加,为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1952~1953年提出东北区和华北区两个炼焦煤分类方案。1956年又制订了统一的中国煤(以炼焦煤为主)分类方案,以大致代表煤的变质程度的挥发分(%)和表征煤的结焦性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mm)两个指标为参数,将中国煤分为10大类24小类。该方案于1958年经国家技术委员会向全国推荐试行,起了统一中国煤分类的作用。但这一分类方案在试行中,也发现存在一定缺陷。1989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了《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86),将中国煤分为14类(如表)。
表中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G为粘结指数,Y为胶质层最大厚度(mm),b为奥亚膨胀度(%),PM为煤样的透光率(%),为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MJ/kg)。
褐煤 泥炭经成岩作用形成的腐殖煤,煤化程度最低,呈褐色、黑褐色或黑色,一般暗淡或呈沥青光泽,不具粘结性。其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水分大、挥发分高、密度小,含有腐殖酸,氧含量常达15~30%,在空气中易风化碎裂,发热量低。按透光率PM大小将褐煤分为两小类,PM为30~50%的年老褐煤,PM≤30%的为年轻褐煤。褐煤可作燃料或气化原料,也能作提取褐煤蜡和制造腐殖酸盐类的原料。含油率达到工业要求时可用于低温干馏,制取焦油及其他化工产品。
长焰煤 高挥发分的微粘结或弱粘结性煤。在烟煤中变质程度最低,单独炼焦时生成焦炭呈长条状,强度甚差,粉焦率高,主要作为动力燃料和气化原料。
不粘煤 成煤初期的原始物质受强烈氧化作用,为低到中等变质程度煤。其特征是煤中含氧较高,挥发分中等,加热时没有粘结性。可做动力和民用燃料或气化原料。
弱粘煤 还原程度较弱的低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煤。挥发分中等,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少量胶质体,焦炭为强度较小的小块焦。适用做动力燃料和气化原料。
1/2中粘煤 中等变质程度的弱粘结性煤。挥发分中等,粘结性比弱粘煤稍好,其中有一部分煤在单独炼焦时能炼出一定强度的焦炭,可适量作为炼焦配煤原料,粘结性较差的一部分煤适宜做动力燃料和气化原料。
气煤 变质程度介于1/2中粘煤与气肥煤之间。主要特征是挥发分高,加热时具有中等粘结性,单独炼焦时焦炭细长易碎,焦炭强度优于长焰煤,低于焦煤、肥煤。主要作为炼焦配煤,也是制造干馏煤气的原料。
气肥煤 高挥发分的特强粘结性煤。性质介于气煤和肥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液体和气体产品。气肥煤适合于制造干馏煤气,也可作为炼焦配煤以增加化学产品。
1/3焦煤 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特性介于焦煤、肥煤和气煤间的过渡煤,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强度较好的焦炭。炼焦时其配入量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而获得强度高的焦炭,它是炼焦配煤中的基础煤。
肥煤 中等及中高挥发分的特强粘结性煤。变质程度中等,加热时能产生较多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产生熔融性良好、强度较高的焦炭,但出焦困难,且焦炭有较多横裂纹和蜂焦,故不适宜单独炼焦,是炼焦配煤中的重要煤种。
焦煤 中等变质程度烟煤。挥发分中等或较低,结焦性好,是炼焦生产中的主要煤种,单独炼焦时可炼成块度大、熔融性好、裂纹少、强度高的焦炭,是优质炼焦原料。
瘦煤 烟煤中变质程度较高的煤种。挥发分较低,在炼焦时具有中等粘结性,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块少、强度较好的焦炭,但其耐磨性较差。一般作为炼焦配煤使用。
贫瘦煤 弱粘结性低挥发分煤。单独炼焦时,粘结性比瘦煤差,因而焦炭粉焦甚多,但作为炼焦配煤,能起到瘦化作用。也可作为动力和民用燃料。
贫煤 烟煤中变质程度最高的煤种。在美国煤炭分类中划分为半无烟煤。贫煤挥发分低,一般无粘结性,因此不能结焦,其燃烧时火焰短,耐烧。主要做民用或动力燃料。
无烟煤 变质程度最高的煤种。挥发分低于10%,固定碳高于90%,燃烧时无烟,密度大,硬度高。按其挥发分和用途可分为 3个小类。无烟煤是较好的民用燃料,也可以做动力燃料,又是合成氨和碳化学产品的重要原料。低灰、低硫无烟煤是制造碳素材料和活性炭的原料,变质程度较低的无烟煤还可以做高炉喷吹燃料,以代替部分焦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