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菊酸乙酯酯酶
1)  Ethyl chrysanthemate esterase (ECE)
菊酸乙酯酯酶
1.
Ethyl chrysanthemate esterase (ECE) with unique stereoselectivity for (+)-trans-ethyl chrysanthemate was excreted with recombinant cells.
菊酸乙酯酯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个能立体选择性地水解(+)-反式-菊酸乙酯为(+)-反式-菊酸和乙醇的酶。
2)  ethyl chrysanthemate
菊酸乙酯
3)  first ethyl chrysanthemate
第一菊酸乙酯
4)  α-NA esterase
α-乙酸萘酯酯酶
5)  β-NA esterase
β-乙酸萘酯酯酶
6)  cycloprothrin
乙氰菊酯
1.
Toxicity of cycloprothrin on paramecium.;
乙氰菊酯对草履虫的毒性
2.
A HPLC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cycloprothrin determination was established using C18 column,UV-detector at 272 nm and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water(70∶30,by vol).
建立了乙氰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C18反相柱,以乙腈-水(体积比为70∶30)为流动相,在UV272nm下,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3.
To evaluate the security of cycloprothrin to cap thoroughl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cycloprothrin at 0.
为了全面评价乙氰菊酯对鱼类的安全性,本实验研究了鲤鱼在不同浓度乙氰菊酯0。
补充资料:敌虫菊酯

国标编号 61905
CAS号 51630-58-1
分子式 ClC6H4CH(C3H7)C(O)OCH(CN)C6H4OC6H5
分子量 419.59
    纯品为微黄色油状液体,原药为黄色或棕色粘稠液体;蒸汽压 0.36×10-4kPa(25℃);沸点300℃(4.92kPa);不溶于水,溶于二甲苯、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密度1.17(25℃);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5(有害品,远离食品);主要用途:用作农业、公共卫生用杀虫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等毒杀虫剂。人中毒会引起呕吐、流涎、神经过敏,严重时震颤以及全身痉挛。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中等毒性。毒性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对肝、肾也有损害。
急性毒性:LD50 451mg/kg(大鼠经口);>5000mg/kg(小鼠经口);LC50 >101mg/m3(大鼠吸入),3小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335ppm×90日(饲喂),对机体有明显损害。
生殖毒性:生殖细胞影响试验,小鼠 20、40、80mg/kg×5,均为阳性。
微核试验,小鼠10~80mg/kg阴性。

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极大,并且具有十分明显的时间效应。五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对鱼类的毒性依次为: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氰戊菊酯>二氯苯醚菊酯。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高毒的烟。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氯化氢、氰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现代环境监测方法》(水、土地、蔬菜等)张晓林等主编
气相色谱法(GB/T14929.4-94,食品)

5.环境标准:
中国(GB8321.4-93)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量标准 0.5mg/kg(叶类等);0.2mg/kg(果类菜、水果);0.05mg/kg(根块类菜)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砂土吸收,铲入提桶,倒至空旷地方深埋。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区,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