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bliographic control theory
书目控制论
2) bibliographic control
书目控制
1.
Research on the Bibliographic Control of National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书目控制研究
2.
By expounding RFBC、FAST and project of DLF s digital culture resource,the article analyzes new trends of American bibliographic control in digital environment.
通过阐述书目控制未来报告、分面主题应用词表(FAST)和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文化资源组织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数字环境下美国书目控制的新动向。
3.
By analyzing the functions and deficiencies of 4 Website search engines that try to exercise network bibliographic control, this article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as to how to improve the making of network bibliographic control tag,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catalog and the function of filtering catalog trash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分析4个尝试网络书目控制的站内搜索引擎的功能和存在的不足,从网页书目控制标签的制作、互联网目录的建立、目录过滤垃圾信息的功能提出改进的办法,并探讨网络书目控制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和要达到的效果。
3) Bibliographical Control
书目控制
1.
The theory of bibliographical control has applied in the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organization for long time.
书目控制理论应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整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保存文化遗产、促进文献交流和资源共享起着重要作用。
4) bibliography control
书目控制
1.
The rapid increase of network information inevitably requires making the bibliography control for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to realize the conformi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finally.
网络信息的急剧增长,必然要对它进行书目控制,最终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2.
In recent several decades,a number of bibliographies of ethnic ancient books have been published,while bibliography control of ethnic ancient books have brought about nearly basic changes,which lay a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detabase of Chinese ethnic ancient books.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已经出版了许多很好的民族古籍书目,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古籍书目控制产生了近乎本质的变化。
5) net work bibliography control
网络书目控制
6) bibliographic control norms
书目规范控制
补充资料:书目控制论
研究用控制论的原理对文献流进行模拟、调节、控制的过程与方法的目录学分支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书目数据互换和文献资源共享。
12世纪,中国宋代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提出了"总古今有无之书"为一书、"纪百代之有无"的主张,是书目控制思想的早期萌芽。1545~1555年C.格斯纳出版的《世界书目》,是西方书目控制较早的尝试。17世纪,对世界书目的理论已有探讨,如1631年P.布朗切特发表《世界书目的观念》一文,建议编制世界主题索引。19世纪,世界书目控制的思想在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广泛流行。"书目控制"这一术语,是1949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M.E.伊根和J.H.谢拉在《编目和分类杂志》上发表的 《书目控制绪论》 一文中最早提出的,其最初涵义是提供一种检索手段。1950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将其定义为"从书目的目的出发,控制人类已出版的全部文献"。50年代以后,这一术语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当代书目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世界书目控制和国家书目控制上。
主要内容 一般控制论是书目控制的理论基础。书目控制原理认为,书目编纂过程中的文献鉴别、著录、编排构成一个系统。可以利用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对这个系统进行模拟、调节、控制。在理论上,书目控制包含两个方面,即描述控制和开发控制。描述控制指对文献的外形特征,如书名、作者、版本、价格等的控制,开发控制指对文献记录下来的知识内容的控制。书目控制又是一项实践活动,指利用书目控制一切文献,达到有效地存储、传递和利用文献资源的目的,因此,它包括各类型的书目工作和广义的书目事业的组织活动。
功能与实现条件 书目控制有以下 4 方面的功能:①描述功能,即采用一种通用的书目格式对文献的形式特征进行描述;②转换功能,即将描述的文献数据转换成国际通用的形式。③整序功能,即对转换的数据进行有序化处理。④对文献内容的开发功能。要实现上述功能,必须有下列条件作保证: ① 通过统一的编目规则,使不同特征的文献相互区别开来;②通过特定的书目语言(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使书目编者与用户都能理解;③通过特定的组织方法,使控制系统中的文献,按照人们习惯的方式排列。
意义 书目控制论是伴随着文献大量增长和人类对文献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运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理论,它指导人们对书目工作进行系统分析,调节书目工作系统的结构,有利于世界各国图书馆和情报界以及出版界的合作与文献资源共享。在实践上,书目控制系统能减少文献收集、存储、传递系统中的重复和浪费,提高文献交流的速度和效率。它也是实现?蜃试垂蚕淼氖侄沃弧?
世界书目控制 简称 UBC。是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的一项促进世界书目数据互换的国际计划。1971年德国F.G.卡尔特瓦瑟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图书馆通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正式使用"世界书目控制"一词,不久即被国际图联采纳。UBC计划的目的是以国际上可接受的方式,全面、迅速地提供任何一个国家出版物的书目数据和协助《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发展,来源国的国家书目要保证书目数据的简明性和准确性。与UBC 有关的计划主要有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和利用(UAP)、国际机读目录计划(IMP),其中后者于1987年1月起与UBC计划合并为"世界书目控制与国际机读目录计划"(UBCIMP)。为了推行UBC计划,国际图联1974年成立了世界书目控制国际办公室,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从事书目数据交换管理的世界情报系统"。70年代以来国际图联书目控制委员会制定并向各国推荐《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系列条例,促进了UBC的发展。
国家书目控制 简称NBC,是UBC的基础。根据国际图联国际书目控制委员会的解释,国家书目控制的研究与活动范围包括现行国家书目控制、回溯性国家书目控制、国家书目数据的国际兼容、国家书目与其他类型书目工作协作、书目服务、书目知识的普及等。其目标是通过推行国家书目标准,通过各部门、专业系统的合作建立本国的国家书目数据中心。完善的国家书目体系是国家书目控制的基础。到80年代中期,世界上有100 多个国家编有国家书目。
书目控制论诞生后,迅速成为国际目录学界的重点研究内容。1968年,P.韦尔逊出版了《两种力:论书目控制》,从哲学角度首次研究了描述控制与内容开发控制的区别。1975年英国D.E.戴芬森出版《书目控制》,全书共16章,探讨了书目控制的概念、历史、方法、工具等问题。1978年澳大利亚出版了D.M.古德曼的《图书馆书目控制》,该书分6 部分介绍了书目标准、机读目录、版权、书目数据存档等问题。1980年美国H.H.威利奇的《书目控制论》则是论述书目控制的原理的代表作。国际有关书目控制的专文常常发表于国际图联出版的《国际编目与书目控制》季刊。书目控制的理论和方法还在探索之中。一些目录学家认为,对文献完全的描述性控制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对文献内容的开发性控制则要依靠大型的、特别是智能计算机的应用,并要克服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地理上的障碍。
12世纪,中国宋代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提出了"总古今有无之书"为一书、"纪百代之有无"的主张,是书目控制思想的早期萌芽。1545~1555年C.格斯纳出版的《世界书目》,是西方书目控制较早的尝试。17世纪,对世界书目的理论已有探讨,如1631年P.布朗切特发表《世界书目的观念》一文,建议编制世界主题索引。19世纪,世界书目控制的思想在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广泛流行。"书目控制"这一术语,是1949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M.E.伊根和J.H.谢拉在《编目和分类杂志》上发表的 《书目控制绪论》 一文中最早提出的,其最初涵义是提供一种检索手段。1950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将其定义为"从书目的目的出发,控制人类已出版的全部文献"。50年代以后,这一术语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当代书目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世界书目控制和国家书目控制上。
主要内容 一般控制论是书目控制的理论基础。书目控制原理认为,书目编纂过程中的文献鉴别、著录、编排构成一个系统。可以利用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对这个系统进行模拟、调节、控制。在理论上,书目控制包含两个方面,即描述控制和开发控制。描述控制指对文献的外形特征,如书名、作者、版本、价格等的控制,开发控制指对文献记录下来的知识内容的控制。书目控制又是一项实践活动,指利用书目控制一切文献,达到有效地存储、传递和利用文献资源的目的,因此,它包括各类型的书目工作和广义的书目事业的组织活动。
功能与实现条件 书目控制有以下 4 方面的功能:①描述功能,即采用一种通用的书目格式对文献的形式特征进行描述;②转换功能,即将描述的文献数据转换成国际通用的形式。③整序功能,即对转换的数据进行有序化处理。④对文献内容的开发功能。要实现上述功能,必须有下列条件作保证: ① 通过统一的编目规则,使不同特征的文献相互区别开来;②通过特定的书目语言(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使书目编者与用户都能理解;③通过特定的组织方法,使控制系统中的文献,按照人们习惯的方式排列。
意义 书目控制论是伴随着文献大量增长和人类对文献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运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理论,它指导人们对书目工作进行系统分析,调节书目工作系统的结构,有利于世界各国图书馆和情报界以及出版界的合作与文献资源共享。在实践上,书目控制系统能减少文献收集、存储、传递系统中的重复和浪费,提高文献交流的速度和效率。它也是实现?蜃试垂蚕淼氖侄沃弧?
世界书目控制 简称 UBC。是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的一项促进世界书目数据互换的国际计划。1971年德国F.G.卡尔特瓦瑟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图书馆通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正式使用"世界书目控制"一词,不久即被国际图联采纳。UBC计划的目的是以国际上可接受的方式,全面、迅速地提供任何一个国家出版物的书目数据和协助《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发展,来源国的国家书目要保证书目数据的简明性和准确性。与UBC 有关的计划主要有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和利用(UAP)、国际机读目录计划(IMP),其中后者于1987年1月起与UBC计划合并为"世界书目控制与国际机读目录计划"(UBCIMP)。为了推行UBC计划,国际图联1974年成立了世界书目控制国际办公室,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从事书目数据交换管理的世界情报系统"。70年代以来国际图联书目控制委员会制定并向各国推荐《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系列条例,促进了UBC的发展。
国家书目控制 简称NBC,是UBC的基础。根据国际图联国际书目控制委员会的解释,国家书目控制的研究与活动范围包括现行国家书目控制、回溯性国家书目控制、国家书目数据的国际兼容、国家书目与其他类型书目工作协作、书目服务、书目知识的普及等。其目标是通过推行国家书目标准,通过各部门、专业系统的合作建立本国的国家书目数据中心。完善的国家书目体系是国家书目控制的基础。到80年代中期,世界上有100 多个国家编有国家书目。
书目控制论诞生后,迅速成为国际目录学界的重点研究内容。1968年,P.韦尔逊出版了《两种力:论书目控制》,从哲学角度首次研究了描述控制与内容开发控制的区别。1975年英国D.E.戴芬森出版《书目控制》,全书共16章,探讨了书目控制的概念、历史、方法、工具等问题。1978年澳大利亚出版了D.M.古德曼的《图书馆书目控制》,该书分6 部分介绍了书目标准、机读目录、版权、书目数据存档等问题。1980年美国H.H.威利奇的《书目控制论》则是论述书目控制的原理的代表作。国际有关书目控制的专文常常发表于国际图联出版的《国际编目与书目控制》季刊。书目控制的理论和方法还在探索之中。一些目录学家认为,对文献完全的描述性控制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对文献内容的开发性控制则要依靠大型的、特别是智能计算机的应用,并要克服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地理上的障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