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山位于山东青州成南五华里,海拔408米,平野拔笏,松荫覆足,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山东名山。
山上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贯通,远远望去似一轮明镜高悬太空。每当夏秋季节,云雾低空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亭阁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蔚为奇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云门山因此得名。
云门洞阳坡西侧,有一天然罅隙,口如井状,深不可测,夏秋季节,常有云雾泛出,名日"云窟",经它造云,由云门升天。"云窟"、"云门"相互呼应,旧传隋朝的北海人李清曾入窟学道。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一书中的《地道人独步云门》一篇,就是根据这个传说演义而成。
云门仙境,历来颇得佛、道两教的青睐,山阳有大小5个石窟,石刻造像272尊,主要为西方三对像,也有力士、释迦多宝二佛说法像等。有题记者可追溯至开皇九(589)年,虽经1400年的沧桑变易,风雨剥蚀,这些造像仍然保存基本完好。明清两代,在云门山题刻者更多,这些题刻和碑碣都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云门山之历史较为准确的资料,在众多的题刻中最有名的是山阴处海内外罕见的巨大镌刻"寿"字,该字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米,宽3.7米,单是下部的"寸"字就高2.22米,为大个头的汉子所不及,故当地有"寿比南山"、"人无寸高"之说。
这个"寿"字是明嘉靖年间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所献书。端详此"寿",字体挥洒俊逸,笔划圆泣流畅,虽千凿百斧雕成,却不露分毫痕迹,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是书法石刻艺术的瑰宝。自此,青州官民,朝野上下,去云门山拜寿的人络绎不绝,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了。近年来,众从的中外游客都把能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
云门山后东侧,有明朝嘉靖年间衡王府周全开造的"万春洞"。该洞高1.6米,宽1.2米,洞室外宽阔,深达5 米,在洞南侧,雕塑有陈抟老人枕书长眠的石像一尊,北侧有两个空台。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在陈抟石雕头部的上方有明朝隐士雪蓑题写的《山居吟》一首:"野宿石庆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 当地民间有"陈抟一睡八百载"的传说。
云门山主峰名"大云顶",形若鱼脊,东西走向,上多寺庙宫观,山巅植"东岳大帝"之宫,树"泰山老母"之祀,东西建阆风亭,新修盘石级968级。建云门山"八仙亭""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游览区。近年来,中外游客日益增多,云门山人涌如潮,列户成峰 ,登顶俯瞰,一望无尽,山野之盛,远胜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