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胡风文艺理论
1)  Hu Feng's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s
胡风文艺理论
2)  Hu Feng article
胡风文论
3)  Hu Feng's theory
胡风理论
4)  Hufeng literature thoughts
胡风文艺思想
1.
Hufeng literature thoughts was based on the perfect-type aesthetic affected by the modernity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
胡风文艺思想是“五四”现代性影响下的以崇高型美学为支撑的文艺思想,它以真实律为中心,理论上反对古典和谐型的审美形态。
5)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文艺理论
1.
The psychoanalysis influenc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new period mainly by the following three aspacts.
精神分析学说对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影响是深刻的,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批判和改造了新时期文学观,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元化;二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文学批评模式,提出了心理批评方法;三是将创作心理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
Science has shape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s of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literature tide and texts as well as in popular and non-popular literatures.
科学这一元素从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从文艺理论、创作思潮和作品等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3.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the mainstay and source of China s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的支柱和来源。
6)  literary theory
文艺理论
1.
Zhang Yongqing points out that the absence of the Chinese form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especially by neglecting the sense of issues and the principle of context,makes a situation of today s insufficiency in the studies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朱立元以"人学"问题为例,提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途径的初步思考:选择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相关原理,与中国现实问题相联系。
2.
The three speeches Comrade Zhou made between 1959 and 1962 embody Zhou s literary theory in the aspects of serving object of literature and art,adherence to the law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n literature and art,are of rich and deep thought and great theoretical value,and have greatly infiucenced the course of the Scocialist l.
周恩来曾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出过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周恩来的文艺理论体系。
补充资料:胡风
胡风(1902~1985)

    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家,诗人。原名张光人。笔名除胡风外,还有谷非、高荒、张果等。湖北蕲春人。早年就读于武昌启黄中学、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北京大学预科、清华大学英文系等。1929年赴日本,入东京庆应大学英文科,受日本的普罗文学运动和苏联文学的影响,参加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组织,曾发表《现阶段上的文艺批评之几个紧要问题》等文章,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负责人。1933年因组织抗日文化团体被日本当局逮捕、监禁后驱逐出境。回国后,任左联宣传部长、行政书记。他一面在文学批评中分析介绍文学新人如萧红、罗淑、田间、艾青的作品,一面又对于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如文学遗产、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典型塑造等课题加以论述。这些文章后来收入《文艺笔谈》、《密云期风习小记》两书。他自己也成为一名活跃的左翼文学评论家。1936表《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引起关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办《七月》文学周刊,后移到武汉、重庆。同时编辑《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丛书。他注意发现和扶植文学新人,对于后来被称为七月派的青年作家和诗人的成长起了积极作用。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主持协会研究股工作。曾兼任复旦大学教授。这时的评论文章收入《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等集子,另有诗集《为祖国而歌》、杂文集《棘原草》。1941年 1月皖南事变后,《七月》被迫停刊,他另编文学杂志《希望》。创刊号上发表舒芜的《论主观》和他自己的《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两文,由此引起关于“主观”问题的论争和对于他的文艺思想的批判。作为答复,论著《论现实主义的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现实主义的见解,是他的重要理论著作
   1949年7月在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胡风当选文联委员、作协常委。他以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欢呼新中国的建立。50年代初开展的对主观论的批评,已从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演变而为政治色彩越来越强烈的思想批判。他于1954年写了《关于几个理论性问题的说明材料》进行反批评。同年7月,又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这些意见被夸大为政治问题,旋即又根据私人信件中的片言只语,将胡风及其周围的一批作家作为敌对分子。胡风被捕入狱。1979年获释。1980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发文,予以平反。同年,胡风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和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顾问等职。并开始撰写文艺回忆录等文章。胡风的文学理论著述辑成3卷本《胡风评论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