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政治"哲学家
1)  political philosopher
"政治"哲学家
2)  Philospher and Politician
政治家与哲学家
3)  pre-Qin political philosophy
儒家政治哲学
4)  philosophy of home economics
家政哲学
5)  philosophy of politics
政治哲学
1.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Deng Xiaoping s Views of Philosophy of Politics;
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初探
2.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Deng Xiaop ing s Views of Philosophy of Politics;
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探析
3.
In fact, at that time Marx doesn t carry on philosophical research of pure world outlook, and the theme of his early years philosophy is philosophy of politics.
事实上,马克思早年没有进行过纯粹世界观性质的哲学研究,他早年持有的哲学的主题是政治哲学。
6)  politics philosophy
政治哲学
1.
Discriminating from the macroscopic analysis stratification plane, the mod- ern politics philosophy has mainly two methods: the systematic analytic method and t.
从宏观分析层面区分,现代政治哲学主要有系统分析法和矛盾分析法,分别运用这两种方法分析研究社会的理论可以称为社会系统理论与社会冲突理论。
补充资料:政治哲学
      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是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它主要关注政治价值和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一般政治问题的理论,也是其他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
  
  概念的产生  政治哲学就其内容而言,十分古老,古代许多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和学说都含有政治哲学的意义。但就其概念而言,则迟至20世纪上半叶才逐渐流行于学术界,并具有学科与方法论的双重特征。在20世纪上半叶以前,偶尔也有政治哲学之说,但只是传统学科分化的沿袭,如同将美学称为艺术哲学、史学称为历史哲学、伦理学称为道德哲学一样。20世纪初,政治学界开始萌生科学主义思潮,20年代的新政治科学运动率先提出政治学科学化主张,倡导引进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建立起类似自然科学的政治学理论体系。稍后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则从理论上系统地提出了政治科学的概念,用以表示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定量研究、经验实证、价值中立、描述和分析等的政治学方法与理论,把长期沿用的演绎推理、逻辑验证、从纯理论角度讨论政治本质和目的、具有浓厚道德与价值色彩的政治学理论和方法统称为政治哲学。这时,政治哲学才获得了概念的意义。
  
  研究对象与范围  中国政治学界一般是在政治学分支学科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上理解政治哲学的。认为政治哲学是研究社会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是研究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是政治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间层次和中介环节。从哲学角度理解,它是哲学在政治领域中的应用;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它是政治理论在哲学高度上的抽象和概括。作为方法论,政治哲学有别于行为主义倡导的政治科学。它一方面从大量的事实现象中概括出一般的原则、原理,寻找政治的一般发展规律;一方面从一定的原理、原则出发,演绎推理,描绘政治的发展趋势,力图为社会政治生活建立规范。
  
  西方学者囿于哲学流派的分野及在政治学研究对象与方法上的理解不一,赋予政治哲学不同的含义。美国学者G.H.萨拜因赞同实用主义的看法,认为政治哲学内涵有三种要素:事实、因果关系、价值。政治哲学要对政治现象的事实作出分析和判断,抽象地考察这类事实现象已有的和可能的影响;研究事物之间一种状态引发另一种状态的可能性关系;从某种信念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是非好坏并作出选择。G.E.G.卡特林认为政治哲学关心的是"目标或者决定性的价值观念",而价值所指的好坏美丑恰恰是伦理学和美学的形容词,因而政治哲学可以看作伦理学的分支,建立在"美学的基本原理或公理所作的判断"基础上。L.斯特劳斯坚持"政治哲学就是要试图真正了解政治事务的性质以及正确的或完善的政治制度这两方面的知识"。H.埃克斯坦通过政治哲学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比较,认为政治哲学至少在主题、范围、论证标准三方面与众不同:就主题而言,政治哲学既涉及到方法,也涉及到目的,即不仅涉及到事实问题,还涉及到标准问题,涉及到抽象的道德原理或当前的实际活动问题;就范围而言,政治哲学主要以系统结构为其特征,这种综合的政治理论结构包括概念、范畴、方法和体系;就论证标准而言,政治哲学强调连贯性和因果关系。
  
  尽管中西方学者对政治哲学的理解或表述不一,但对其基本精神和内涵的认识有相似之处,即:政治哲学是关于政治的一般理论,是关于政治一般理论的理论。所谓政治的一般理论,即从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中把握政治及其关系的实质,探寻政治的起源、本质、关系、功能、过程、规律、规范、目的、手段等;所谓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理论,即埃克斯坦所谓的"超理论"。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自身,如政治学基本概念、范畴的确立,政治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政治分析原则与方法的选择,政治逻辑的普遍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规定,政治价值评判及其标准的设置等。这两大方面的内容勾勒出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即重在价值研究、目的研究、规律研究、原则研究、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和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在中国没有成熟的形态,也没有明显的阶段性,这与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以及思维特性有关。就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的主要特点有:①礼仁结合的本体论。"礼"是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是国家和社会的规范、秩序、制度的概括与抽象。"仁"是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即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也意味着社会最高层次的理想境界。礼仁结合,互为目的手段,互为因果关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框架。②天人合一的神权政治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巧妙地将人、社会,自然糅合在一起,含有一种自然法则的精神,既回答了权力的本质问题,为封建等级制提供理论依据,又是一种治国之道或统治之本。"天"是自然,是上帝,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奉天法古、顺天因人成为统治者信守的原则。③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从西周"敬德保民"的朦胧意识发展到盛唐时期成熟的民本主义,从反面认识了政治运行的基本规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水,亦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成为统治者调整政治关系,变换统治手法的主要依据,尽管从根本上说这是与统治阶级利益相矛盾的。④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观。以"家"为模式解释"国",又以"国"的原则规范"家",家国不分,孝忠一体,君臣、父子关系在"齐家治国"中得到统一。以道德标准取代政治标准,以伦理规范取代政治规范,这就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价值评价和政治统治原则。
  
  西方政治哲学  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演变大致经过下列阶段:①古典时期。柏拉图从人的本性出发,根据一般的社会哲学原则构想一个理想的政治社会,推导出人与国家的关系,设计一种由哲学王统治的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则在《政治学》中对100多个城邦国家分析归类,创建了政治学最初的一些基本概念,并以实现人类最高的善作为最优政体的标准。他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基础。这一时期西方政治哲学是世俗的、自然的,充溢着理想色彩。②神学时期。在中世纪,君权神授、上帝创造国家是政治哲学论证的唯一主题。托马斯·阿奎那以其系统、精密的神学政治观,成为中世纪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信仰高于理性,教权大于皇权,上帝的意志是国家法律的唯一源泉。这一时期的政治哲学沦为神学的奴隶。③理性时期,自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作为确立资本主义统治体系的思想准备,N.马基雅维利、J.博丹、J.洛克、T.霍布斯、孟德斯鸠、 J.-J.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提出并讨论了许多政治哲学的概念及理论,如自然法则、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平等、自由、民主、公平、正义、分权与制衡、权利与义务、善与恶等。稍后的I.康德和G.W.F.黑格尔以其严谨的哲学体系论证了国家的起源、自由与法律、国家的真理、政体形成、国家与人等。黑格尔还以哲学家的深邃思维感触到国家背后某种法定性动因。这一时期的政治哲学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遗产,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最为辉煌的时期。④颓废时期。19世纪资本主义统治确立,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一批资产阶级学者抛弃了人类理性,由批判性、建设性走向保守和颓废。J.边沁的功利主义、J.S.密尔的自由主义、H.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F.W.尼采的"超人"哲学及其"权力意志论"等,越来越背离科学精神。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与资产阶级一同走向颓废是这一时期政治哲学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19世纪中叶,在资本统治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及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实践趋于成熟的前提下,K.马克思同F.恩格斯一道,重新审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他们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政治生活,使传统的政治哲学发生了本质性的变革,使之转化为科学政治观形态,开创了政治哲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是:①从根本上否定了确立在神的启示、人类理性、绝对理念、永恒正义基础上的政治观,从社会生产力状况、经济关系及其发展中来解释政治及其历史,并从其中找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②尊重社会系统诸因素、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其历史发展的辩证运动,从历史的总体联系中提示和把握政治及其历史进程内在的规律性,反对自我封闭在纯思维的范围内。③主张把政治哲学的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为革命制定正确的策略,对应采取的策略细节的正确性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创立了科学的政治认识论和方法论。
  
  现状和展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政治学界风靡一时的科学化思潮使实证研究几乎成了唯一的方法,尤其是"价值中立"口号的出现,人们惊呼政治哲学已经不复存在或正在消失。人们普遍认为20世纪以来没有权威的政治哲学著作问世。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政治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政治哲学。这些学者认为,20世纪以来涌现的存在主义、实证主义、保守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以及法学派、伦理学派、社会学派和分析学派等都属于政治哲学的流派或都涉及到政治哲学的领域,包括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身,当它作为一种方法论时也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因此,政治哲学并未消失,只是在行为科学冲击之下,发展较为缓慢,且影响甚微,或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60年代后,随着J.B.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哲学又出现生机。这不仅因为行为主义政治学和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同样未能提供解救社会的良方,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民主、平等、自由的实际要求及理论要求更为强烈和迫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的政治学体系离不开一整套概念、范畴,离不开价值与事实的科学分析和评价,人类政治生活的日渐复杂,需要应用的专业技能,更需要说明的理论和知识,政治哲学不仅需要存在,而且十分重要。但西方政治学界因其利益原则、政治视角和理论基础的限制,加之政治哲学分化严重,各学派隶属关系不一,明显带有所属学科的特征,一时难以形成相对集中的主题,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也就不可能有大的进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