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古文学
1)  Old Text Studies
古文学
2)  literature of classical Chinese
古文文学
3)  classical literature
古典文学
1.
Coordinate·Map·Network ——My viewpoints on the course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坐标·地图·网络——《中国古典文学》课程教学之我见
2.
Lizhi is a literature critic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李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评点家。
3.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and classical literature have been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中国民族音乐与古典文学有着相依相存的关系,这种依存关系并不是简单固定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着,其变化的历史轨迹可大体划分为三个既相关联、又相区别的时期:原生综合期,分化离异期,交叉综合期。
4)  ancient literature
古代文学
1.
On Fostering Creative Abilities of Postgraduates Major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问题意识与以古还古——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断想之一
2.
Discussion on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 of ancient literature courses;
古代文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探讨
3.
Works Analysis from Readers Perspective:The Inspiration from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When Reading Ancient Literature;
解读作品:读者之维度——接受美学对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的启示
5)  Classical Documentation Science
古文献学
1.
Liu Xia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lassical Documentation Science;
刘向校书与古文献学框架的建构
6)  classic literature
古典文学
1.
It is necessary to scholorize the Journal-editors from the practice of editing manuscript of the classic literature.
从古典文学稿件编辑的实践来看 ,学报编辑学者化是十分必要的。
2.
According to Myths and Poems,Wen Yiduo s research into the classic literature such as myths and poems was not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
从《神话与诗》可看出,闻一多对神话与诗歌等古典文学的研究并不囿于传统,而是广泛吸纳西方新兴科学,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综合研究,把我国神话学传统考据方法和西方现代性"理性"结合起来,并辅之以训诂考据等多种中国传统研究方法,把诗歌与神话中的一些看似孤立的毫无联系的意象串联起来,将散漫的神话片段还原成先民的生活画卷,从而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开辟出新的道路。
3.
The study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classic literature aims at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tion of authors gathering at dinner for singing and forming an association from different schools,and of the production,the spreading and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works.
古典文学传播研究旨在探究作家宴集唱和、流派结社以及文学作品的生产、流传和影响的特征及其规律。
补充资料:经今古文学
      西汉末期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汉初的经学原无所谓今、古文的区别,哀帝、平帝之际,刘歆争立古文经传于学官, 才有派别含义的"古文"名称。 "今文"则是由于古文家独树一帜,迫使原有经师结成一派之后,到东汉时才出现的名称。它是古文经师对立于学官的经书、经说和经师的别称。
  
  战国以来儒生传经,大都是师徒、父子口耳相传。到汉代才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著于竹帛,故称为今文经。汉代的今文经学,《诗》有鲁、齐、韩三家,鲁始于申公,齐始于辕固生,韩始于韩婴;鲁、韩二家文帝时立博士,齐诗则于景帝时立博士。《书》有欧阳氏、大夏侯(胜)、小夏侯(建)三家,同出于伏生;欧阳氏武帝时立博士。大、小夏侯宣帝时立博士。《礼》有大戴(德)、小戴(圣)、庆普三家,同出于高堂生;武帝时立《礼》经博士,宣帝时分立大戴、小戴为博士,一说庆普也立博士。《易》有施氏(讐)、孟氏(喜)、梁丘氏(贺)、京氏(房)四家,同出于田何。武帝时立《易经》博士,宣帝时分立施、孟、梁丘为博士,元帝时又立京氏为博士,一说京氏未立博士。《春秋》有《公羊传》和《谷梁传》(崔适《春秋复始》以为《谷梁传》是古文),《公羊》有严氏(彭祖)、颜氏(安乐)二家,同出于胡毋生和董仲舒;武帝时立《春秋公羊》博士,宣帝时分立严氏、颜氏为博士;《谷梁传》出于瑕丘江公,宣帝时立为博士,一说未立。今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致用",着重章句推衍,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等思想。汉武帝时,董仲舒的公羊学最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有特别尊显的地位。元帝以后,君权衰落,今文经学也随着式微。哀帝、平帝之际,谶纬盛行,今文经学又与之结合,经说的内容更为空疏荒诞。
  
  汉代出现的先秦经籍,相传或出于孔壁,或发自中秘,或献自民间,经文都用秦以前的古文字书写,故称为古文经,其中《易》有《费氏(直)易》,《书》有《古文尚书》,《诗》有《毛诗》,《礼》有《逸礼》和《周官》,《春秋》有《左氏传》。古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识古",详于训诂,局限于探索经文本义,在理论上没有重大发挥。但在认辨解释先秦文字的过程中,建立了系统的训诂方法,有一定的贡献,主要著作有《尔雅》和《说文解字》。
  
  哀帝建平时,刘歆提出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和《古文尚书》于学官,以与今文博士相抗衡。哀帝命他与五经博士讨论,但博士们多不赞成,或不肯表示意见,或说《尚书》二十九篇已完备,或说左氏不传《春秋》。刘歆写了著名的《让太常博士书》,指出今文经传残缺,古文经传可靠,正可补充今文的残缺。措词激烈,遭到今文家们的怨恨和猛烈攻击,其主张没有实现。此后,经学出现了今文和古文两个派别,双方争论前后延续了近两百年。王莽当权时,由于托古改制的需要,刘歆借机把《左氏春秋》、《古文尚书》、《逸礼》、《毛诗》立于学官,后又立《乐经》为博士,《周官经》六篇也立为博士。东汉光武帝时,取消古文经博士,复立今文经博士,共十四博士。建武年间,韩歆又提出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又引起一场争论,最后由光武帝决定立《左氏春秋》为博士,遭到今文家的激烈反对,不久废去。终汉之世,古文经没有再立于学官。可是由于古文经学在内容上胜过今文,再加上章帝于建初元年(公元76)令贾逵自选《公羊》严、颜的高才生二十人教授《左氏》,八年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业《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又任贾逵的弟子为郎官,学者都欣欣向慕,古文经学的传播日益广泛。东汉最有名的学者,如贾逵、服虔、马融、郑玄都是古文家,或兼通今古。在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注经的影响下,今古文渐趋于混同。东汉中叶以后,博士人选,亦不如西汉严格,古文家可以任今文学博士,如周防以治《古文尚书》为博士,卢植通经今古文学为博士。汉末,董卓之乱以后,博士失职守近三十年,今文学遂日益衰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