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t transgenic cotton
Bt 棉
2)  Bt cotton
Bt棉
1.
Impacts of Bt cotton on host selection behavior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larvae;
Bt棉花对棉铃虫幼虫选择性行为的影响
2.
Three non-hybrid and two hybrid Bt cotton cultivars developed in Shandong province,as well as their control cultivar 33B,were grown and comparatively studied in 2002 and 2004.
以33B为对照,对早发型常规Bt棉鲁棉研17、鲁棉研21,晚发型Bt棉鲁棉研22,杂交Bt棉鲁棉研15、鲁棉研20进行了2年的种植和比较。
3)  Transgenic Bt cotton
Bt棉
1.
Based on the survey in 1997, a further systematic survey was made in a transgenic Bt cotton field and two non-transgenic cotton fields (one with IPM, one with chemical control) in Nanpi county, Hebei province, in 1998.
主要结果为 :Bt棉田比常规棉综防棉田和化防棉田天敌种类分别增加 1 6 。
4)  Bt transgenic cotton
Bt棉
1.
Effect on the biological habit of ballworm after planting Bt transgenic cotton in Xinjiang;
新疆棉区Bt棉对棉铃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
2.
Resistance of two Bt transgenic cotton lines (GK 19 and BG 1560) to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was assessed through bioassa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对转 Bt棉 GK-19和转 Bt美棉 BG-15 60进行了室内生测和大田调查。
5)  Bt cottonseed
Bt棉棉子
6)  Bt
Bt 抗虫棉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

cotton

   栽培棉均属锦葵科棉属植物。俗称棉花。是重要经济作物。一般为一年生亚灌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原始类型的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 。 起源于近赤 道的热带干旱地区。经长期自然驯化和人工选择而成近代栽培棉。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早在公元前5800年已懂得利用并栽培棉花。新疆是中国植棉最早的地区。在东汉墓中出土的蜡质棉花,证明1700多年前中国就已利用棉花了。在中国较久远的古籍中缺少有关棉及植棉的记载,直到11~13世纪(宋代),棉才在中国长江流域种植,逐渐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
   
   

图片

图片


   
    产区分布  世界棉区分布在北纬 38°~46°到南纬35°之间。可分为3个植棉带:① 北带。在北纬46°~ 20°,包括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产棉国 ,占世界棉产的 80% 左右。② 中带。在北纬20°~0°,包括非洲和南美洲北部的产棉国,约占世界棉产的10%。③ 南带。在南纬0°~30°,包括南美洲和大洋洲的产棉国,约占世界棉产的7%。
    中国除最北部的少数地区和青藏高原外  , 均有棉花种植,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湖北 5 省面积最大,产量约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按自然条件、栽培特点和适宜品种类型,可划分为华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北部特早熟区与西北内陆5个棉区。中国的棉花产量居世界前列。
    
   

棉植株

棉植株


   
    分类  棉属植物39个种中有33个二倍体种和6个四倍体种。其中有35个野生种,其余4个栽培种是:① 陆地棉。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的棉种,占世界棉产量的 90% 以上 。商业上习称细绒棉。②海岛棉。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以后传播到大西洋沿岸和西印度群岛。习称长绒棉。③ 亚洲棉(中棉)。人类栽培和传播最早的棉种 。俗称粗绒棉。中国已于20世纪50年代为陆地棉取代  ,只有南方一带尚有零星种植。④草棉(非洲棉)。原产非洲南部,分布于亚、非两洲。后来几乎绝迹。
    形态及生理特性  广泛栽培的陆地棉根系发达,入土深2米左右,侧根分布于 10~30厘米的耕作层。茎圆柱形。高70~200厘米,绿色或紫红色 。花为两性花,初开时乳白色,海岛棉为黄色。开花顺序由下而上,由内而外。受精后子房发育成蒴果,称棉铃或棉桃,50~70天成熟,铃壳开裂,吐出子棉。种子近梨形,其上着生棉纤维和短绒。棉纤维卷曲是栽培棉种的主要特征。
   棉喜温好光 、无限生长 。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但温度过高抑制生长发育,造成大量蕾铃脱落。棉花的原始类型均为典型短日照植物,在温带夏季自然长日照条件下不能正常现蕾开花。棉花生育期间喜光照,不耐荫蔽,平均日照率宜在60%以上。棉是三碳作物,光合生产率较低。棉花普遍存在蕾铃脱落现象,脱落率一般为60%~70%,多达80%以上。减少蕾铃脱落的主要途径是,合理施用肥水、调控合理群体结构、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及时防治病虫害。
    栽培  中国黄河流域棉区北部及西北内陆棉区和特早熟棉区多实行一年一熟制;长江流域棉区及黄河流域棉区南部多实行冬作物和棉花一年两熟制。一熟棉田单作,两熟制棉田多行套作,少数与甘薯或玉米间作。棉花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以氮、磷、钾消耗较多。亩产 100千克皮棉约需氮12~15千克、磷4~6千克、钾7~15千克 。棉花生育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水分。每生产100千克皮棉,约耗水 500吨。棉花宜生长在通气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上。吐絮时节宜适时采摘,并按质分收、分晒、分售,并作好田间选种留种工作。
    品种与病虫害  20世纪50年代初以后,中国自育新品种约有200多个。其中推广面积500万亩( 33.5万公顷 )以上的品种有鲁棉1号、徐州1818、徐州142、洞庭1号和中棉所10号。棉花是常异交作物,天然杂交率一般在1%~5%。中国棉花原种生产一般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方法。棉花原种在生产上可利用3~4代。
    中国有棉花害虫300多种,其中常见的30多种。北方棉区的棉蚜和棉铃虫  ,南方棉区的棉叶螨和红铃虫为害尤大。培育抗虫品种、药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等措施都是防治棉花害虫的重要途径 。棉花 病害主要是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措施包括控制带菌种子传播、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和稻棉轮作等。
    产品利用  棉纤维具有吸湿、保温、通气性能好等优点,在世界纺织纤维消费量中仍居首位。中国规定棉花共分 7个品级。纤维长度为23~33毫米。从毛子表皮上剥下的短纤维为短绒,长 13 毫米以上的一类绒可织制棉毯、绒衣、绒布,并可搭弹棉絮,制造高级纸张;12毫米以下的二类绒和 3毫米以下的三类绒是优质纤维素原料 , 可制造各种人造纤维、电影及照相胶片、火药等。棉籽除留种外,80%以上用于榨油。棉籽壳占棉籽重量的38%,经化学处理可生产糠醛、酒精、丙酮等10多种产品。棉籽壳可作真菌培养基,用来培养平菇、银耳、木耳、灵芝等。棉籽壳和棉秆均可用作树脂胶合板及造纸原料。棉根和棉籽中提取的棉酚,可制造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和男性避孕药品。棉花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