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弱(强)冗余
1)  weak/strong redundancy
弱(强)冗余
2)  weak redundancy
弱冗余
3)  redundancy [英][rɪ'dʌndənsi]  [美][rɪ'dʌndənsɪ]
冗余
1.
Study on redundancy method of FC topology in avionic system;
光纤通道拓扑结构冗余方法研究
2.
A directed hypergraph-based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redundancy and circularity in rule base;
一种基于有向超图的规则库冗余及环路检测方法
3.
Measured Data s Pretreatment of Redundancy System of Multiple Inertial Instrument;
多惯性仪表冗余系统测量数据的预处理
4)  redundance [英][ri'dʌndəns]  [美][rɪ'dʌndəns]
冗余
1.
The result of analyses is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modular UPS system with redundance is consumedly improved.
文章通过对模块化UPS系统的基本可靠性/任务可靠性/可用性指标计算,分析出有冗余的模块化UPS系统的可用度会大大提高。
2.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the study 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was made,then some measures were put forwo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such as the design of power supply,adoption of the redundance of power supply,the redundance of CPU,the redundance of network,the redundance of host computer and operator work station,and perfect applica-tion effect was achieved.
根据工程实际,对工程应用中的一些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系统设计中提出提高监控系统可靠性的供电电源设计以及采取冗余电源、冗余CPU、冗余网络、冗余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等相关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3.
Two target s redundance removed algorithms are advanced.
本文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步进频率雷达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目标去冗余算法 :舍去点迹提取法和同距离选大点迹提取法 ,分析了两种算法的优缺点 ,给出了相应的数学公式 ;对不同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文章最后简要介绍了实际雷达系统的试验情况 ,并采用实测的雷达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
5)  redundant [英][rɪ'dʌndənt]  [美][rɪ'dʌndənt]
冗余
1.
Design of redundant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system of intelligent meter;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仪表通信系统的冗余通道设计
2.
Improved redundant CORDIC algorithm based on hybrid prediction;
一种改进的混合预测冗余CORDIC算法
3.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 Availability Redundant Real-time Cluster System;
高可用性冗余实时集群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6)  redundancy [英][rɪ'dʌndənsi]  [美][rɪ'dʌndənsɪ]
冗余度,冗码码,冗余,多余
补充资料: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一般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者的导电能力差别很大。可以认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即不存在电解质的"分子"(至少在稀溶液范围内属于这类情况)。由于浓度增加时,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增加,使离子淌度下降,当量电导也随着下降。对于弱电解质来说,它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分子,它的电离度很小,所以离子数目极少,静电作用也很小,可以认为离子淌度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因此当量电导随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电离度的很快下降。
  
  以上分类只是指两种极端的情况,实际体系并不这样简单,例如大部分较浓的强电解质溶液的正、负离子将因静电作用而发生缔合,使有效的离子数减少,促使当量电导下降。
  
  事实上,1887年S.A.阿伦尼乌斯发表的电离理论是按照上述弱电解质的模型提出的,他认为电解质在无限稀释的条件下是 100%电离的。设此时的当量电导为Λ0,则任何浓度下的电离度α 都可以根据该浓度下测得的当量电导Λ来计算:
  
  
  从而求出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K。电离理论应用于乙酸、氨水等弱电解质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在用于强电解质时遇到了困难。直到20世纪20年代,P.德拜和L.昂萨格等发展了强电解质稀溶液的静电理论,才对电解质溶液的本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根据上述强电解质溶液的模型和物质当量的定义,以及溶液的总电导率是正、负离子各自电导率的和这一性质(见离子淌度),可得:
  Ceq=C+|Z+|=C-|Z-|
  Λ=(U++U-)F式中Z+和Z-为正、负离子的价数;C+和C-是正、负离子的浓度;Ceq为当量浓度;U+和U-是正、负离子的离子淌度;F为法拉第常数。如果Λ+和Λ-分别代表 1当量正离子和1当量负离子的导电能力,则Λ=Λ+-+=U+F,Λ-=U-F。
  
  1926~1928年,昂萨格认为溶液浓度增加时,离子间距离缩短,静电作用增强,他应用静电理论得到在极稀浓度范围内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公式:
  
  
  式中A为常数,图中也说明了溶液的当量电导与当量浓度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这一点与F.W.G.科尔劳施的精确电导测量结果完全符合,甚至昂萨格的电导公式中的常数 A也与实验测得的斜率相同,说明在极稀溶液范围内(对盐酸和氯化钾等对称的一价离子电解质来说,在<0.01N 范围内适用),上述强电解质模型是反映实际的。上式中的Λ0是外推法得到的C→0时的当量电导,相当于无限稀释时的当量电导。此时离子间的距离足够远,可以认为各种离子是独立移动的,静电力不起作用。
  
  
  
  如果把Λ+=U+F和Λ-=U-F改写成Λ+,0=U+,0F和Λ-,0=U-,0F,式中附加在Λ+和Λ-中的下标0表示它们是在无限稀释条件下的当量电导,于是,不管电解质中对应的离子是什么,U+,0和U-,0都应有独自的固定的数值。这就是科尔劳施根据实验提出的无限稀释条件下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