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干旱环境胁迫
1)  drought-environmental stress
干旱环境胁迫
2)  drought stress
干旱胁迫
1.
Influence of drought stress on imbibition germination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seed;
干旱胁迫对甘草种子吸胀萌发的影响
2.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growth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干旱胁迫对甘草生长的影响
3.
Affecting of drought stress in Epimedium sagittatum;
干旱胁迫对箭叶淫羊藿的影响
3)  water stress
干旱胁迫
1.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y on after-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crop growth;
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后效影响的研究现状
2.
The effect of external betaine on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of wheat seedling under water stress;
外源甜菜碱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3.
Geographical variation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 on water stress
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甘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地理变异研究
4)  drought-stress
干旱胁迫
1.
The Latest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he Adaptation Mechanism of Crops to Soil Drought-stress;
作物对土壤干旱胁迫适应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2.
The Influence of Electric Field on the Leaf Cell Membrane of Oil Sunflower under Drought-stress;
电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油葵叶细胞膜脂反应的影响
3.
Drought-stress,salt-stress,cold-stress strongly influence on plants among all abiotic stresses.
在各种非生物胁迫逆境中,干旱胁迫、盐胁迫、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尤为突出。
5)  Drought [英][draʊt]  [美][draut]
干旱胁迫
1.
Effects of Nitrogen Levels on Photosynthesi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under Drought Stress in Cotton Flowering and Boll-Forming Stage;
花铃期干旱胁迫下氮素水平对棉花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2.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cavenging Activity of Wheat Seedling;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影响
3.
The Responds of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Vetiveria Zizanioides in Condition of Drought Stress;
干旱胁迫对香根草生长及光合生理主要特征的影响
6)  Soil drought stress
干旱胁迫
1.
Effect of different soil drought stress on the growth and accumulation of soluble substances of Arachis duranensis was studied by potted culture with controlling soil water content.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干旱胁迫程度与胁迫时间对多年生落花生Arachis duranensis生长及溶质累积的影响。
2.
Differences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 between two Zoysia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drought resistance ability during soil drought stress and rehabilitation;
通过对结缕草的2个品种(抗旱性强的兰引3号和抗旱性弱的马尼拉)在土壤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的几项生理指标(游离脯氨酸、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和对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兰引3号耐旱性强,干旱条件下草坪质量较高,叶片水势较大;干旱胁迫下抗旱性相对较弱的马尼拉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增加幅度较大;胁迫期间2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先升后降,兰引3号超氧化物歧化酶高峰期出现早且含量高;复水后2个品种恢复程度不同,兰引3号由于复水前持续干旱没有造成严重伤害,所以游离脯氨酸、相对电导率恢复快,而马尼拉各项指标恢复较慢。
补充资料: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20世纪50年代,兰州大学地理系参与了国家防沙治沙研究,但国际水准的研究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当时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与兰州大学合作开展巴丹吉林沙漠形成演化研究,研究工作受到德国基金会和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这一合作研究一直延续至今。期间,正是由于这一活跃的合作研究,促成了兰州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正式校际合作的建立。1999年,德国基金会(dfg)又批准了8项中德合作研究项目,开展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古居延海演化研究。2000年,“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正式向北京“中德科学中心”申报,2001年获批准并资助中心活动,兰州大学也正式下文成立该中心。中德中心的核心研究人员由兰州大学干旱环境和古气候中心(caep)和柏林自由大学中亚生态与多学科中心(edca)研究人员组成,吸收国际上从事亚洲中部干旱环境和古气候研究的知名科学家参加。

研究重要性及目标

亚洲中部干旱区由中国西部、蒙古和中亚干旱区组成,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干旱区之一,它通过西风环流、蒙古高压和季风环流与高纬和赤道变化密切联系,敏感地记录了全球重大气候事件和构造事件。它的形成演变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直接相关。冬季风与夏季风的耦合或冲突正是中国西部干旱环境时空变化的控制机制。更重要的是,亚洲中部干旱区环境的时空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全球气候环境意义。首先,亚洲中部干旱区是联系北半球高纬和赤道低纬气候变化的枢纽地区,是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相互作用区,应当敏感响应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其次,该巨大干旱区的范围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太阳能吸收总量的变化,从而通过反馈作用影响着大范围的温度变化,甚至降水变化;此外,该干旱区范围的变化及其对大气粉尘的贡献也许直接参与了全球二氧化碳的平衡过程,进而直接地影响全球气温的变化。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大程度上受控于中低纬浅海植物生长量的变化,后者取决于西风带内陆源粉尘供给的有效性,而包括我国西部高寒干旱区在内的中东亚是全球(特别是北半球)风尘气溶胶的最有效源区。亚洲中部干旱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影响已经成为重大地学前沿问题,引起了众多中国和其它国家的科学家的关注和参与,已成为国际过去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干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每况愈下,结果使有限的环境承载力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的加速恶化,土地质量的不断退化,气候的更不稳定,水资源的持续危机,沙尘暴的频繁爆发,不但对大区域空气质量产生严重的污染,而且影响全球变化。这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应当对其形成机制和现代过程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以期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根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