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hitefly-virus-plant interaction
烟粉虱-病毒-寄主植物互作
2) whitefly-virus-host plant interaction
烟粉虱-病毒-植物互作
4) 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viruses
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1.
Eclipta prostrata yellow vein disease caused by 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viruses;
鲤肠黄脉病样中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的检测
6) Interaction between hosts and pathogens
寄主-病原互作
补充资料:值得注意的害虫——烟粉虱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观赏植物上经常发生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um(Westwood)为害,近年来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北京地区粉虱群数量出现了明显变化,烟粉虱Bemisiatabace(Gennadius)已经在我国北方有过几次大发生,严重危害温室、大棚蔬菜及露地植物。在观赏植物上也造成较大危害。危害严重时,出现成团成团的烟粉虱成虫乱飞乱撞现象。
一、烟粉虱寄主及为害特点
烟粉虱寄主范围广泛,寄主植物据在北京部分地区的初步调查有24科74种,在观赏植物上共有17科27种,以一品红、菩提树受害较重,在一品红植株上;烟粉虱若虫,数达17头/平方厘米,在菩提树叶片上,达8头/平方厘米,值得注意的是温室白粉虱不嗜好的十字花科植物也是烟粉虱的寄主。
烟粉虱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外,若虫和成虫还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发生严重时,叶片呈出黑色,严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及花木观赏效果。国外研究还表明,烟粉虱能传播WFT联体病毒,并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流行于加勒比海及中美洲等的一些国家。
烟粉虱在危害寄主植物时,对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如危害一品红,导致植株茎部发白,叶片黄化脱落,危害甘蓝、花椰菜、导致叶片萎缩、黄化、枯萎;番茄被害,表现果实不均匀成熟,西葫芦被害表现为银叶等等。
二、姻粉虱识别特征
卵: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大多散产于叶片背面。初产时淡黄绿色,孵化前颜色加深,呈深褐色。
若虫:共三龄,淡绿至黄色。第一龄若虫有触角和足,能爬行迁移。第一次脱皮后,触角及足退化,固定在植株上取食。第三龄脱皮后形成蛹,脱下的皮硬化成蛹壳,是识别粉虱种类的重要特征。
蛹壳:椭圆形,有时边缘凹入,呈不对称状。管状孔三角形,长大于宽。舌状器匙状,伸长盖瓣之外。蛹壳背面是否具刚毛,与寄主的形态结构有关,在有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具刚毛,在光滑无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不具长刚毛。
成虫:体淡黄白色,体长0.85至0.91毫米,翅白色,披蜡粉无斑点,前翅脉一条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
在露地及温室如何正确识别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二者虫体微小,光靠肉眼观察,有一定难度。应借助显微立体解剖镜,进行镜下观察,其区别要点:
1.成虫:(1)烟粉虱体长较温室白粉虱小,前者体长0.85至0.91毫米,后者体长0.99至1.06毫米;(2)烟粉虱前翅脉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温室白粉虱前翅脉有分叉,左右翅合拢较平坦。
2.蛹壳:(1)烟粉虱蛹淡绿色或黄色,蛹壳边缘扁薄,无用缘蜡丝;温室白粉虱蛹白色至淡绿色,半透明,蛹壳边缘厚,周缘排列分布均匀、有光泽的细小蜡丝;(2)烟粉虱蛹背蜡丝有无常随寄主而异,而温室白粉虱大多蛹背具直立蜡丝。
3.盛发期:烟粉虱发生盛期约在8至9月,9月底开始陆续迁入温室为害;温室白粉虱盛发期较早,为7至8月份。
三;烟粉虱生活史
烟粉虱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3龄,通常将第3龄若虫脱皮后形成的蛹,称伪蛹或拟蛹。脱下的皮硬化成蛹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可发生11至15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在25℃条件下,从卵发育到成虫需18至30天,成虫在适合的寄主上平均产卵200粒以上。
四、烟粉虱防治
对烟粉虱治理应实施以园艺管理、生物防治为主的可持续控制策略。
园艺栽培管理是治本的方法,操作过程可视为系列工程。植物材料的挑选,修剪,清除带虫枝叶,介质土及操作工具消毒,水源的清洁,花木摆放密度及品种搭配,环境及地面清理等等,每一环节都紧密相关。通过精心管理可减轻烟粉虱发生及危害。
同时从可持续控制措施出发,生物防治是大力提倡的防治手段。
一、烟粉虱寄主及为害特点
烟粉虱寄主范围广泛,寄主植物据在北京部分地区的初步调查有24科74种,在观赏植物上共有17科27种,以一品红、菩提树受害较重,在一品红植株上;烟粉虱若虫,数达17头/平方厘米,在菩提树叶片上,达8头/平方厘米,值得注意的是温室白粉虱不嗜好的十字花科植物也是烟粉虱的寄主。
烟粉虱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外,若虫和成虫还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发生严重时,叶片呈出黑色,严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及花木观赏效果。国外研究还表明,烟粉虱能传播WFT联体病毒,并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流行于加勒比海及中美洲等的一些国家。
烟粉虱在危害寄主植物时,对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如危害一品红,导致植株茎部发白,叶片黄化脱落,危害甘蓝、花椰菜、导致叶片萎缩、黄化、枯萎;番茄被害,表现果实不均匀成熟,西葫芦被害表现为银叶等等。
二、姻粉虱识别特征
卵: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大多散产于叶片背面。初产时淡黄绿色,孵化前颜色加深,呈深褐色。
若虫:共三龄,淡绿至黄色。第一龄若虫有触角和足,能爬行迁移。第一次脱皮后,触角及足退化,固定在植株上取食。第三龄脱皮后形成蛹,脱下的皮硬化成蛹壳,是识别粉虱种类的重要特征。
蛹壳:椭圆形,有时边缘凹入,呈不对称状。管状孔三角形,长大于宽。舌状器匙状,伸长盖瓣之外。蛹壳背面是否具刚毛,与寄主的形态结构有关,在有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具刚毛,在光滑无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不具长刚毛。
成虫:体淡黄白色,体长0.85至0.91毫米,翅白色,披蜡粉无斑点,前翅脉一条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
在露地及温室如何正确识别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二者虫体微小,光靠肉眼观察,有一定难度。应借助显微立体解剖镜,进行镜下观察,其区别要点:
1.成虫:(1)烟粉虱体长较温室白粉虱小,前者体长0.85至0.91毫米,后者体长0.99至1.06毫米;(2)烟粉虱前翅脉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温室白粉虱前翅脉有分叉,左右翅合拢较平坦。
2.蛹壳:(1)烟粉虱蛹淡绿色或黄色,蛹壳边缘扁薄,无用缘蜡丝;温室白粉虱蛹白色至淡绿色,半透明,蛹壳边缘厚,周缘排列分布均匀、有光泽的细小蜡丝;(2)烟粉虱蛹背蜡丝有无常随寄主而异,而温室白粉虱大多蛹背具直立蜡丝。
3.盛发期:烟粉虱发生盛期约在8至9月,9月底开始陆续迁入温室为害;温室白粉虱盛发期较早,为7至8月份。
三;烟粉虱生活史
烟粉虱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3龄,通常将第3龄若虫脱皮后形成的蛹,称伪蛹或拟蛹。脱下的皮硬化成蛹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可发生11至15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在25℃条件下,从卵发育到成虫需18至30天,成虫在适合的寄主上平均产卵200粒以上。
四、烟粉虱防治
对烟粉虱治理应实施以园艺管理、生物防治为主的可持续控制策略。
园艺栽培管理是治本的方法,操作过程可视为系列工程。植物材料的挑选,修剪,清除带虫枝叶,介质土及操作工具消毒,水源的清洁,花木摆放密度及品种搭配,环境及地面清理等等,每一环节都紧密相关。通过精心管理可减轻烟粉虱发生及危害。
同时从可持续控制措施出发,生物防治是大力提倡的防治手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