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龙陵震群序列
1)  Longling earthquake swarm sequence
龙陵震群序列
2)  Earthquake swarm sequence
震群序列
3)  Longling earthquake
龙陵地震
4)  Foreshock sequence swarm
前震序列型震群
5)  feature of earthquake swarm sequence
震群序列特征
6)  Earthquake Sequence
地震序列
1.
Study on the prediction of relatively strong aftershocks in earthquake sequence with least square fitting method;
地震序列较强余震最小二乘拟合预测的方法研究
2.
The type of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Ma anshan city and surroundings;
马鞍山市及邻区地震序列类型和分布特征
3.
A review and discussion on earthquake sequence research;
地震序列研究现状与研究方向探讨
补充资料:明十三陵-气象宏阔的肃穆陵群
明十三陵-气象宏阔的肃穆陵群

明十三陵门

  明初,营建南京孝陵、泗州祖陵、凤阳皇陵,已形成定制。

  明代迁都北京后,在昌平天寿山形成集中陵区,称“十三陵”,其制度基本遵循孝陵形制。十三陵距北京约45公里,陵区的北、东、西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长陵(明成祖)据天寿山主峰前,其南6公里处,有崛起对峙的小山两座,成为整个陵区的入口。环抱的地形造成内敛的完整环境;整个陵区,南北约9公里,东西约6公里,结合自然地形,各陵彼此呼应,成为气象宏廓而肃穆的整体。

明十三陵 神道及石像生

 

明十三陵神道石像

  长陵营建之初,可能有一个总体布局设想,但是十三陵的形成现状,主要是其后约一百年后嘉靖年间的经营。整个陵区的入口起点,是山口外一座五间石牌坊,正遥对天寿主峰;这是石牌坊中的上乘作品,建于嘉靖年间。自此往北,神道经大红门、碑亭、石象生(共十八对,有马、骆驼、象、武将、文臣等)至龙凤门(相当棂星门),均为嘉靖年间陆续补充完备。神道自牌坊至龙风门约2.6公里;自龙风门至长陵约4公里,途经山洪河滩地段,无所布置。神道是以长陵为目的而设,但随即成为十三陵共同神道,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石象生、碑亭之类,这是唐宋陵制全然不同处。而为清代仿效。神道微有弯折,因为道路在山峦间前进,须使左右远山的体量在视觉上感到大致均衡——因此,神道略偏向体量小的山峦而距大者稍远。这种结合地形的细腻处理,显然是从现场潜心观察琢磨而来,不是简单闭户作图可办到。重视直感效果,这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经验。

长陵

长陵

  长陵为十三陵中最宏伟一处,规模且超过孝陵,是可作为明清各陵代表。陵建于1424年前。陵园由墙垣包绕,其前,南方的方门三孔,入门庭院内设神帛炉;北为棱恩门,五间歇山殿,入门为棱恩殿,为最高等级殿宇——九间重檐庑殿。殿面阔九间,计66.75米,进深五间,计29.31米;其面积稍逊于故宫太和殿而正面面阔超过之,故体量感觉则大于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长陵棱恩殿的用料和工程质量则为太和殿不能企及;殿内十二根金丝楠木柱,最大四柱直径达1.17米,高约23米,质量之高形体硕大,为历史仅见。此殿经雷击焚烧、地震,迄今无闪失倾斜,工程质量很高。殿的造型庄重舒展,也属上乘。

长陵方城门楼

  过棱恩殿,为宝城前院。方城明楼前设五供石台。明楼实际是碑亭,不是如孝陵的享殿,不作祭祀行礼用,平面改为方形。自此,上宫献殿实际已取消,仅用“五供”象征祭祀用物,祭祀集中于下宫,上下宫合而为一。清陵则完全继承改变了的明陵制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