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ld wave
寒潮暴风雪
1.
Analyzed the historical weather map and GMS -5satellite pictures of the s pring cold wave in Aletai region,the circu-lation features and pictures featur es of spring cold wave in Aletai regio n are revealed.
通过春季寒潮暴风雪天气的历史天气图和GMS-5卫星云图资料的分析,揭示了阿勒泰地区春季寒潮暴风雪天气的环流特点及云图特征,从中得出春季寒潮暴风雪天气的预报指标。
2)  cold wave
寒潮
1.
Change of cold wave in Dalian under global warming condition;
全球变暖背景下大连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变化
2.
The relative analysis between two cold waves and snow storms weather in winter;
两次冬季寒潮、暴雪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3.
Study on Mass Concrete Surface Heat Preservation Caused by Cold Wave;
寒潮影响下的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保温研究
3)  strong wind of polar invasion
寒潮大风
4)  Artificial cold exposure
人工寒潮
1.
Different cerebrovascular responsiveness following artificial cold exposure in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 and normal SD rats;
人工寒潮对高血压和正常血压大鼠脑血管收缩反应性的不同影响
5)  cold wave strike
寒潮冷击
1.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cracking prevention during long downtime on placement surface and cold wave strike for Longtan High RCC Gravity Dam;
龙滩大坝仓面长间歇和寒潮冷击的温控防裂分析
2.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RCC gravity dam,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relocating mesh method is used to carry out the sim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rmal stress field of the dam of suffering cold wave strike.
根据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和施工组织安排,采用三维有限元浮动网格法对遭遇寒潮冷击时坝体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仿真计算。
6)  cold surge in the west of Fujian province
闽西寒潮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公里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三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点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相仿,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4.7米的大型货舱,能把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设计飞行寿命100次。

  苏联曾暗地里与美国搞载人登月竞争,只是发射登月飞船的“N-1”巨型火箭,在1969年2月第一次试射时,起飞后54秒爆炸。7月3日第2次试射又爆炸,这就将抢先载人登月爆成了泡影。1971年和1972年又各进行一次发射,均告失败。登月计划也悄然取消了。此后集中力量搞航天站,用一次性火箭发射一次性使用的载人飞船与航天站配套,逐渐取得成功。

  但是,苏联并没有排斥发展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一种叫做“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往返运输系统,也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研制。1988年11月15日,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无人驾驶轨道试飞。“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由轨道器和运载火箭组成。

  轨道器的外形与美国航天飞机轨道器相似,长30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货舱直径4.7米,长18.3米。但轨道器上没有起飞时使用的主发动机,因而有更大的密封座舱容积和有效载荷量,可容纳10名航天员,可将30吨货物从地面带到太空,将20吨货物从太空带回地面,最长可在太空飞行30天,返回时可机动飞行,有更大的着陆时间和空间选择。设计寿命可重复使用100次。

  运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的是“能源”号火箭。这种火箭是在“N-1”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是迄今已使用过的火箭中最大的火箭。它由芯级加液体助推器组成,根据不同大小的载荷使用不同数量(4-8枚)的助推器,最大有效载荷可达270吨。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轨道器时使用4枚助推器。与其它火箭发射航天器时的情形不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不在火箭的顶端,而是驮载在火箭的侧身上。在这里,“能源”火箭大致相当于美国航天飞机的外贮箱和固体火箭助推器。由于苏联经由社会动荡到解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终未投入使用。由于经费难继等原因,继承者俄罗斯取消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没有能够成为一种往返运输系统,苏联第三代航天站也没有等到自己的航天飞机到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