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生防放线菌SC1
1)  antinomycetes SC1
生防放线菌SC1
2)  actinomyces [英][,æktinəu'maisi:z]  [美][,æktɪno'maɪsiz]
生防放线菌
1.
Antagonism of 4 actinomyces to the target pathogens;
几种生防放线菌离体颉颃作用测定
3)  biocontrol antinomycetes
生防放线菌
1.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o the Fusarium and Verticillium wilt of the Plants is a major problem now, and the effect of the biocontrol antinomycetes which are selected from nature against the verticillium wilt and fusarium wilt directly is not very well.
目前放线菌的原生质体融合主要是普通放线菌之间的融合,而本研究基于植物内生放线菌在植物中定殖可增强寄主抗病性和提高植物生长速度等优点,将内生放线菌SG2与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SC11进行融合,测定了融合菌株对尖镰孢西瓜专化型和大丽轮枝菌的抑菌效果,以期得到综合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型高效生防菌株。
2.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biocontrol antinomycetes against the verticillium wilt and fusarium wilt.
【目的】提高生防放线菌对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4)  biocontrol actinomycete
生防放线菌
1.
A new biocontrol actinomycete strain AL-04 was isolated from a soil sample collected in Qingzang Plateau.
从青藏高原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新生防放线菌AL-04,其产生的活性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  Streptomyces SC1
链霉菌SC1
1.
Improvement of Hyperparasitic Streptomyces F46 and Streptomyces SC1 by Protoplast Fusion;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改良重寄生链霉菌F46和链霉菌SC1
6)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内生放线菌
1.
Bioactivity of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from medicinal plants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strain D62;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生物活性及菌株D62的代谢产物分析
2.
Screening of recombinants of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SG2 and biocontrol actinomycetes SC11
内生放线菌SG2与生防放线菌SC11融合菌株的筛选
3.
Diversity of host plant,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and their secondary metabolites were described,and some questions with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s were discussed.
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类研究较少,但很有开发潜力的资源。
补充资料: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训练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所进行的防护训练。简称"三防"训练。苏军称"化生放"防护训练,美军称 "核生化" 防护训练。目的是提高军队的防护能力,免受或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对人员、牲畜的杀伤和对武器、装备、物资的破坏。
  
  简史  "三防"训练是随着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加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生物武器和核武器。这些新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军队对其防护研究和训练的普遍重视,先后设置组织机构管理训练。1939年,针对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设立了防化学队,八路军各师建立了防化勤务主任室,部队开展了防化训练。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对侵朝美军多次使用生物、化学武器,普遍进行了防生物和防化学武器的训练。1953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各级"三防"训练的专业机构,并将"三防"训练列入训练大纲,作为全军训练的共同科目,普遍开展了训练。
  
  
  内容和方法 其内容通常包括: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基本性能,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毒袭的方法,个人和分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在受染地域、地段的行动要求和通过的方法,消毒、消除沾染和急救方法等。这种训练的组织方法:军官采取短期集训或结合部队演习,演练防护的组织指挥;部队训练通常由团以上机关培训骨干,以连、排为单位组织实施。一般使用图表模型、毒剂嗅样盒和模拟化学武器、模拟核爆炸等代用器材进行训练。有时亦可在专用场地进行实毒训练,或利用核武器爆炸试验进行训练。
  
  苏联和美国军队在营一级分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军官,指导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训练;在团(旅)以上部队设有专业机构或人员,计划和监督防护训练。苏联在军外训练中,受训人员即进行穿带防毒面具和使用侦察仪器的训练,入伍后的新兵增加防护训练时间和内容,并结合战术训练进行。美军明确规定了单兵在核、生物、化学武器条件下的训练内容,以及生存和基本作业的标准。
  
  发展趋势  随着战术核武器、中子弹的出现,速效、高效化学武器的发展,生物战剂传播、扩散方法的改进,增大了杀伤、破坏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因而加强群众性的防护训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将更为各国军队所重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