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最优灌溉制度模型
1)  model for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e
最优灌溉制度模型
2)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e
最优灌溉制度
1.
A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of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e under deficit irrigation is founded.
建立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最优灌溉制度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3)  optimal irrigation regiml
最优灌溉模式
4)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e
优化灌溉制度
1.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rop water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e;
对作物灌溉制度优化模型以及作物优化灌溉制度设计方法研究加以探讨,分析了目前模型中指数取值研究不足等问题。
5)  optimizing irrigation system
灌溉制度优化
1.
When applying MDDP for optimizing irrigation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 sufficient irrigation,some problems may occur,it is subject to a partial best and difficult in obtaining the optimum value and so on.
采用改进的加速遗传算法 (RAGA)与多维动态规划法 (DP)相结合 ,提出了遗传动态规划模型 (RA GA—DP) ,解决了多维动态规划法在求解作物非充分灌溉下的灌溉制度优化过程中的反复试算、易早熟及陷入局部最优而难于求得真正最优解的问题。
6)  optimized irrigation system
优化灌溉制度
1.
According to the irrigation experiment data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Shanxi Province,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optimized irrigation system for cotton.
根据山西省多年的灌溉试验资料和研究成果,确定了棉花优化灌溉制度的基本参数。
2.
Through working out the optimized irrigation system and the computer decision system, this paper makes the simulating calcul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the soil moisture and water consumption, and obtains the optimized irrigation system of winter wheat in Yuncheng City with different hydrological years.
通过制定优化灌溉制度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机决策系统,对冬小麦的产量与土壤水分及耗水量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运城市冬小麦不同水文年型的优化灌溉制度。
补充资料:灌溉制度
      根据作物高产和节约用水的要求,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方案。 其内容包括作物的灌水次数、 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灌水定额指单位面积的一次灌水量,灌溉定额指播种前以及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的总灌水量。两者通常以米3/亩或毫米深表示。合理的灌溉制度能促进作物高产,并节省灌溉用水量。它是指导农田灌水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制订灌区水利规划、设计灌溉工程、编制灌区用水计划的基本资料。
  
  确定灌溉制度的依据 作物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气候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的不同而变化。水稻属湿生类植物,具有喜水、耐水特性,水稻灌溉常采用保持一定水层的淹灌方式,加以稻田长期产生渗漏,因此耗水强度大,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旱作物只要求土壤具有适宜的水分,不需建立水层,不易产生深层渗漏,且土壤水分对蒸发耗水起一定约束作用,因而耗水强度小,灌水次数少,灌溉定额较小。
  
  在不同的地区和年份,即使是同一作物的灌溉制度,也会由于降水、蒸发量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在干旱的地区或遇干旱年份,降水少,蒸发耗水大,需要灌水的次数多,灌溉定额就大;在湿润的地区或年份则相反,甚至不需要灌溉。土质粘重、地势低平的稻田,渗漏量小,需要的灌水次数少,灌溉定额就小。地下水位较高的旱田,地下水可借毛管作用上升到作物根系层,部分地补充作物耗水量,可减少灌溉次数,或降低灌溉定额。在易碱地区,灌溉制度应符合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要求,实行控制性灌溉,如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灌水定额等,以避免抬高地下水位而导致土壤返盐。深耕和施肥较多的农田,土壤团粒结构好,保水能力强,降雨利用率高,蒸发损失小,灌水次数减少,灌溉定额也小。采用喷灌和滴灌的灌溉定额比地面灌水时小;采用局部灌溉时,由于减少了土壤深层渗漏、地面径流损失和棵间蒸发量,灌溉定额可更小。在确定灌溉制度时,还应考虑水源状况,特别是水量、水质是否能满足灌溉要求。
  
  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通常有以下3种方法。
  
  经验分析法 中国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看天、看地、看作物进行灌溉。看天,主要是根据天气的变化、降雨的多少确定灌溉的次数和水量。天气干旱气温高,田间耗水快,需及时灌水,灌水定额稍大;雨季或雨季来临前缺水,灌溉定额宜小;起风时灌水容易引起倒伏,宜推迟灌水;有时为防止霜冻或干热风的为害,可提前灌水。看地,主要是根据土壤含水率或水稻田的水层确定灌溉次数、灌溉水量及灌溉时间。看作物,主要是根据作物的生育期、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生理反应来确定农作物的灌溉制度。如:
  
  ①水稻。南方采用"浅灌、晒田、 湿润"的方式。从插秧到分蘖阶段,浅水勤灌,水层深3厘米以下;分蘖末期、排水或落干晒田,晒田天数视土壤质地而定;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维持水层1.7~5厘米,3~7天灌水一次,灌水定额15~30米3/亩,灌溉定额150~300米3/亩。
  
  ②小麦。华北地区高产麦田中旱年或干旱年约需灌水4~6次,灌溉定额200~300米3/亩,主要是灌播前水、冬灌水、拔节水、孕穗水、抽穗开花和乳熟水。有些地区,视旱情还需灌返青水。
  
  ③棉花。在北方,干旱年需灌水3~5次,灌水定额40米3/亩左右,灌溉定额150~250米3/亩。主要在播前、蕾期或花铃期内灌溉。干旱年分可多灌几次。在南方,棉花生长期正逢雨季,一般不需灌溉。若在生长后期遇"伏旱",则在花蕾期和花铃期灌水2~3次,灌水定额20~40米3/亩,灌溉定额50~100米3/亩。
  
  灌溉试验法 中国许多灌区都设立了灌溉试验站,有些省还设置了中心试验站。试验项目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 灌水技术等。 试验站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料,是确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
  
  农田水量平衡计算法 根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同时参考灌水经验和田间灌溉试验资料,使灌溉制度建立在完善的、科学的基础上(见农田水分平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