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peland Digital Scroll Heating
谷轮超低温数码涡旋热泵技术
1.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heating technology-Copeland Digital Scroll Heating,which builds on the Digital Scroll.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制热技术——谷轮超低温数码涡旋热泵技术(Copeland Digital Scroll Heating),该技术以数码涡旋技术为基础。
2) digital scroll technology
数码涡旋技术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ree kinds of energy modifying technology,multi-control system,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and digital scroll technology.
介绍了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几种能量调节技术:多级控制系统、变频技术和数码涡旋技术。
2.
It also explains the imagination,way and expounds effect of the digital scroll technology which has high-efficiency saving-energy,applied to cooling system of radio and TV broad-cast solid-state transmitter,putting forward a new method of cooling for all-solid state transmitter.
综合评价新型空调技术相对于现有固态发射机风冷技术所具有的种种优越性,阐述高效节能的数码涡旋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固态发射机空调冷却系统的技术设想、技术方案和预期效果,为固态发射机提出一个新的冷却方法。
3) techniques for ultra-low temperature
超低温技术
4) Digital scroll
数码涡旋
1.
Analysis on Energy Saving Factors of Digital Scroll VRV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数码涡旋VRV空调系统的节能因素分析
2.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digital scroll and inverter technology;
数码涡旋与变频技术的对比分析
3.
Research of the Digital Scroll air-conditioning application
数码涡旋空调的应用研究
补充资料:超低温技术
超低温技术 ultra-low temperature,techniques for 获得接近于绝对零度低温的技术。C.von林德最先利用节流膨胀的焦耳汤姆孙效应,制成空气液化机(空气中氮的临界温度为126.2K,氧的临界温度为154.8K)。并于1895年创办了大型液化空气工厂,1898年H.卡末林昂内斯以液态空气预冷氢,利用焦耳汤姆孙效应使氢气液化(氢的临界温度为33.3K)。1908年昂内斯用液氢作预冷使最难液化的氦液化(氦的临界温度为5.3K)。1934年P.卡皮察制成了不需液氢只用液氮预冷的氦液化机。液氦在 1大气压的沸点为4.2K,用减压蒸发法可得0.5K以下的低温。进一步降低温度的主要方法有: 顺磁盐绝热去磁 顺磁盐中磁性离子周围是非磁性离子和结晶水,磁距间的作用很小,在绝热去磁的起始温度(~1K)下各磁矩的取向作无规分布。加外磁场后顺磁盐波磁化,各磁矩作有序排列,熵减小。在绝热条件下撤去外磁场,磁矩恢复混乱排列,磁矩的熵增加,但绝热过程总熵不变,故晶格振动的熵减小,表现为温度下降。绝热去磁时先将顺磁盐用液氦预冷,加外磁场使之磁化,磁化热被液氦吸收,然后在绝热条件下去磁,可产生明显的致冷效果。绝热去磁法分别由W.F.吉奥克和P.J.W.德拜于1926年独立地提出,1933年吉奥克在实验上获得成功。绝热去磁法可得几mK的低温,60年代以前一直是获得这一量级低温的唯一方法。此法的缺点是不能连续工作,致冷能力较低。常用顺磁盐有硝酸镁铈(CMN)和铬钾钒(CPA)等。 稀释致冷机 1956年H.伦敦最先提出稀释致冷机的原理,1965年第一台稀释致冷机诞生,它是利用3He-4He混合液的性质设计的致冷机。3He和4He的混合液在0.87K以上温度时是完全互溶的溶液,在0.87K以下时发生相分离,即分成含3He较多的浓相和含3He较少的稀相两部分,两者间构成一界面,浓相浮于稀相之上。当3He原子从浓相通过界面进入稀相时,类似于普通液体通过液面蒸发成气体,要吸热致冷。进入稀相的3He原子通过循环系统重新回到浓相。稀释致冷机结构简单可靠,致冷能力强,可长时间连续工作,可得稳定的可调节的超低温,这是传统的顺磁盐绝热去磁法所无法比拟的,现已获广泛应用。用此法得到的最低温度为1.5mK。 坡密朗丘克致冷 温度在0.32K以下时,液态3He的熵比固态3He的熵要小,因而加压发生液-固相变时要吸热,从而达到致冷效果。此法由I.Y.坡密朗丘克于1950年提出,1965年实验成功。此法常在稀释致冷机的基础上使用,可达到的极限低温为1mK。1972年在此低温附近发现了3He的超流新相(见液态氦)。 核绝热去磁 原子核的自旋磁矩比电子自旋磁矩要小得多,故原子核磁矩间的相互作用也比电子磁矩间的相互作用弱得多。直到mK温度范围,核磁矩仍然是混乱取向,因而可用核绝热去磁法使核系统降温。通常以稀释致冷机预冷,用超导磁体产生强磁场,使核自旋磁化,再绝热去磁。此法由C.J.戈特和N.库尔蒂分别于1934年和1935年提出,1956年库尔蒂成功地使金属铜的核自旋温度冷却到16μK。后来用二级核绝热去磁使核自旋温度达到50nK(5×10-8K)的极低温,第一次观察到铜中核磁矩的自发反铁磁排列。物质内部的热运动包括核自旋运动、晶格振动和自由电子运动,3种运动对内能都有贡献,在较高温度时3种运动间的能量交换迅速,可处于热平衡状态,可用同一温度来描述。在极低温度下,三者间的能量交换较慢,不能很快建立热平衡,故应区分与不同运动相联系的温度。与核自旋运动相联系的温度称为核自旋温度。核绝热去磁只能降低核自旋温度。尽管核自旋温度已降到50nK量级,但晶格温度可能仍为mK量级。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