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tique storeroom
文物库房
1.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system for antique storerooms of one museum,including UPS power,general cabling system,computer network system,security & protection system,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that meets the demand for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of building &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本文主要讲述了某博物馆文物库房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主要内容为UPS电源,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建筑设备监控,并能满足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要求,最后对系统的可扩展性、开放性、灵活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2) warehouse of historical relics
文物藏品库房
3) treasure house of cultural relics
文物宝库a
4) material and storeroommanagerment
物资库房管理
5) relics digital base
文物数据库
6) storehouse
[英]['stɔ:haʊs] [美]['stɔr'haus]
库房
1.
Discussion on sprinkler System design of storehouse;
库房自动喷淋系统设计的几点思考
2.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orehouse for medical camp in emergency support brigade;
应急保障旅卫生营装备库房的建设与应用
3.
The Long-distance Storehouse Fire Alarm Supervisory System Based on Industry Ethernet;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远程库房火警监控系统
补充资料:藏品库房
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足够的容量和完善的设备。
设计要求 库房建筑应保证文物标本等藏品在收藏过程中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免受人为的或自然的损坏。库房建筑设计必须满足防尘(包括有害气体)、防虫、防潮、防光(紫外线)、防火和防盗的要求。
由于博物馆类型、馆址、藏品性质的不同,对库房建筑的要求也各有差异。中国南方潮湿多雨,库房的防潮、防虫要求显得突出;北方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库房的防尘、防晒和防火要求更为重要;不同质地藏品(如青铜器、陶瓷、织品、书画、动植物和矿物标本等),对库房的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也不尽一致。
博物馆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收藏品的增多,要求库房和陈列室不断扩大。在一般情况下,库房的增长速度要大于陈列室。所以,考虑库房建筑时,必须留有足够的扩充余地。同时,建筑技术与保管技术在不断发展,库房的建筑设备和保管设备也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库房建筑能为未来的调整和更新留有更大的灵活性,如采用承重墙分隔成小间的库房,或采用密布柱网的库房,均难以适应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藏品库分类 博物馆的收藏品多种多样,以文物藏品为例,在进库之前必须经过科学的鉴定,然后分类、分级进行妥善保管,藏品房也需要根据藏品的特点而分成各种类别和等级,这既有利于藏品的长期保护,又便于陈列和对藏品的随时取用。一般根据藏品的性质、种类、质地进行分类,并根据各馆藏品的数量设立相应的藏品库房。地志性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库一般可以分为书画库、金属器库、陶瓷库、织品库、木器库、档案库等。艺术博物馆设立书画库、雕刻库、工艺品库、铜器库、陶瓷品库、墨库等。自然科学博物馆则需建立各类标本库房(标本室),如矿物岩石、化石、土壤、植物、鸟类、鱼类、兽类、昆虫等标本库。各类标本又可因其制作方法的不同,分别设立生态剥制标本库、假剥制标本库、腊叶标本库、浸制标本库及特种标本库等。
各类博物馆的藏品根据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高低,一般分为三级。保密性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和极贵重稀有的藏品为一级,这级藏品应设有专门库房,即珍品库 (珍藏库、珍宝库、特库、或一级品库), 对这类库房的建筑与设备以及安全防范措施都有较严格的要求。有一定保密性、属某一地区 (省、自治区)的重点保护文物、或较贵重和稀有的藏品,为二级。凡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具有收藏价值的一般文物藏品为三级。二级和三级藏品在有条件时,可分设不同的库房保存,也可以在一般藏品库内保存。此外,博物馆还设有预备库或暂存库,供临时存放待处理和鉴定分类的藏品用。
藏品库面积 藏品库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博物馆的性质和馆藏量的大小。在各类博物馆中,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藏品数量的增长率一般要大于艺术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专业性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库房面积所占的比重,也应相对大于其他类型的馆。
库房面积的大小与博物馆建馆历史的长短也有很大关系,历史较长的馆,库房面积一般要大于陈列室面积。
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实践表明,地志性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藏品库房建筑面积约占全馆总建筑面积20~25%左右。藏品量增长较慢的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库房面积可参照上述百分比,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藏品库布局 藏品库的位置对藏品的保护管理、安全防范、防火以及博物馆的环境都有较大影响。一般讲,藏品库应与陈列室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分隔是为了防止外界人员混入,以保证库房的安全;联系是为了展品运送的方便。库房的朝向最好是南北向。藏品库附近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藏品库要与博物馆其他各部分组成统一有机的整体,建筑紧凑,节省用地,结构经济,并与环境相协调。
藏品库的布局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①布置在陈列室的底层。这种布局方式一般建筑较紧凑,有利节省用地。陈列室与库房联系也较便利,文物标本取送方便并可以减少藏品因远距离搬运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但藏品库布置在底层或半地下室,如建筑处理不完善,库房湿度大,地面易泛潮,对藏品保管不利。此外,布置在底层的库房,安全防护与防尘、防震都较难处理。
②布置在陈列室的顶层。这种布局方式同样具有建筑紧凑、与陈列室联系便利的优点。但不利于大型和重型藏品的搬运。同时,藏品库与陈列室很难隔绝,对建筑防火不利。
藏品库无论布置在陈列室底层或陈列室的顶层,都要防止观众和与库房无关人员穿行库房区,在人流路线设计方面要确保库房的安全。
③与陈列室毗连,或用连廊与陈列室联系。这种布局方式既方便库房与陈列室的联系,又使库房与陈列室保持一定隔离,对防止人流路线干扰、安全防火均有利。库房的结构处理也较容易,还有利于藏品库的扩建。在博物馆用地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较理想的库房布局方式,对大、中型博物馆更为适用。
④独立于陈列区之外。这种布局方式对库房管理、安全防火较为有利,适合大型库房或特库采用。但这种布局方式占地多,与陈列室联系不便,不利于文物藏品的搬运。
藏品库的布局要根据博物馆所处的环境和博物馆的类型、性质、规模以及藏品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藏品库的温度与湿度 博物馆各类藏品都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否则,将受环境的影响而受到损坏。因此,藏品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应根据藏品性质合理控制。根据博物馆库房管理的经验和测定,凡对湿度反应敏感的藏品,库内相对湿度以55%为最理想,保持在50~60%是较适宜的。
为了保持库内适宜的湿度,建筑上要求采用密封性好的门窗,并采用除湿设备以控制室内的湿度。
藏品库房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6~24℃之间。为了保持库内温度变化的稳定,建筑物的地面、顶棚及四周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藏品库的温度应与湿度同时进行控制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有条件的大型博物馆可采用空调设备控制藏品库的温湿度。
藏品库的空间尺度与建筑处理 藏品柜架的高度一般为2.2米左右,库房梁底面的高度以2.7米为理想,不宜低于 2.4米。藏品库柱网尺寸要考虑各种设备布置的灵活性和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在开间方向,柱网尺寸以5~6 米较合理,在进深方向柱网尺寸宜为 6.5~7.5米,但不宜大于 8米。如采取正方形柱网,其尺寸应不小于5×5米。
为了缩短库内的交通路线,藏品库以方形为好,其长度不宜大于宽度的 1.5倍。库房宽度的尺寸可根据上述柱网尺寸来决定。如采取两跨的房间,其宽度以12~15米较好,但不宜小于10米。
藏品库视其等级可以设置一层或多层库门。普通库房可设一层金属密闭门(隔绝空气以防潮湿)、一层安全门(金属制做,用以防盗),特库也可以设两层安全门。藏品库的窗户对库内的防尘、室内小气候的稳定影响很大。库房开窗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库房面积 1/8左右较好,如采光不足,可用人工光辅助。窗户宜采用一层密闭金属窗,一层安全防盗窗以备必要时开窗通风换气。
库房的地坪、墙面与天棚的构造做法及材料选择,要考虑不同地区博物馆对库房的防潮、防漏、防寒、隔热以及卫生情况等方面的要求。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库房地坪和外墙均要做好防潮处理。一层库房地坪最好做架空地板,地板下可以通风,防潮效果好。库房地面的材料需选择不起尘、经久耐磨、便于清擦的材料,一般多采用普通水磨石或水泥油漆地面。
库房的天棚一般不做吊顶,裸露梁架。墙面与天棚面的装修可根据库房的等级选择刷浆、涂料和油漆等做法。并宜采用浅淡的颜色。
附属用房 博物馆的藏品库需要有一个由若干附属房间组成的前区,以便对藏品进行入库之前的登记手续和前期处理工作。这些附属房间的组成随博物馆的规模大小而略有不同。接纳室为接纳藏品入库前开箱清点工作之用,面积应不小于50平方米,布置在库前区的最前部靠近入口处, 便于对外联系和运送藏品的车辆靠近。接纳室入口处要设室外坡道 (坡度1∶10)和卸落台。接纳室内根据库房的规模可设电梯以便将藏品运送到各层房间。登记室是对出、入库的藏品进行登记用的工作房间。消毒室是对藏品进行熏蒸消毒的用房,面积大小随消毒方法与熏蒸设备而有不同。大型博物馆设有熏蒸室,小型博物馆仅设熏蒸柜。消毒室应设排气管可将有害气体排出室外。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照明。清洗、整理室是对藏品进行清洗整理的一般工作房间。编目室是库前区较重要的房间。藏品经过接纳登记、清洗、整理、消毒等处理后,在编目室进行鉴定编目后即可入库。编目室内应附有一间暂存库,在库前区用房面积较紧的情况下,编目室可兼作业务工作室或研究室之用,房间面积可在20~30平方米之间。
设计要求 库房建筑应保证文物标本等藏品在收藏过程中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免受人为的或自然的损坏。库房建筑设计必须满足防尘(包括有害气体)、防虫、防潮、防光(紫外线)、防火和防盗的要求。
由于博物馆类型、馆址、藏品性质的不同,对库房建筑的要求也各有差异。中国南方潮湿多雨,库房的防潮、防虫要求显得突出;北方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库房的防尘、防晒和防火要求更为重要;不同质地藏品(如青铜器、陶瓷、织品、书画、动植物和矿物标本等),对库房的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也不尽一致。
博物馆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收藏品的增多,要求库房和陈列室不断扩大。在一般情况下,库房的增长速度要大于陈列室。所以,考虑库房建筑时,必须留有足够的扩充余地。同时,建筑技术与保管技术在不断发展,库房的建筑设备和保管设备也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库房建筑能为未来的调整和更新留有更大的灵活性,如采用承重墙分隔成小间的库房,或采用密布柱网的库房,均难以适应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藏品库分类 博物馆的收藏品多种多样,以文物藏品为例,在进库之前必须经过科学的鉴定,然后分类、分级进行妥善保管,藏品房也需要根据藏品的特点而分成各种类别和等级,这既有利于藏品的长期保护,又便于陈列和对藏品的随时取用。一般根据藏品的性质、种类、质地进行分类,并根据各馆藏品的数量设立相应的藏品库房。地志性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库一般可以分为书画库、金属器库、陶瓷库、织品库、木器库、档案库等。艺术博物馆设立书画库、雕刻库、工艺品库、铜器库、陶瓷品库、墨库等。自然科学博物馆则需建立各类标本库房(标本室),如矿物岩石、化石、土壤、植物、鸟类、鱼类、兽类、昆虫等标本库。各类标本又可因其制作方法的不同,分别设立生态剥制标本库、假剥制标本库、腊叶标本库、浸制标本库及特种标本库等。
各类博物馆的藏品根据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高低,一般分为三级。保密性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和极贵重稀有的藏品为一级,这级藏品应设有专门库房,即珍品库 (珍藏库、珍宝库、特库、或一级品库), 对这类库房的建筑与设备以及安全防范措施都有较严格的要求。有一定保密性、属某一地区 (省、自治区)的重点保护文物、或较贵重和稀有的藏品,为二级。凡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具有收藏价值的一般文物藏品为三级。二级和三级藏品在有条件时,可分设不同的库房保存,也可以在一般藏品库内保存。此外,博物馆还设有预备库或暂存库,供临时存放待处理和鉴定分类的藏品用。
藏品库面积 藏品库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博物馆的性质和馆藏量的大小。在各类博物馆中,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藏品数量的增长率一般要大于艺术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专业性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库房面积所占的比重,也应相对大于其他类型的馆。
库房面积的大小与博物馆建馆历史的长短也有很大关系,历史较长的馆,库房面积一般要大于陈列室面积。
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实践表明,地志性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藏品库房建筑面积约占全馆总建筑面积20~25%左右。藏品量增长较慢的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库房面积可参照上述百分比,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藏品库布局 藏品库的位置对藏品的保护管理、安全防范、防火以及博物馆的环境都有较大影响。一般讲,藏品库应与陈列室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分隔是为了防止外界人员混入,以保证库房的安全;联系是为了展品运送的方便。库房的朝向最好是南北向。藏品库附近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藏品库要与博物馆其他各部分组成统一有机的整体,建筑紧凑,节省用地,结构经济,并与环境相协调。
藏品库的布局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①布置在陈列室的底层。这种布局方式一般建筑较紧凑,有利节省用地。陈列室与库房联系也较便利,文物标本取送方便并可以减少藏品因远距离搬运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但藏品库布置在底层或半地下室,如建筑处理不完善,库房湿度大,地面易泛潮,对藏品保管不利。此外,布置在底层的库房,安全防护与防尘、防震都较难处理。
②布置在陈列室的顶层。这种布局方式同样具有建筑紧凑、与陈列室联系便利的优点。但不利于大型和重型藏品的搬运。同时,藏品库与陈列室很难隔绝,对建筑防火不利。
藏品库无论布置在陈列室底层或陈列室的顶层,都要防止观众和与库房无关人员穿行库房区,在人流路线设计方面要确保库房的安全。
③与陈列室毗连,或用连廊与陈列室联系。这种布局方式既方便库房与陈列室的联系,又使库房与陈列室保持一定隔离,对防止人流路线干扰、安全防火均有利。库房的结构处理也较容易,还有利于藏品库的扩建。在博物馆用地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较理想的库房布局方式,对大、中型博物馆更为适用。
④独立于陈列区之外。这种布局方式对库房管理、安全防火较为有利,适合大型库房或特库采用。但这种布局方式占地多,与陈列室联系不便,不利于文物藏品的搬运。
藏品库的布局要根据博物馆所处的环境和博物馆的类型、性质、规模以及藏品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藏品库的温度与湿度 博物馆各类藏品都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否则,将受环境的影响而受到损坏。因此,藏品库内的温度和湿度应根据藏品性质合理控制。根据博物馆库房管理的经验和测定,凡对湿度反应敏感的藏品,库内相对湿度以55%为最理想,保持在50~60%是较适宜的。
为了保持库内适宜的湿度,建筑上要求采用密封性好的门窗,并采用除湿设备以控制室内的湿度。
藏品库房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6~24℃之间。为了保持库内温度变化的稳定,建筑物的地面、顶棚及四周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藏品库的温度应与湿度同时进行控制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有条件的大型博物馆可采用空调设备控制藏品库的温湿度。
藏品库的空间尺度与建筑处理 藏品柜架的高度一般为2.2米左右,库房梁底面的高度以2.7米为理想,不宜低于 2.4米。藏品库柱网尺寸要考虑各种设备布置的灵活性和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在开间方向,柱网尺寸以5~6 米较合理,在进深方向柱网尺寸宜为 6.5~7.5米,但不宜大于 8米。如采取正方形柱网,其尺寸应不小于5×5米。
为了缩短库内的交通路线,藏品库以方形为好,其长度不宜大于宽度的 1.5倍。库房宽度的尺寸可根据上述柱网尺寸来决定。如采取两跨的房间,其宽度以12~15米较好,但不宜小于10米。
藏品库视其等级可以设置一层或多层库门。普通库房可设一层金属密闭门(隔绝空气以防潮湿)、一层安全门(金属制做,用以防盗),特库也可以设两层安全门。藏品库的窗户对库内的防尘、室内小气候的稳定影响很大。库房开窗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库房面积 1/8左右较好,如采光不足,可用人工光辅助。窗户宜采用一层密闭金属窗,一层安全防盗窗以备必要时开窗通风换气。
库房的地坪、墙面与天棚的构造做法及材料选择,要考虑不同地区博物馆对库房的防潮、防漏、防寒、隔热以及卫生情况等方面的要求。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库房地坪和外墙均要做好防潮处理。一层库房地坪最好做架空地板,地板下可以通风,防潮效果好。库房地面的材料需选择不起尘、经久耐磨、便于清擦的材料,一般多采用普通水磨石或水泥油漆地面。
库房的天棚一般不做吊顶,裸露梁架。墙面与天棚面的装修可根据库房的等级选择刷浆、涂料和油漆等做法。并宜采用浅淡的颜色。
附属用房 博物馆的藏品库需要有一个由若干附属房间组成的前区,以便对藏品进行入库之前的登记手续和前期处理工作。这些附属房间的组成随博物馆的规模大小而略有不同。接纳室为接纳藏品入库前开箱清点工作之用,面积应不小于50平方米,布置在库前区的最前部靠近入口处, 便于对外联系和运送藏品的车辆靠近。接纳室入口处要设室外坡道 (坡度1∶10)和卸落台。接纳室内根据库房的规模可设电梯以便将藏品运送到各层房间。登记室是对出、入库的藏品进行登记用的工作房间。消毒室是对藏品进行熏蒸消毒的用房,面积大小随消毒方法与熏蒸设备而有不同。大型博物馆设有熏蒸室,小型博物馆仅设熏蒸柜。消毒室应设排气管可将有害气体排出室外。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照明。清洗、整理室是对藏品进行清洗整理的一般工作房间。编目室是库前区较重要的房间。藏品经过接纳登记、清洗、整理、消毒等处理后,在编目室进行鉴定编目后即可入库。编目室内应附有一间暂存库,在库前区用房面积较紧的情况下,编目室可兼作业务工作室或研究室之用,房间面积可在20~30平方米之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