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冰泥
1)  ice slurries
冰泥
1.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ce slurries cooling system;
冰泥冷却系统的应用研究
2.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ice slurries systems in the foodstuffs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We ga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ce slurries characteristics and it mainly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s such as in the fish storage, dairy process, retail food applications and some other applications.
为了加快冰泥制冷系统在食品储藏和保鲜中的应用,介绍了冰泥的性质,着重讨论了冰泥在鱼类储藏、奶食品加工、零售食品商场内的应用以及其他场合下的应用。
3.
So far,some countries and areas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Japan and Europe make use of ice slurries cooling system more widely, and they have also done some further researches.
冰泥冷却系统能够利用夜间非用电高峰时的电能,降低制冷系统运行费用,因此目前各国(尤其是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其应用较为广泛,对此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2)  slurry ice
泥状冰
1.
The slurry ice made by the dynamic ice making has good dispersivity and can be transported by pump through tubes.
过冷水连续制冰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制冰技术 ,与传统的静态制冰相比 ,具有较高的制冰率和能量效率 ,制出的泥状冰分散性好 ,可以直接随水在管道中输送。
3)  Involutions
冰卷泥
1.
Formation of Modern Times Involutions of Hilly Country Soil and their Historical Evolution in Altiplano of Qingzang;
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土壤现代冰卷泥发生及其历史演变
4)  ice-carrying particles
冰携泥
1.
A special phenomenon,vertical movement of ice-carrying particles,resulting from interactions among ice,water and silt (mud) particl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as studied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在黄河三角洲出现一种特殊的、冰 - (水 ) -泥共同作用的冰携泥现象。
5)  Glacial drifts
冰川泥砾
6)  glacial mud
冰川泥<地>
补充资料:冰川泥石流
      发育在现代冰川和积雪边缘地带,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洪水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常发生在增温与融水集中的夏、秋季节,晴、阴、雨天均可产生。与暴雨泥石流相比,冰川泥石流具有规模大、流动时间长等特征。世界上有10多个国家遭受冰川泥石流灾害,有的国家开展了防治研究。
  
  形成条件  较陡的地形,大量的冰碛、冰水沉积物和充沛的水量是形成冰川泥石流的主要条件。如中国西藏东南部古乡冰川谷中贮有4亿立方米的冰碛,上部冰川和积雪区突然增加的消融水或冰湖溃决水,居高临下地冲蚀冰碛,形成1953年特大的古乡泥石流。据观测,触发泥石流的冰川融水比平时水量要大4~5倍,冰湖溃决水量常达100~1000万立方米。
  
  类型  按引起冰川泥石流的水源划分:①冰雪融水型泥石流。由于急剧增温,冰川、积雪强烈消融洪水冲蚀冰碛物所形成,此类泥石流分布较普遍。②冰雪融水与降雨混合型泥石流。由降雨促进冰雪融化或直接供水所形成,在海洋性冰川和亚大陆性冰川区常见。③冰、雪崩消融型泥石流。由地震等引起的雪崩或冰崩消融所酿成。如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使26条冰川同时发生大规模冰崩泥石流,最大的泥石流总量达250万立方米。④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由冰川湖水量突增,或冰川末端冰内、冰下排水系统疏通以及冰崩落入导致溃决而产生。
  
  按泥石流体的物理性质划分:①粘性泥石流,容重达1.8~2.3吨/米3,粘度大于3泊,呈十分粘稠的泥石流体。②稀性泥石流,容重1.4~1.8吨/米3,粘度小于3泊,具有紊流特征。
  
  分布  主要分布在急剧消退的现代冰川区。如苏联高加索山和外伊犁山,美国太平洋沿岸山区、阿拉斯加和南美洲委内瑞拉西北部的山区。中国冰川泥石流分布广泛,在东经102°以西的10多个山系中均有发育,大体分为3个区:①海洋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和横断山等冰川区。该区泥石流发生频繁、规模大,如古乡泥石流自1953年暴发以来迄今不断,最多的一年发生85次,最长的流动时间达63.5小时。②亚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喀喇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和祁连山东部等冰川区。该区多冰湖溃决或突发性融水泥石流,有时规模较大。③极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青藏高原腹部、昆仑山、天山东部和祁连山西段等冰川区,泥石流分布零星、规模小。
  
  危害和防治  冰川泥石流发生在高山区,规模大,来势猛烈,难以预报,常形成大灾。如秘鲁境内的科迪勒拉山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6万人死于冰川泥石流。防治措施一般以拦截为主,如苏联为保护阿拉木图城,在冰川湖下方设有 120米高的大坝。中国目前以排导工程为多,道路桥梁多为高桥单跨。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等:《甘肃泥石流》,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