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alinity pattern
盐度分布
1.
In order to know the salinity pattern in Jiulongjiang Estuary,we analyzed the salinity output with the model from both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e vertical section across Haimen Island.
利用ECOMSED中的物质输运模块,模拟了九龙江河口区的盐度随着潮流运动的变化过程;模型采用河口区丰水期实测水文资料进行验证,计算和分析了河口区水平以及垂直断面的盐度分布情况,分析表明,河口区的盐度分布受潮流运动及九龙江淡水共同作用,有明显的潮周期特征,落潮时在河口区表层以九龙江淡水为主,外海高盐水占据底层区域;而在涨潮时垂向混合较强,表底分层不明显。
2) sal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
盐分浓度分布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iltration, the salt content, sal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re studied through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f the soil water movement and salt transport at laborato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kali saline soils and the concerning research results under one dimension water ponding infilt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一维积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针对盐碱土水盐运动的基本特征 ,通过室内一维土壤水盐运移过程的试验研究 ,分析了土壤盐分浓度分布规律 ,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
3) vertical distribution types of temperature and alinity
温度、盐度垂直分布
4) sal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土壤盐分浓度分布
5) salt distribution
盐分分布
1.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salt distribution and movement in sand land in Tarim desert highway forest belt,irrigated with underground water of high mineral degrees.
土壤盐分分布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灌溉量、灌溉周期、灌溉方式、土壤质地和地形条件是影响防护林地盐分分布的主要因
6) distribution of water and salt
水盐分布
1.
71dS/m)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effects on distribution of water and salt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cotton.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方式下利用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补充资料: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
海水的 3个状态参数。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和压力而变化。因为压力一般可用深度表示,所以对固定深度来说,海水的密度只随温度和盐度而变。海水的多种运动,与海水密度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海水的温度对大气温度有很大的影响,能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变异;海水的盐度是研究海洋中许多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地质过程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盐度、温度和密度在海水中的分布规律,是海洋科学的一项基本内容。
盐度 海水是复杂的溶液,含有氯、钠等80余种元素。一般用盐度表示海水中的含盐量。在海洋调查中可直接采用物理手段,快速而准确地测定盐度(见海水盐度)。
在全世界海洋中,海水的盐度平均值约为34.7。在盐度为35的 1千克海水中,含氯离子 19.34克,钠离子10.77克,还有硫、镁、钙、钾等成分。外海的海水盐度较高,可达35~36;近海、特别是河口区域的海水盐度可低于30,这是因为陆地径流输入淡水的缘故。全球海洋表层的海水的盐度分布,主要取决于不同区域的蒸发和降水。但在高纬度海区,它还与结冰和融冰有关:结冰时海水盐度升高,融冰时盐度降低。
温度 海水表层的水温,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因而低纬度海区水温高,高纬度海区水温低,高低之差可达30°C。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C,2000米深处为2~3°C,深于3000米处为1~2°C。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C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为3.5°C。
密度 世界海洋海水的密度是盐度(S)、温度(T)和压力(p)的函数,以ρSTp表示,也叫现场密度。其倒数为比容,以αSTp表示。因为海水的现场密度稍大于1,一般为1.0255~1.0285,因此常用现场条件密度
σSTp=(ρSTp-1)×103表示密度。同理,用现场条件比容VSTp表示比容:
VSTp=(αSTp-0.9)×103在大气压力下的海水密度(或比容),只是盐度和温度的函数,通常用条件密度σT(或条件比容VT)表示。
分布和变化 太平洋中部表面海水的盐度等值线,近似地和纬圈平行;其西部边缘海等海区的盐度等值线,大体上和海岸平行。盐度在35左右的高盐水在太平洋中所占的海域十分广阔:赤道海域的盐度为34.5~35.5;在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各出现一个高盐度(接近36)的海域;高纬度海域盐度较低,例如南纬60度附近为34,北纬60度附近为31.5~33.0。在北纬40度附近的海域和西部的边缘海,海水的盐度梯度较大。除靠近大陆的海区外,冬夏的盐度分布差别不大。其他大洋的分布特点也类似。
大洋表面温度的分布,冬夏明显不同,2月份在太平洋中北纬 5~50度和南纬20~50度的海域,等温线基本上和纬圈平行,但在黑潮区有高温水舌指向东北;南纬10度的海域,有向东伸展的高温水舌;南纬 5~15度的海域,有29°C的高温区。北半球海水的最低温度,可低于0°C;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北部的海水可以结冰;南部大洋海水的温度,最低可达1°C左右。夏季(8月),太平洋北纬23.5~40度、南纬15~60度海域,等温线几乎与纬圈平行,而赤道海域的等温线呈舌状分布:高温舌从加罗林群岛附近向西南伸展;在北纬50~70度海域,为向东南伸展的低温水舌。北太平洋的最低温度为7°C;南大洋的最低温度为-1°C,出现在南极附近的海域。其他大洋的温度分布虽各有特点,但其分布规律仍和太平洋相近。
表面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平均分布特点是:盐度在赤道附近较低(34.6),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中纬度各出现一个高值(接近36),再向两极又降低,至北纬60度达最低值(32.4);温度在赤道海域最高(28~29°C),向两极逐渐降低,可低达 0~1.9°C,密度在赤道附近最低(1.022克/厘米3),向两极逐渐升高,可达1.026克/厘米3(图1)。
温度、盐度和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海洋各有不同特点(图2),其中以盐度的变化最为复杂,而温度的变化趋势和密度相反。这3个状态参数在各水层中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上层(深度小于1000米)变化最大;在深度1000~2000米的水层中,变化已不明显;在深于4000米的水层中,各个气候带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一致。这种分布特点与大洋水体的混合和环流状况有关(见水团)。
盐度 海水是复杂的溶液,含有氯、钠等80余种元素。一般用盐度表示海水中的含盐量。在海洋调查中可直接采用物理手段,快速而准确地测定盐度(见海水盐度)。
在全世界海洋中,海水的盐度平均值约为34.7。在盐度为35的 1千克海水中,含氯离子 19.34克,钠离子10.77克,还有硫、镁、钙、钾等成分。外海的海水盐度较高,可达35~36;近海、特别是河口区域的海水盐度可低于30,这是因为陆地径流输入淡水的缘故。全球海洋表层的海水的盐度分布,主要取决于不同区域的蒸发和降水。但在高纬度海区,它还与结冰和融冰有关:结冰时海水盐度升高,融冰时盐度降低。
温度 海水表层的水温,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因而低纬度海区水温高,高纬度海区水温低,高低之差可达30°C。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C,2000米深处为2~3°C,深于3000米处为1~2°C。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C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为3.5°C。
密度 世界海洋海水的密度是盐度(S)、温度(T)和压力(p)的函数,以ρSTp表示,也叫现场密度。其倒数为比容,以αSTp表示。因为海水的现场密度稍大于1,一般为1.0255~1.0285,因此常用现场条件密度
σSTp=(ρSTp-1)×103表示密度。同理,用现场条件比容VSTp表示比容:
VSTp=(αSTp-0.9)×103在大气压力下的海水密度(或比容),只是盐度和温度的函数,通常用条件密度σT(或条件比容VT)表示。
分布和变化 太平洋中部表面海水的盐度等值线,近似地和纬圈平行;其西部边缘海等海区的盐度等值线,大体上和海岸平行。盐度在35左右的高盐水在太平洋中所占的海域十分广阔:赤道海域的盐度为34.5~35.5;在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各出现一个高盐度(接近36)的海域;高纬度海域盐度较低,例如南纬60度附近为34,北纬60度附近为31.5~33.0。在北纬40度附近的海域和西部的边缘海,海水的盐度梯度较大。除靠近大陆的海区外,冬夏的盐度分布差别不大。其他大洋的分布特点也类似。
大洋表面温度的分布,冬夏明显不同,2月份在太平洋中北纬 5~50度和南纬20~50度的海域,等温线基本上和纬圈平行,但在黑潮区有高温水舌指向东北;南纬10度的海域,有向东伸展的高温水舌;南纬 5~15度的海域,有29°C的高温区。北半球海水的最低温度,可低于0°C;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北部的海水可以结冰;南部大洋海水的温度,最低可达1°C左右。夏季(8月),太平洋北纬23.5~40度、南纬15~60度海域,等温线几乎与纬圈平行,而赤道海域的等温线呈舌状分布:高温舌从加罗林群岛附近向西南伸展;在北纬50~70度海域,为向东南伸展的低温水舌。北太平洋的最低温度为7°C;南大洋的最低温度为-1°C,出现在南极附近的海域。其他大洋的温度分布虽各有特点,但其分布规律仍和太平洋相近。
表面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平均分布特点是:盐度在赤道附近较低(34.6),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中纬度各出现一个高值(接近36),再向两极又降低,至北纬60度达最低值(32.4);温度在赤道海域最高(28~29°C),向两极逐渐降低,可低达 0~1.9°C,密度在赤道附近最低(1.022克/厘米3),向两极逐渐升高,可达1.026克/厘米3(图1)。
温度、盐度和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海洋各有不同特点(图2),其中以盐度的变化最为复杂,而温度的变化趋势和密度相反。这3个状态参数在各水层中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上层(深度小于1000米)变化最大;在深度1000~2000米的水层中,变化已不明显;在深于4000米的水层中,各个气候带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一致。这种分布特点与大洋水体的混合和环流状况有关(见水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