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环保研发投入
1)  input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 & D
环保研发投入
1.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und input of Japanese motor industry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eld,the article defines to increase the input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 & D,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responsibility win-win from enterprise benefits and social commonweals.
通过对日本汽车行业在环保领域的资金投入状况分析,明确了其加大环保研发投入,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公益责任双赢的发展方向。
2)  R&D Expenditure
研发投入
1.
The econometric relationship of R&D expenditure and patent output in both enterprises and public R&D institutions is analyzed by co-integration and Granger causal analysis of econometrics.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这两类创新主体在不同类型的专利产出效率上存在差异,即公共研发机构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高于企业,而企业的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出效率高于公共研发机构。
2.
International trade is of an important promoting effect on a country’s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this effect is exerted not only through increasing the R&D expenditure, but through improving its efficiency.
国际贸易对一国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的这种效应,不是通过增加一国研发投入而是通过提高研发投入的利用效率来实现的。
3.
This paper samples the listed firms which revealed R&D expenditure in the financial report annot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2-2005, and constructs two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to analyze separately whether product market and stock market ratify the value of R&D exp.
技术创新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对于企业来说,研究开发更是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企业与市场的关系非常密切,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价值的检验结果将会对企业未来的研发投入产生重大影响。
3)  R&D investment
研发投入
1.
A policy study on the situation of a steady increase in global R&D investment;
全球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下我国的宏观对策
2.
These results could provide good references to the R&D investment in China.
美国的科技投入在世界范围内占有极其突出的地位,本文依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发布的数据,对美国1953年以来的相关研发投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美国研发投入的增长规律及其与基础研究投入的协调规律,并计算了其研发投入增长期的一些关键数据。
3.
Increasing the R&D investment can help the corporates to strengthen its self-innovation ability.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大研发投入的强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  R&D input
研发投入
1.
A study on impac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R&D input of enterprises:Empirical analysis on panel data of Chinese industries;
企业研发投入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
2.
At the same time,the R&D input has been growing too.
很多基于研发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都隐含着规模效应,即研发投入的稳定增长会带来经济增长率的提升,然而过去二十多年中,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率却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
3.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current tax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R&D input and the reform orientation of tax system in China: enhancing tax pre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extending preferential scope of R&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encouraging personalities of various circles to aid financiall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税收政策对研发投入具有重大影响。
5)  R&D [英][ɑ:(r)]  [美][ɑr]
研发投入
1.
The Suggestions of R&D to Improve Absorptive Capacity;
研发投入对我国企业提高吸收能力的启示
2.
R&D, Financing Resource, Creative Product and Productivity;
研发投入、资金来源与企业生产率及创新成果的实证研究
3.
A Simul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on Enterprises R&D Strategy: Based on Evolutionary Theory;
基于演化理论的企业研发投入策略模拟实证分析
6)  Environmental input
环保投入
补充资料:70-1式自行榴弹炮研发揭秘

炮兵被誉为“战争之神”。在现代战争中,炮兵以其火炮口径大、炮弹射程远、弹药杀伤威力大、火力压制能力强、打击能力多元化(除传统的压制敌方目标外,还可使用各种精确制导弹药,如末敏弹、末制导炮弹等,准确打击战场上的坦克等点目标)等显著特点。而成为现代战场上的主要火力之一。从装甲兵建立起,炮兵就与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坦克结下了不解之缘,形影不离——坦克在一线冲锋陷阵,炮兵在二线实施强有力的火力支援。世界著名的坦克战专家古德里安,将炮兵比喻为是装甲兵部队这个雄壮的交响乐队中音质浑厚的低音乐器,“什么时候都能派上用场”。随着履带式自行火炮的出现,“战争之神”与“陆战之王”同机动、同展开,同显神威,成为亲密无间的战斗“伙伴”。二战中德军甚至把自行火炮当坦克用,真有点“狐假虎威”的味道。如今,炮兵的各类装甲自行火炮更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一、简洁实用的70-1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

我军装甲兵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队属炮兵部队的建设,上世纪50年代组建的坦克师不仅编有炮兵部队,而且还装备了从苏联引进的自行火炮(后逐步更换为国产牵引式火炮)。随着我军装甲兵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装甲兵部队装备的牵引式火炮在铁骑奔腾、铁流滚滚的激昂“乐曲”中显得越来越不和谐,尽早配套发展与坦克能同步机动的履带式自行火炮,已成为装甲兵装备建设的当务之急。为此,我军于上世纪60年代末决定研制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

(一)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承担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研制任务的工厂,具有十分雄厚的装甲车辆科研实力,国产第一代履带式装甲输送车——63式装甲输送车,就是该厂巧夺天工之作。受领任务后,科研人员既倍受鼓舞,同时也深感重任在肩——此时,发达国家陆军已经大量装备了战后第一代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如美国于上世纪50年代就研制出敞开式炮塔结构的m44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并开始了第二代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的研制,美国和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又分别研制出全装甲防护、密闭式旋转炮塔结构的m109式155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和2si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而我国自行榴弹炮的研发尚属空白,特别是当时还处于“文革”的动荡之中,研制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为此,工厂调集精兵强将投入到该项目的科研攻关之中。研制工作展开后,广大科研人员排除干扰,奋力攻关,在广泛深入研究作战需求、跟踪国外自行榴弹炮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很快拿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第一代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总体设计方案,并得到了军方的认可。此后,工厂迅速转入该炮的正程研制阶段。

该炮从1969年开始起步研制,到1981年正式设计定型,共历时12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69年至1972年,历时4年,工厂利用该厂研制的63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第二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历时8年,主要是利用63—1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在第一阶段研制过程中,工厂根据研制任务,于1969年用该厂研制的63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出1辆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样车。样车研制出来后,工厂根据军方安排,将样车直接交给某坦克师炮兵团进行试用和试验。样车在部队进行了长距离行驶(行驶里程达1000千米)和实弹精度射击(发射炮弹386发)等战技指标的考核,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效果。

1970年4月20日,有关部门在某坦克师炮兵团召开了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的设计定型审查会,部队官兵和与会专家对该炮的研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该型自行火炮达到了战技指标要求,能够较好地满足部队的使用需要。同年6月25日,该型自行榴弹炮被批准设计定型,并正式命名为70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1970年下半年,我国首批自行榴弹炮交付部队试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