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矿物质和维生素
1)  mineral and vitamin
矿物质和维生素
2)  minerals and vitamins
维生素与矿物质
3)  multi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
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
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ulti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 on immune function in BALB/c mice.
目的研究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对BALB/c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4)  cellulosic biomass
纤维素类生物质
5)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
1.
The pre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for ethanol production;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生产乙醇的预处理技术
6)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
1.
On the facility for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hydrolysis under extremely low acids designed by ourselves, under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of hemicellulose and cellulose which were determined by xylan and quantitative filter paper as the model, two step dilute acid hydrolysis was carried out in detail on pine, poplar and corn straw.
在自行设计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超低酸水解装置上,结合以木聚糖和定量滤纸为模化物得到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水解的最佳工况,对白松、速生杨和玉米秸秆这三种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进行了高压液态水和超低酸水解相结合的两步水解研究,分别得到41。
2.
Recently,dilute-acid hydrolysis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o bioethanol,an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稀酸水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是目前经济性最好的酶水解预处理技术。
补充资料:维生素
维生素
vitamin
    维持生物正常生命现象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动物体内或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所以必须由外界供给。有些维生素如B6、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维生素C除灵长类(包括人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许多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组成部分。根据溶解性,可把维生素分为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等。有些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类似于某种维生素,经过简单的代谢反应即可转变成维生素,此类物质称为维生素原。
   维生素可调节物质代谢,缺乏维生素时细胞内一些代谢反应不能进行,平衡失调,影响细胞及组织功能,甚至引起生物死亡。所有水溶性维生素都参与催化功能。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没有B族维生素那样清楚。维生素K参与一些蛋白质中谷氨酸的羧化,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A为视紫蛋白的组成部分。
   维生素摄入不足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病。维生素缺乏分为原发性(食物性)与次发性两种。前者指食物中摄入量低于正常需要;后者指食物中维生素含量充足,但由于存在某种疾病或特殊生理条件,如肠道吸收不良、慢性酒精中毒、怀孕、喂乳等造成的缺乏。
    维生素B1
 
  因其分子中含有硫及氨基,故称为硫胺素,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维生素B1易溶于水,在食物清洗过程中可随水大量流失,经加热后菜中B1主要存在于汤中。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极易被破坏,而在酸性溶夜中则对热稳定。氧化剂及还原剂也可使其失去作用。维生素B1经氧化后转变为脱氢硫胺素(又称硫色素),后者在紫外光下可呈现蓝色荧光,利用这一特性可对维生素B1进行检测及定量。人体每日需要量2毫克。维生素B1缺乏时发生脚气病,此病分干性与湿性两类。干性脚气病表现为体重减轻、肌肉消瘦、周围神经炎及肌肉无力等症状;湿性脚气病有明显的全身性水肿。
    维生素B2
  
又称核黄素,为橘黄色物质,可溶于水,有黄绿色荧光  ,它对热较维生素B1稳定,但易受光照射破坏。当人体内维生素B2缺乏与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同时出现时,常见的症状是唇炎、舌炎、阴囊皮炎、睑缘炎以及角膜血管增生、混浊、溃烂、畏光等,鸡缺乏维生素B2则下肢瘫痪、蛋不能孵化等。人体每日需要量为2~3毫克。
    抗癞皮病维生素 即维生素PP,化学命名为尼克酸或尼克酰胺,两者能在体内相互转化。烟酸为白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尼克酰胺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药用者一般为尼克酰胺,因尼克酸有一时性血管扩张作用。这种维生素较为稳定,一般烹调不致失活。酵母、花生、肝、鱼及瘦肉中含量丰富,也可工业合成。人缺乏此种维生素时,表现为神经营养障碍,初时全身乏力,以后在两手、两颊、左右额及其他裸露部位出现对称性皮炎,治疗时除补充此维生素外尚需补充其他B族维生素。大剂量的尼克酸能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临床上常常用以治疗内耳眩晕症、外周血管病、高胆固醇血症、视神经萎缩等。
   维生素B6 包括3种物质,即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吡哆醇在体内转变成吡哆醛,吡哆醛与吡哆胺可相互转变。维生素B6易溶于水和酒精,稍溶于脂肪溶剂;遇光和碱易被破坏,不耐高温。人体每日需要量约1.5~2毫克,婴儿每日需0.4毫克。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且肠道细菌也能合成,所以人类很少发生维生素B6缺乏症。
    生物素 又称维生素H,为无色长针状结晶。能溶于热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普通温度下相当稳定,但高温和氧化剂可使其丧失活性。生物素与酶结合参与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和羧化过程。它也是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因子,人体每天需要量约100~300微克。
    叶酸 由蝶呤、对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结合而成,富含于蔬菜的绿叶中,故名。叶酸是黄色结晶,微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被光破坏。食物在室温下储存,其所含叶酸也易损失。叶酸在体内转变成四氢叶酸,后者是许多种酶的辅酶。人体缺乏叶酸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红细胞的体积变大,发生巨细胞性贫血。中性白细胞的分叶数不是正常时平均2~3叶,而是5叶以上的白细胞数显著增加。人的肠道细菌能合成叶酸,故一般不易发生缺乏病。
    维生素B12 即抗恶性贫血维生素,又称钴胺素,含有金属元素钴,是维生素中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B12是粉红色结晶,水溶液在弱酸中相当稳定,强酸、强碱下极易分解,日光、氧化剂及还原剂均易破坏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时会发生恶性贫血,人体对B12的需要量极少,每日注射1微克即可治疗此病。
    维生素C 能够治疗坏血病并且具有酸性,所以称作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是单斜片晶或针晶,容易被氧化而生成脱氢坏血酸,脱氢坏血酸仍具有维生素C的作用。 人体每天需要量20~30毫克。妊娠后期及哺乳期为50毫克。治疗时甚至用到10克/天或更大。
    维生素A 不饱和的一元醇类,属脂溶性维生素。由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缺乏维生素A时易出现干眼病,故又称为抗干眼醇。已知维生素A有A1和A2两种,A1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和眼球的视网膜中,又称为视黄醇,天然维生素A主要以此形式存在。A2主要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是:①维持一切上皮组织健全所必需。②促进生长、发育及繁殖。缺乏维生素A时,儿童生长发育不良,骨骼成长不良,生殖功能减退。③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若维生素A供应不足,杆状细胞中视紫质合成减少,会导致暗视觉障碍——夜盲症。
    维生素D 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的钙化有关,故又称为钙化醇。它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在动物的肝、奶及蛋黄中含量较多,尤以鱼肝油含量最丰富。天然的维生素D有两种,麦角钙化醇(D2)和胆钙化醇(D3)。1克维生素D为40000000国际单位。婴儿、青少年、孕妇及喂乳者每日需要量为400~800单位。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D即使每天服用量仅为1800国际单位,也会使儿童轻微中毒,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口渴、体重减轻、多尿及夜尿等症状。严重中毒时则会损伤肾脏,使软组织钙化。
    维生素K 属脂溶性维生素。由于它具有促进凝血的功能,故又称凝血维生素。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 ,K2是淡黄色结晶,均有耐热性,但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故要避光保存。在临床上维生素K缺乏常见于胆道梗阻、脂肪痢、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以及新生儿中,使用维生素K可予纠正。但过大剂量维生素K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新生儿注射30毫克/天,连用3天有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维生系E   又名生育酚,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豆类之中 ,在麦胚油中含量最丰富。维生素E对动物生育是必需的。缺乏维生素E时,雄鼠睾丸退化,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雌鼠胚胎及胎盘萎缩而被吸收,会引起流产  。人体有些疾病的症状与动物缺乏维生素E的症状相似。由于一般食品中维生素E含量尚充分 ,较易吸收,故不易发生维生素E缺乏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