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oxicants interaction
毒物联合作用
3) Dust and toxicant-exposed work
毒物、粉尘联合作业
4) combined effect
联合作用
1.
To study the emulsion breaking and dehydration of heavy oil in Liaohe Oilfield,on the basis of thermo-chemical technology,the ultrasonic physical field is introduced to realiz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acoustic wave,chemicals and thermo.
在采用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的基础上,引入超声波物理场,与现有的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相结合,实现声、化学和热联合作用,对辽河稠油进行破乳脱水研究。
2.
Combined effects of NP and BPA on fertility were assessed b.
目的研究双酚A(bisphenol A,BPA)、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小鼠生育力影响的联合作用类型,为正确评价BPA,NP在环境中共存时对机体产生的损害效应提供毒理学依据。
3.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lead and cadmium on lipid peroxidation,the cultured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TEC) of rats are used to perform 3×3 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
为观察铅镉联合作用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对原代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提取、纯化、鉴定、培养后 ,采用 3× 3析因设计方法进行染毒实验 ,A组 :醋酸铅 0 0 2mmol L ;B组 :醋酸铅 0 1mmol L ;C组 :氯化镉 0 0 0 1mmol L ;D组 :氯化镉 0 0 0 4mmol L ;E组 :醋酸铅 0 0 2mmol L +氯化镉 0 0 0 1mmol L ;F组 :醋酸铅 0 0 2mmol L +氯化镉 0 0 0 4mmol L ;G组 :醋酸铅 0 1mmol L +氯化镉 0 0 0 1mmol L ;H组 :醋酸铅0 1mmol L +氯化镉 0 0 0 4mmol L。
5) joint effect
联合作用
1.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joint effect of vitamin C,vitamin E or selenium on cell proliferation,lipid peroxidation and anti-oxidase enzymes induced by cadmium in LLC-PK 1 cells.
[目的 ]研究氯化镉 (CdCl2 )及其分别与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硒联合作用对猪肾近曲小管上皮(LLC PK1)细胞增殖、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2.
Greenhouse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joint effect of nicosulfuron + mesotrione and nicosulfuron + cyanazine against 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Gowing法评价了烟嘧磺隆分别与硝磺草酮、氰草津混用对反枝苋、马唐的联合作用。
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joint effects of radon and benzene on the blood and bone marrow of mice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data for further study.
目的:研究氡及其子体和苯对小鼠血液和脂质过氧化以及骨髓毒性的联合作用及其类型,为进一步探讨二者联合毒作用的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6) joint action
联合作用
1.
Mutagenicity by combustion particulates from LPG and coal and their joint action;
2种燃料燃烧颗粒物致突变性及其联合作用
2.
The new model for studying the partial erosion of large diameter cylinder by the joint action of wave and current was proposed in the apaer.
提出了一个研究波和流联合作用下大直径圆柱的局部冲刷问题的新模型。
3.
[Objective] Searching for the risk factors of esophageal, cardia and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XPA, XRCC3 and susceptibilities to esophageal, cardia and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and to explore the gene-environmental joint action in etiology of esophageal, cardia and non-cardia gastric cancer.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非贲门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DNA损伤修复基因XPA、XRCC3多态性对食管癌、贲门癌、非贲门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基因与环境因素联合作用对食管癌、贲门癌、非贲门胃癌的影响;为上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的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补充资料:化学物质联合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共同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
类型 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四种类型:①增强作用(协同作用)。联合作用物质的总作用强度大于其中各个成分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即其中某一成分能促使机体对其他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延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产物等,从而使毒性增强。如农药马拉硫磷和苯硫磷的联合作用即属于增强作用,因为苯硫磷能抑制肝脏中降解?砝蛄椎孽ッ福孤砝蛄椎慕到馐茏瑁拘栽銮俊"谙嗉幼饔谩A献饔梦镏实淖茏饔们慷龋扔谄渲懈鞒煞值ザ雷饔们慷鹊淖芎汀8鞒煞种渚砂幢壤〈硪恢殖煞帧5备鞒煞值幕Ы峁瓜嘟⑿灾氏嗨啤?靶器官相同或毒作用机理相同时,其生物学效应往往呈相加作用。丙烯腈和氰氢酸的联合作用便是一例。③独立作用。各成分产生的毒作用机理彼此各不相同,互不影响。由于各成分对机体的侵入途径、方式、作用的部位是各等都不相同的,因而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彼此无关。各成分不能按比例互相取代。独立作用产生的总效应低于相加作用,但不低于其中活性最强者。④拮抗作用(抑制作用)。联合作用物质的总强度小于其中任何一种成分的单独作用强度,即其中某一成分能促使机体对其他成分的降解加速、排泄加快、吸收减少或产生低毒代谢产物等,从而使毒性降低。例如亚硝酸盐和氰化物的联合作用就是拮抗作用。
确定方法 确定联合作用的类型,尚无标准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五种:①过筛试验。将联合作用物按相加作用预测的半数致死量LD50,给予实验动物,其死亡率大于或等于80%为增强作用;小于或等于30%为拮抗作用;在两者之间为相加作用。②等效应图法。用作图的方法来评定甲、乙两种毒物的联合作用,其步骤是:先在坐标纸上画出坐标,在纵横轴上分别标出甲、乙毒物的LD50及其95%可信限的剂量(见急性毒作用),然后将这两种毒物的相应参数点用线联接起来,中间实线为两毒物的LD50剂量的连线,上下两条虚线为95%可信限剂量的连线。全图划分为四个等效应区,虚线间的范围为相加等效应区;下侧虚线为弦的直角三角形内为增强等效应区;上侧虚线为弦的直角三角形内为独立等效应区;在上侧直角三角形以外为拮抗等效应区。当需要确定此甲、乙两种毒物的联合作用的类型时,可将实验获得的两种毒物的联合LD50中的各自含量分别标在纵横坐标轴上,并垂直于轴延伸相交于一点,若此点(如图中A点)落在相加等效应区内为相加作用;若落在其他等效应区内即为与该区相应的联合作用。图表示三氧化二砷与氯化汞(每公斤的毫克数)的联合作用为相加作用。这是近年来修正后的等效应图。以往一直将此图划分为三个等效应区,没有分出独立等效应区。即在相加等效应区以上的均被定为拮抗等效应区。③计算法。运用下列D.J.芬尼(1952)提供的相加作用的数学模式,计算出混合毒物的LD50的预期值P,并求出它与LD50的实测值O的比值。根据比值的大小,便可确定联合作用的类型。计算预期值P的公式如下:
式中A、B、C......N为各成分单独的LD50。α、b、c......n为各成分在混合毒物中占的相对含量 (α+b+c......+n=1)。当P/O比值在1左右的一定范围内为相加作用;小于此范围为拮抗作用;大于此范围为增强作用。此范围的宽窄,可根据受试物的理化性状和毒作用特性,并结合实验指标的灵敏、准确程度确定。M.L.凯普林格等(1967)用15种有机农药配对进行联合毒性试验,认为P/O比值在0.57~1.75之间为相加作用。H.F.史密斯等(1969)用27种工业有机毒物配对进行联合毒性试验,认为比值在 0.4~2.7之间为相加作用。④统计学处理。即将单项毒物进行毒性试验的结果与联合毒性试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根据其差别有无显著性来确定联合作用的类型。⑤如实验结果非常明显,可直接描述,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影响联合毒作用的因素很多,例如动物种属、毒物剂量、毒物配比、摄入次序、摄入方式、间隔时间、观察指标,以至混合物的pH值等,均可影响其生物学效应。因此,实验结果不可轻易外延。
类型 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四种类型:①增强作用(协同作用)。联合作用物质的总作用强度大于其中各个成分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即其中某一成分能促使机体对其他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延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产物等,从而使毒性增强。如农药马拉硫磷和苯硫磷的联合作用即属于增强作用,因为苯硫磷能抑制肝脏中降解?砝蛄椎孽ッ福孤砝蛄椎慕到馐茏瑁拘栽銮俊"谙嗉幼饔谩A献饔梦镏实淖茏饔们慷龋扔谄渲懈鞒煞值ザ雷饔们慷鹊淖芎汀8鞒煞种渚砂幢壤〈硪恢殖煞帧5备鞒煞值幕Ы峁瓜嘟⑿灾氏嗨啤?靶器官相同或毒作用机理相同时,其生物学效应往往呈相加作用。丙烯腈和氰氢酸的联合作用便是一例。③独立作用。各成分产生的毒作用机理彼此各不相同,互不影响。由于各成分对机体的侵入途径、方式、作用的部位是各等都不相同的,因而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彼此无关。各成分不能按比例互相取代。独立作用产生的总效应低于相加作用,但不低于其中活性最强者。④拮抗作用(抑制作用)。联合作用物质的总强度小于其中任何一种成分的单独作用强度,即其中某一成分能促使机体对其他成分的降解加速、排泄加快、吸收减少或产生低毒代谢产物等,从而使毒性降低。例如亚硝酸盐和氰化物的联合作用就是拮抗作用。
确定方法 确定联合作用的类型,尚无标准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五种:①过筛试验。将联合作用物按相加作用预测的半数致死量LD50,给予实验动物,其死亡率大于或等于80%为增强作用;小于或等于30%为拮抗作用;在两者之间为相加作用。②等效应图法。用作图的方法来评定甲、乙两种毒物的联合作用,其步骤是:先在坐标纸上画出坐标,在纵横轴上分别标出甲、乙毒物的LD50及其95%可信限的剂量(见急性毒作用),然后将这两种毒物的相应参数点用线联接起来,中间实线为两毒物的LD50剂量的连线,上下两条虚线为95%可信限剂量的连线。全图划分为四个等效应区,虚线间的范围为相加等效应区;下侧虚线为弦的直角三角形内为增强等效应区;上侧虚线为弦的直角三角形内为独立等效应区;在上侧直角三角形以外为拮抗等效应区。当需要确定此甲、乙两种毒物的联合作用的类型时,可将实验获得的两种毒物的联合LD50中的各自含量分别标在纵横坐标轴上,并垂直于轴延伸相交于一点,若此点(如图中A点)落在相加等效应区内为相加作用;若落在其他等效应区内即为与该区相应的联合作用。图表示三氧化二砷与氯化汞(每公斤的毫克数)的联合作用为相加作用。这是近年来修正后的等效应图。以往一直将此图划分为三个等效应区,没有分出独立等效应区。即在相加等效应区以上的均被定为拮抗等效应区。③计算法。运用下列D.J.芬尼(1952)提供的相加作用的数学模式,计算出混合毒物的LD50的预期值P,并求出它与LD50的实测值O的比值。根据比值的大小,便可确定联合作用的类型。计算预期值P的公式如下:
式中A、B、C......N为各成分单独的LD50。α、b、c......n为各成分在混合毒物中占的相对含量 (α+b+c......+n=1)。当P/O比值在1左右的一定范围内为相加作用;小于此范围为拮抗作用;大于此范围为增强作用。此范围的宽窄,可根据受试物的理化性状和毒作用特性,并结合实验指标的灵敏、准确程度确定。M.L.凯普林格等(1967)用15种有机农药配对进行联合毒性试验,认为P/O比值在0.57~1.75之间为相加作用。H.F.史密斯等(1969)用27种工业有机毒物配对进行联合毒性试验,认为比值在 0.4~2.7之间为相加作用。④统计学处理。即将单项毒物进行毒性试验的结果与联合毒性试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学的显著性检验,根据其差别有无显著性来确定联合作用的类型。⑤如实验结果非常明显,可直接描述,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影响联合毒作用的因素很多,例如动物种属、毒物剂量、毒物配比、摄入次序、摄入方式、间隔时间、观察指标,以至混合物的pH值等,均可影响其生物学效应。因此,实验结果不可轻易外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