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戏剧流派
1)  drama school
戏剧流派
1.
“Absurdity” possesses three meamings:(1)its denotation of “not harmonious” and “irrational”;(2)a drama school;(3)a style image.
“荒诞”一词在西方有三种用法 ,一指本义“不和谐”、“与理性相背” ,二代一种戏剧流派 ,三代一种风格载体形象 ,即风格形象。
2)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荒诞派戏剧
1.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which was born in France in 1950s,toppled over the conception of traditional plays.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念。
2.
Now 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for us to make objective analysis and comments on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荒诞派戏剧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欧洲崛起,于80年代初期开始影响中国,对中国戏剧界产生了冲击波,一些人写了荒诞剧,由于中西方剧作家对荒诞剧理解上的迥异,中西方荒诞剧作品中在主题的表达、人物的塑造、时空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多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在"荒诞剧热"已经降温的今天,对荒诞派戏剧的社会意义与艺术价值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3.
This paper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rise and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本文对荒诞派戏剧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派戏剧的共同特征作了简单的介绍。
3)  theatre of the absurd
荒诞派戏剧
1.
Aphasia of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On the language of theatre of the absurd;
传统语言的失语——略论荒诞派戏剧的语言
2.
The absurdity of theatre of the absurd results, in part, from the radical ways of symbolization.
荒诞派戏剧产生荒诞感的重要原因是基于象征手段的极端化。
3.
Beckett abandoned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of dramatic ingredients and in doing so gave birth to a new theatre - Theatre of the Absurd.
贝克特颠覆传统戏剧要素,开创了一种戏剧新形式“荒诞派戏剧”。
4)  modernist drama
现代派戏剧
1.
Western modernist drama has fallen twice and risen twice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o China.
西方现代派戏剧在中国经历了两起两落的过程。
5)  Theater of the Absurd
荒诞派戏剧
1.
Theater of the Absurd Breadthrough in the Art and the Spirit of Tragedy;
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突破和悲剧精神
2.
Theater of the Absurd, One kind of the plays with the greatest influnce, Wereprosperous on the western stages during 1950s and 1960s.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繁荣于西方舞台的最有影响力的戏剧流派之一。
6)  absurd theatre
荒诞派戏剧
补充资料:戏剧流派
戏剧流派
dramatic schools

   以风格类型区分的戏剧群体现象。各种戏剧流派的形成,都是多种因素的融合,它们都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某种哲学观念有密切联系。在人的本体观、戏剧观以及戏剧的表现方式等方面,它们都有自己的主张,这些因素在创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形成某些鲜明的风格特点。在这一层面上区分历史上的戏剧流派有:古典主义戏剧,兴盛于17世纪,以法国为代表,主要作家有P.高乃依、J.拉辛和莫里哀,布瓦洛的《诗的艺术》则是集中阐明古典主义戏剧原则的经典性著作;浪漫主义戏剧,在19世纪前期兴起于欧洲,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反叛者,主要作家有法国的V.雨果、A.de缪塞,德国的H.von克莱斯特,也包括英国的G.G.拜伦、P.B.雪莱,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被认为是这一戏剧流派的宣言;现实主义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于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各国兴盛并居于剧坛的主导地位,主要作家有H.易卜生、G.豪普特曼、萧伯纳、J.高尔斯华绥以及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E.奥尼尔等,这一流派被继承下来,并与其他流派相互对立、相互影响,在20世纪形成多种风格并存竞荣的局面;自然主义戏剧由法国作家E.左拉于1881年确立名称 ,他是这一流派的倡导者和主要作家,豪普特曼、苏德尔曼、H.贝克、J.A.斯特林堡的某些作品也属于这一流派;象征主义戏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主要作家有M.梅特林克、J.M.辛格以及俄国的安德烈也夫等;表现主义戏剧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欧美,主要作家有斯特林堡、G.凯泽 、E.托勒尔、卡佩克、奥尼尔等;未来主义戏剧由意大利的F.T3马里内蒂于1909年创立,流行时间较短,俄国的 B.B.马雅可夫斯基也曾属于这一流派;超现实主义戏剧源于G.阿波利奈尔于 1917年创作的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作为一个流派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主要流行于20~30年代的法国;存在主义戏剧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法国,主要作家J.-P.萨特、A.加缪都是存在主义哲学家 ;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欧美,主要作家有S.贝克特、E.尤内斯库、H.品特、A.阿达莫夫、E.阿尔比、J.热内等,这一名称最早见于马丁·艾斯林于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未来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和荒诞派戏剧,又总称为现代派戏剧。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由于观念和方法不同,也可以区分为不同的流派,如体验派与表现派之别,有人把它们称为表演艺术的不同形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