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李新魁教授
1)  Prof. LI Dengkui
李新魁教授
1.
Prof. LI Dengkui s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dialectology;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
2)  Professor LI Shi-xiong
李世雄教授
1.
During the first anniversary of Professor LI Shi-xiong's death,his contribution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ructure preserved algorithm to seismic imaging and of the antialias high frequency reconstruction to reservoir prediction are reviewed,via his basic study on Lie groups and Lie algebraic,micro local analysis,harmonic analysis,wavelet analysis ICA(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在李世雄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际,本文以笔者工作的领域为例,阐述他近20年来通过李群和李代数、微局部分析、调和分析、小波分析、独立分量分析方面的基础研究,为保结构方法在地震成像研究中的引入、反假频高频重建在储层预测中的引入作出的重要贡献。
3)  Prof.Li Bocong
李伯聪教授
4)  Professor Li Jinling
李金苓教授
5)  Professor Li Xiaojuan
李小娟教授
1.
Professor Li Xiaojuan study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multi-year incidence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diabetes.
李小娟教授潜心研究历代医家论著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糖尿病肾病发病于消渴,属消渴病迁延日久,脾肾功能衰退进而产生的慢性并发症。
2.
Professor Li Xiaojuan Department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or, Master Instruct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engaged in clinical work who has more experience, very diligent and devote herselve to medicine.
李小娟教授系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经验丰富,潜心医学,勤于研求医理,认为消瘦型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其主要病机实质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并分为肺胃燥热、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四个基本证型,而瘀血则始终贯穿于整个病变过程。
6)  Li Kuixian
李魁贤
1.
On the Vicissitude from Western Objectivism to Chinese New Objectivism ——A comparison between Rainer Maria Rilke and Li Kuixian;
论从西方“即物主义”到中国“新即物主义”的变迁——里尔克与李魁贤之比较
补充资料:李新
李新(1918~ )

    中国历史学家。原名李忠慎。1918年9月15日生于四川省荣昌县(今属重庆)。1934年考入重庆川东师范学校。1938年初,去延安入陕北公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参与筹办中国人民大学,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秘书长。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研究员。1976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任及现代史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著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简史》、《中国革命史的几个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讲话》等,与他人合著并担任主编的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等。80年代末期主编《中华民国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