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体育经济史
1)  history of sports economy
体育经济史
1.
Th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sports economy brings to light the essential motive .
体育经济史的研究,就是为了揭示经济、体育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而更准确和全面地阐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面貌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
2)  sports economy
体育经济
1.
Practice of Holiday Sports and Sports Economy in Leshan City;
乐山市假日体育经济的实践
2.
Sports tour s stimula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economy in part depressed areas of Henan province;
体育旅游对促进河南省部分贫困乡镇体育经济发展的研究
3.
A survey of several basic conditions in the sports economy development;
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对策研究
3)  sports economics
体育经济
1.
Adopting the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interview,this paper dwells on the speciality set-up,enrolment scale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9 sports colleges which offer sports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course.
运用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成都体育学院等9所开设体育经济本科专业(方向)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分析,表明:我国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设置该类专业持从紧政策,各高校则表现出良好的预期;目前,该类专业招生存在规模偏小、培养目标泛化、专业特色不突出、服务面向定位宽泛等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4)  sport economy
体育经济
1.
The authors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economy in Shanghai with those in otherAsian cities.
通过对上海市体育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并与亚洲其他城市体育经济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发现优势,找到差距,在借鉴体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上海市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对策建议,以保证“上海建成亚洲一流体育经济中心城市”战略的顺利实现。
5)  PE economy
体育经济
1.
However, our country lags far behind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PE economy.
目前体育经济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现代体育发展的潮流,也成为一些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6)  sport economics
体育经济
1.
Development of and social demand for sport economics majors in China;
我国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预期研究
2.
After collecting a lot of information, the authors reviewed tax policies and tax preferential policies in sport economics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 Britain and Italy etc.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对以美国、英国、意大利等为代表的体育经济活跃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及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综述 ,经归纳分析得出 :国家通过税收政策调控体育经济的有序发展 ;实行免税鼓励企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公益性体育活动提供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 ;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以调节职业运动员等体育专业人士的收入 ;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团体和社会力量办体育
补充资料: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涉及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从1967年起连续出版了《大陆中国的经济概貌》(1967年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估计》(1972年版),《对中国经济的重新估计》(1975年版)、《毛主席以后的中国经济》(1978年版),1982年又出版了《向四个现代化前进的中国》。其中后三本书已有中译本。

《对中国经济的重新估计》(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对中国经济的重新估计》(中译本),中国财经出版社,1977年。)是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于1975年7月发表的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报告的汇编。据称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的有28位美国国内外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15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其中包括商务部、中央情报局、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在这本书里,有相当大部分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问题的。包括:1.工业发展史。如"1949年至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用工业"、"中国的工业体制"、"中国工业工人的积极性"、"中国石油工业的增长与前景"和"中国的钢铁工业";2.农村和农业。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农业"、"牵制中国发展的几个因素"、"1963年至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社体制"和"中国农村的工业化";3.基本建设与电信。如"1949年至1974年中国的基本建设趋势"、"1949年至1974年的国内和国际电信";4.国防经济与对外贸易。如"1965年至1974年中国的国防负担"、"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关系"、"1950年至197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此外,他们还研究了中国的技术引进和推广、中国的人口问题、沿海与内地工业发展的布局、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等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毛主席以后的中国经济》(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毛主席以后的中国经济》(中译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0年。)也是由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组织了37位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会同美国13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大学编写而成的。书中集中研究了中国的以下问题:1.制造业和采掘工业。如"中国的政治斗争和工业增长(1965-1977年)"、"中国机械工业的调查"、"中国能源的系统分析"、"中国矿产经济"和"中国的电力工业";2.人口和劳动力的利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增长"、"中国在实现现代化中有关科学和技术的若干问题"、"中国1949年至1978年的就业政策(以农村生产妇女为重点)";3.农业。如"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国的粮食贸易"和"中国农业技术政策和能力的演变";4.对外经济关系。如"中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和"中美商业关系"等等。

1982年,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再次组织编写了《向四个现代化前进的中国》(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向四个现代化前进的中国》(中译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5年。),集中研究了"中国工业管理的改革"、"中国运输事业的发展(1971~1980年)"和"中国的劳动力(1957~1980年)"等经济史问题。

前苏联学者克娜瓦洛夫和莫洛佐娃研究了1949~1974年的中国人口和劳动力发展问题。莫洛佐娃认为在1974年中国有483200000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大约58%,其中有22%的人口居住在城中。她还估计,1974年,中国城镇人口约为1.7亿,占总人口的20%。她还研究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粮食产量问题。(注:彼得罗夫、莫洛佐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6年。)对于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研究,他们大致把1949年到1957年作为一个时期,1958年到70年代末作为另一个时期。他们认为中国在第一时期遵循了既定的依靠苏联的路线,出现了工业的迅速增长,并为中国工业此后的成功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