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merits and shortcomings of Chinese anarchic labor view
中国无政府主义劳动观功与过
2) classic anarchic labor view
古典无政府主义劳动观
4) Chinese Anarchism History
中国无政府主义史
补充资料:无政府主义在中国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流传,经历了三个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传入和初步传播阶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为泛滥阶段,1924年后为破产阶段。
无政府主义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20世纪初期被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及反清流亡者,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接受,并由他们传入国内。1907年,刘师培、张继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刊行《天义报》(后改为《衡报》),形成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天义派"。同年,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新世纪》,形成中国另一个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新世纪派"。他们鼓吹个人冒险,用暗杀恐怖手段推翻政府等无政府主义理论,对当时正在酝酿的反清革命产生过一定影响。但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其流传范围仍主要限于国外的留学生中。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人们对北洋政府绝望情绪的增长,无政府主义开始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思潮。其代表人物为刘思复。1912年夏,他在广州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晦鸣学社"。接着在上海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并先后出版《晦鸣录》(又名《平民之声》)、《民声》、《新世纪丛书》、《无政府浅说》等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和小册子,形成了融合克鲁泡特金(1842~1921)无政府共产主义和托尔斯泰泛劳动主义、无抵抗主义的中国无政府主义学说。其主要内容是:①反对一切剥削、压迫和权威,要求个人绝对自由;②宣扬总同盟罢工式的"革命",反对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③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传播范围也扩大到了某些地区的手工业工人中。
1919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当各种"新思潮"在中国思想界迅速传播时,无政府主义也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各地先后成立无政府主义社团三十多个,出版刊物七十多种,形成了无政府共产主义、无政府个人主义等不同的派别。无政府共产主义派又称"正统派",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北京"实社"和"进化社"为代表社团,《进化》月刊为其主要宣传阵地,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个派别。该派有感于过去强调"绝对自由"和"破坏一切",遭到北洋政府的制裁和一些民主主义者的非难与批驳,改而将宣传的要点侧重于组织、联合和建设方面,强调他们的学说是"有社会"的"建设"的无政府主义,而且是有科学根据的。充分暴露他们在理论上的矛盾和逻辑上的混乱。无政府个人主义派又称"新虚无主义派",以朱谦之为代表人物,北京大学"奋斗社"为代表社团,《奋斗》旬刊为主要宣传阵地。该派宣扬虚无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反对唯物史观,要人类退回到穴居野处的蒙昧时代去。但其影响远不如无政府共产主义派。
各派无政府主义者虽存在思想理论上的种种分歧,但在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方面却完全一致。无政府主义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思想障碍与组织障碍。因此,从1920年起,中国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通过《新青年》、《共产党》、《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先驱》、《少年》等刊物,在以下几方面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①指出在人类社会里,个人的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鼓吹个人绝对自由论对革命极端有害;②批判无政府主义者对自发斗争的迷信,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建立工人阶级政党,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③驳斥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谬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④批判小资产阶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中国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保证了正在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理论上和组织上的纯洁性。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无政府主义开始走向衰落。无政府主义社团及所出刊物和书籍日见减少,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也因其反苏、反共和社会改良主义面目的彻底暴露而急剧下降。无政府主义者纷向四方面转化:①改变立场,信仰马克思主义;②消极颓废,或遁入空门;③与反动势力合流;④继续打着无政府主义旗号,苦撑破碎局面。1932年,无政府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流派在中国已彻底破产。
参考书目
李光一:《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破产》,《史学月刊》1981年第2期。
汤庭芬:《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的派别及其分化》,《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
无政府主义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20世纪初期被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及反清流亡者,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接受,并由他们传入国内。1907年,刘师培、张继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刊行《天义报》(后改为《衡报》),形成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天义派"。同年,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新世纪》,形成中国另一个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新世纪派"。他们鼓吹个人冒险,用暗杀恐怖手段推翻政府等无政府主义理论,对当时正在酝酿的反清革命产生过一定影响。但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其流传范围仍主要限于国外的留学生中。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人们对北洋政府绝望情绪的增长,无政府主义开始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思潮。其代表人物为刘思复。1912年夏,他在广州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晦鸣学社"。接着在上海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并先后出版《晦鸣录》(又名《平民之声》)、《民声》、《新世纪丛书》、《无政府浅说》等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和小册子,形成了融合克鲁泡特金(1842~1921)无政府共产主义和托尔斯泰泛劳动主义、无抵抗主义的中国无政府主义学说。其主要内容是:①反对一切剥削、压迫和权威,要求个人绝对自由;②宣扬总同盟罢工式的"革命",反对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③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传播范围也扩大到了某些地区的手工业工人中。
1919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当各种"新思潮"在中国思想界迅速传播时,无政府主义也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各地先后成立无政府主义社团三十多个,出版刊物七十多种,形成了无政府共产主义、无政府个人主义等不同的派别。无政府共产主义派又称"正统派",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北京"实社"和"进化社"为代表社团,《进化》月刊为其主要宣传阵地,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个派别。该派有感于过去强调"绝对自由"和"破坏一切",遭到北洋政府的制裁和一些民主主义者的非难与批驳,改而将宣传的要点侧重于组织、联合和建设方面,强调他们的学说是"有社会"的"建设"的无政府主义,而且是有科学根据的。充分暴露他们在理论上的矛盾和逻辑上的混乱。无政府个人主义派又称"新虚无主义派",以朱谦之为代表人物,北京大学"奋斗社"为代表社团,《奋斗》旬刊为主要宣传阵地。该派宣扬虚无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反对唯物史观,要人类退回到穴居野处的蒙昧时代去。但其影响远不如无政府共产主义派。
各派无政府主义者虽存在思想理论上的种种分歧,但在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方面却完全一致。无政府主义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思想障碍与组织障碍。因此,从1920年起,中国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通过《新青年》、《共产党》、《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先驱》、《少年》等刊物,在以下几方面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①指出在人类社会里,个人的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鼓吹个人绝对自由论对革命极端有害;②批判无政府主义者对自发斗争的迷信,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建立工人阶级政党,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③驳斥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谬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④批判小资产阶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中国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保证了正在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理论上和组织上的纯洁性。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无政府主义开始走向衰落。无政府主义社团及所出刊物和书籍日见减少,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也因其反苏、反共和社会改良主义面目的彻底暴露而急剧下降。无政府主义者纷向四方面转化:①改变立场,信仰马克思主义;②消极颓废,或遁入空门;③与反动势力合流;④继续打着无政府主义旗号,苦撑破碎局面。1932年,无政府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流派在中国已彻底破产。
参考书目
李光一:《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破产》,《史学月刊》1981年第2期。
汤庭芬:《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的派别及其分化》,《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