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llected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唐音统签》
2) A Study of Tang Yin Tong Qian
《唐音统签》研究
3) Tangyin Tongqian
《唐音统籤》
1.
According to the viewpoint of Tangyin Tongqian that most of Wei Zhuang s missing poems were written in the later Shu period,most of the latter part of Wei Zhuang s poems selected in Caidiaoji were written in the later Shu .
后蜀韦縠距韦庄时代较近,其唐诗选集《才调集》收韦庄诗63首,其创作顺序与明代朱承爵十卷本《浣花集》诗作次序大致相同,据《唐音统籤》韦庄散佚诗作大抵是入蜀后诗作的观点,《才调集》所选韦庄诗作后半部分多数乃韦庄入蜀后诗作。
4) phonetic features and language using in Tang Dynasty
唐音唐话
6) voice label
语音标签
1.
Voice web browser using voice labels;
基于语音标签的语音浏览器
补充资料:《唐音统签》
唐五代诗歌总集。编者明代胡震亨 (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又号赤城山人。浙江海盐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历任固城教谕、合肥知县、定州知州、职方员外郎,乞归。晚年家居,藏书万卷,日夕探讨,校读精勤。著有《赤城山人稿》、《读书杂记》、《海盐县图经》、《李诗通》、《杜诗通》、《唐音统签》等。其中尤以《唐音统签》一书,辑录唐五代诗,卷帙浩繁,网罗宏富,是中国古代私人纂辑的一部最大的唐五代诗歌总集。
《明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1024卷,《千顷堂书目》著录为103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1027卷,惟故宫博物院所藏范希仁抄补本1033卷最为完全。全书以十干为纪,自《甲签》至《壬签》,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谚语、酒令、占辞等。《癸签》则包括体裁、法微、评汇、乐通、诂笺、谈丛、集录等部分,是胡氏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唐诗的总结。此书对唐诗的源流与变革、体制的形成、风格流派的异同、作家的高下以及有关的知人论世材料,都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对常用词汇的注释和考订,唐诗别集、总集、金石著录、唐诗评论的综合目录,也都分门类地作了交代;所引明人诗话,亦有为今日不易得见者,因而又具有文献价值。此外,书中各家诗人小传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除新旧《唐书》外,还引用了杂史、笔记、地志、诗话及各家别集的材料,并加以考订。又采辑了许多诗人的遗闻逸事,附入小注,其中引用的材料大都注明出处,有时还注明编纂时所援用的版本。这些,对唐诗研究都是有用的。
《唐音统签》编成后,未能全部刻印,历来通行易见的刻本只有《戊签》和《癸签》两种。前人记述此书者,多出于传闻,如清代王士禛即误以《全唐诗》为《唐音统签》的转刻本。但是,据俞大纲《记唐音统签》所录,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范氏抄补本《唐音统签》,其中全部为刻本者是《甲》、《乙》、《戊》、《癸》四签;《丙签》卷八七至九二、卷九六至一七一为刻本,卷九三至九五、卷一七一至二一一抄补;《丁签》卷二一二至三二一、卷四○○至卷四九七为刻本,卷三二二至三九九、卷四八○至五五二抄补;其他各签都是抄本。《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唐音统签》中仅《戊》、《癸》两签有刻本,亦为臆断。
《唐音统签》与清代康熙时所刊印的《全唐诗》有重要关系。《全唐诗》 900卷,就是以《唐音统签》及季振宜《唐诗》为底本编纂而成的。其中初、盛唐部分主要采用季振宜书的成果,中、晚唐部分则在很多地方吸取了《唐音统签》的成果。季书中所缺的中、晚唐诗,一般都可在《唐音统签》得到补充。例如《全唐诗》中的殷尧藩诗,就是据《唐音统签》补充的。此外,《全唐诗》所辑录的散佚诗篇和断章零句,也多半采自《唐音统签》。
《明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1024卷,《千顷堂书目》著录为103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1027卷,惟故宫博物院所藏范希仁抄补本1033卷最为完全。全书以十干为纪,自《甲签》至《壬签》,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谚语、酒令、占辞等。《癸签》则包括体裁、法微、评汇、乐通、诂笺、谈丛、集录等部分,是胡氏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唐诗的总结。此书对唐诗的源流与变革、体制的形成、风格流派的异同、作家的高下以及有关的知人论世材料,都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对常用词汇的注释和考订,唐诗别集、总集、金石著录、唐诗评论的综合目录,也都分门类地作了交代;所引明人诗话,亦有为今日不易得见者,因而又具有文献价值。此外,书中各家诗人小传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除新旧《唐书》外,还引用了杂史、笔记、地志、诗话及各家别集的材料,并加以考订。又采辑了许多诗人的遗闻逸事,附入小注,其中引用的材料大都注明出处,有时还注明编纂时所援用的版本。这些,对唐诗研究都是有用的。
《唐音统签》编成后,未能全部刻印,历来通行易见的刻本只有《戊签》和《癸签》两种。前人记述此书者,多出于传闻,如清代王士禛即误以《全唐诗》为《唐音统签》的转刻本。但是,据俞大纲《记唐音统签》所录,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范氏抄补本《唐音统签》,其中全部为刻本者是《甲》、《乙》、《戊》、《癸》四签;《丙签》卷八七至九二、卷九六至一七一为刻本,卷九三至九五、卷一七一至二一一抄补;《丁签》卷二一二至三二一、卷四○○至卷四九七为刻本,卷三二二至三九九、卷四八○至五五二抄补;其他各签都是抄本。《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唐音统签》中仅《戊》、《癸》两签有刻本,亦为臆断。
《唐音统签》与清代康熙时所刊印的《全唐诗》有重要关系。《全唐诗》 900卷,就是以《唐音统签》及季振宜《唐诗》为底本编纂而成的。其中初、盛唐部分主要采用季振宜书的成果,中、晚唐部分则在很多地方吸取了《唐音统签》的成果。季书中所缺的中、晚唐诗,一般都可在《唐音统签》得到补充。例如《全唐诗》中的殷尧藩诗,就是据《唐音统签》补充的。此外,《全唐诗》所辑录的散佚诗篇和断章零句,也多半采自《唐音统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